APP下载

浅谈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2020-01-09刘朋城

课外语文 2020年21期
关键词:儿歌生字识字

刘朋城

(江苏省盐城市义丰小学,江苏 盐城 224000)

统编版语文教材对学生的识字有了更高的重视程度,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整个小学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逐渐养成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同时也提出了识字数量的具体要求。因此,我们识字教学时要注重儿童的心理特点,以灵活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一、灵活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识字兴趣

汉字作为音形义结合于一体的独特语言符号,独树一帜,独具魅力,它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学生天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识字兴趣正是顺应孩子的这一心理,给孩子恰当的引导,使他们去发现、辨析、记忆看到的生字。

(一)遵循学生特点,开展趣味识字

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篇幅短小、充满童趣的篇目。在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对课文整体掌握和背诵,也容易对所学的生字产生定位联想,通过这样的定位联想来加深记忆。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容易在“整体”掌握基础上的再现和记忆“部分”生字的认知规律,在熟读的基础上,把生字再放回到课文中去,就这样采用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识字。例如我在教学统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拍手歌》时,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不断变化的游戏场景中学生能整体背诵有趣的歌谣。我让学生说说课文中喜欢的动物,学着动物的模样做一做动作,模仿发出动物的声音。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怎样让其他同学记住你喜欢的动物名称。此时,学生有了强烈的识字兴趣,同时积极推广自己的识字方法。

(二)依据汉字特点,指导科学识字

教学中利用汉字的特点,根据认知规律,开展基本字带动相关字的识字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信息整合。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树之歌》时,我通过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树林里有哪些树。出示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的树的名称:杨树、枫树。这时提醒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学生观察后发现这些表示树名字的字都有“木”,于是引导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有“木”字旁的字,学生根据自己描述或图片说出许多“木”字旁的字。这种利用“偏旁”带动一批字的识记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偏旁的示意作用在增加识字量的同时系统地记忆字义。另外,在教学生字“青——清晴情”时,引导学生用儿歌的方式复习生字,发现规律。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发现这组字的特点。青加“氵”读作“清”,小河流水清又清;青加“忄”读作“情”,天天有好心情;青加“日”读作“晴”,太阳出来晴又晴。通过这样的方式,既有利于简化教学过程,又有利于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主动学习,从而达到科学识字,提高识字能力的目的。

(三)利用汉字规律,突出字理识字

汉字是表意文字,识字教学要符合字理。绝大多数汉字是有规律可循的,按照汉字的规律开展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学生会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字理识字的方法。例如图文并茂形象法就是其中的一种。象形字是用描画事物形状的方法来造字的,象形字的教学应该按照字的特点来展开教学。一年级上册识字“日、月、水、火、山、石、田、土”,教学“田”字时,先出示“田”字的甲骨文形体,像一块方方的农田,里面有横竖两条小路;再观察图画与字形的联系,然后观察图画、字形、字义间的相互联系。学生了解了“田”字的形义联系,便会掌握字理。图文并茂的识字方法具有直观形象等特点,它有助于学生既了解字音,又牢固地记住了字形,更调动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在学生齐动脑、共辨析的相互交流中,达到了记住字形的目的。

二、探索识字方式,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后,识字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再加上老师的适当引导与指导,随着识字量的不断增加会给学生语文学习带来质的飞跃。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识字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识字与生活、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近字、同音字,生活中的实践经历将成为我们识字的源泉。学生在参与学习和识字的过程中,既复习巩固了生字的记忆,又进行了语言训练。同时,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经认识的字,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字谜”“组词”等识字方式。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识字能力。

(二)借助工具书识字

在小学生识字过程中,运用字典这个“老师”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得力助手,更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渠道。在学生识字过程中,把识字与阅读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多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也达到了学生自主识字的目的。这就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好这些语文工具书,积极转变主动学习意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识字。

(三)运用图片、儿歌等方式识字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图片、儿歌的形式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通过汉字的象形特点,引导孩子看图识字,了解从图到字的演变过程,抓住生字特征、提高识字效率。儿歌由于节奏感强,活泼有趣的语言更有利于学生诵读,在儿歌的游戏中,使学生对这些字产生亲近感,了解字的特点,也记住了字形。

三、拓展识字生活化,促进识字能力的提升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学习资源无所不在。教师应当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生活中的语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生活化识字,利用家庭、社区等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学校、家里、超市、旅游地等场所中的文字,有意识地让孩子去认一认,比一比。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很多字,还增强了生活能力,促进了识字能力的提升。教师还可以利用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由、愉快的活动中识字。每个学生可以自己建立识字记录,每周让家长协助孩子把认识的字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识字生活化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在课堂上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组织有趣的游戏,积极打通课堂与学生生活的连接,使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能识字,尽快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已有的语文教育资源,结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借助孩子喜欢的游戏、图片、儿歌等形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提升独立识字的能力,更好地养成认识汉字和运用汉字的习惯。

猜你喜欢

儿歌生字识字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识字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