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2020-01-09

课外语文 2020年21期
关键词:傅雷名著整本书

刘 娜

(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整本书阅读的提出,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环境息息相关。现如今,语文教学中出现的碎片化阅读、浅阅读以及为了应试而阅读等不良现象,这些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整本书阅读”理念应运而生。因此,本文现就此进行阐述。

一、注重阅读引导,提高阅读效率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在其中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教师需要在活动开始之前进行准备,结合学生的兴趣以及基础水平为其挑选难度适宜的名著。有少数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名著整本书阅读时,往往只注重分析人物性格以及作品主题,却没有关注名著的写作手法以及语言表达,没有借助名著来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思想意识。这些导致学生在后期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很难有实质的收获,这些强调了教师阅读引导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了诸葛亮的《诫子书》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三国演义》这本书。一般来说,学生最关注的情节往往是桃园三结义、空城计以及草船借箭等耳熟能详的内容,但是却没有对《三国演义》其他核心部分引起足够重视。比如,作品中呈现出的“拥刘反曹”的思想理念,对诸葛亮、曹操、关羽、张飞以及刘备等人的人物形象解读,原著的写作手法(例如悬疑设置、对比、烘托以及夸张等方式)、语言特征等。针对这一阅读现状,教师需要对学生积极引导,对学生渗透阅读方法,将《三国演义》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突出,让学生能够关注到他们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但是却需要进行细致品读的内容,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正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阅读触及实质,而不只是被情节所吸引,帮助学生得到真正的收获。

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有着鲜明的特色。大多数学生容易被故事中的情节所吸引,却忽略了书籍真正重要的部分。教师需要做好阅读引导,让学生关注到名著的精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总编辑温儒敏先生曾经这样表示,“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还在于读书,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这句话也充分验证了兴趣对于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学生才会对阅读名著产生欲望,才会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也才会形成真正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些环环相扣,说明了“兴趣”对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所具备的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初中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感知名著的美,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了《海底两万里》以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编相应的剧本;接着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到排演情景剧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教师需要积极组织彩排,让每一个小组能够呈现自己的成果。等到真正演出时,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小组上台表演,同时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对其中的表现优秀者还可以进行视频录影,作为班级文化中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深化了对名著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整体阅读情况,从而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这对于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非常值得教师运用在教学实践中。

角色扮演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方式,这一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也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建立学生的阅读意识。

三、设置核心问题,把握文本核心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带着一定目的以及任务感受文本。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设置相应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关乎教学内容,能够提纲挈领的问题。这种问题,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帮助学生感受名著,让学生能够以最短的路径进入文本内核。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一定要精心选择相应的问题,必须抓住文本阅读的核心,进行重点突破、对症下药,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掌握文本精髓,避免活动中的无序引导。

例如在开展《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行阅读第1章内容,在阅读第1章内容的过程中,让学生先感性认识,那个曾经怀揣梦想、努力上进而且身强体壮的祥子,接着引导学生阅读最后一章内容,让学生看到这一章中梦想破灭、好占便宜、自私懒惰以及堕落颓丧的祥子。接着,教师可以根据原著中祥子的前后变化进行核心问题设计,同时注重启发学生,展开深入学习。比如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在追梦的道路上,祥子又遭遇了什么,让他变成如今这幅脸孔?为什么曾经满怀梦想积极向上的祥子,就在故事的结尾变成了一个自私懒惰、好占便宜的人?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样的人生悲剧?通过这一核心问题的设置,等于无形中为学生设置了一个阅读情景,明确了学生的阅读方向,而且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具备一定的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能够带着一定任务展开阅读更能帮助学生把握名著的精髓,感受名著背后的深刻寓意。这些成功促进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感受祥子的变化,从中体会到时代背景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根据阅读书目设置相应的核心问题,这种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能够尽快把握文本的核心,让学生能够深入文本内涵,得到真正有实质性的阅读收获,促使学生由点及面、由表及里。

四、注重方法引导,提高阅读质量

整本书阅读活动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引导。不同的书目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不同的阅读方法能够带来不同的阅读效果,而不同的阅读效果也会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过程中,特别需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式的渗透。比如,有的书籍适合精读、有的适合跳读、有的适合快速阅读,掌握合适的阅读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以及质量。

例如编者针对《傅雷家书》这本书给出的读书方法是“选择性阅读”。而《傅雷家书》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也是记录了傅雷及其夫人给两个儿子写的书信,书信中包含方方面面内容。有的是对儿子做人的叮嘱,有的是对艺术追求的指导,也给出了恋爱婚姻的正确处理方法,也探讨了理财以及劳逸结合等其他众多人生问题。对初中生来说,他们并不是全盘接受《傅雷家书》中的所有内容,只会挑选自己喜欢的章节进行阅读,比如这本书中存在大量对绘画、音乐以及雕塑等艺术领域的论述内容,而这些内容对于缺乏艺术兴趣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在阅读中“食不知味”,越读越没有兴趣。所以,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深入阅读。比如有的学生对成长话题感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就此点深入;还有的学生对绘画方面感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名著中绘画部分进行重点阅读。这种方式,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问题。同时需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明白不同类型的名著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傅雷家书》适合选择性阅读,教师也需要给予学生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自如地开展阅读之旅。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阅读引导,为学生进行阅读点拨,对学生渗透阅读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阅读效益,强化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真正爱上阅读、爱上名著。

猜你喜欢

傅雷名著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杨绛眼中的傅雷:严肃不乏幽默
傅雷 刘海粟 友情与绝情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从《傅雷家书》看傅雷音乐教育思想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