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落实途径
2020-01-09张旋
张 旋
(山东省青州实验中学,山东 青州 262500)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维度的内容,分别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素养与文化品质。语文核心素养是从社会层面对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进行综合考量的结果,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理念,开展核心素养教学呢,文章对此做出了思考和研究。
一、开展对话教学,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对话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对话不仅包括师生对话,还包括学生与文本、作者、学生的对话。课堂对话可以为多方情感交流提供桥梁和渠道,还可以增进课堂互动,使课堂氛围变得生动而热烈。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培养,需要在长期的语言运用、语文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和养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开展对话教学,不失为发展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一个好办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吃透新课改精神,读懂教材,抓住可以开展对话的点,开展对话教学,让学生通过对话思考问题,掌握语文知识,锻炼语言能力。
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结合本节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品味语言,了解说话艺术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先让大家阅读课文,写出每段的内容,先让学生了解烛之武是如何说退秦师、保全弱小的郑国的。然后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如烛之武说退秦师的理由,烛之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品味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分析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外围问题:《孟子·尽心章句下》说过“春秋无义战”。《伏尔泰语录》也说过“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为何在《烛之武退秦师》中,作者将烛之武塑造成了一个深明大义、临危受命、机智勇敢的智者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并讨论问题,直至学生形成有价值的观点。这样在课堂上开展多元主体对话,让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体验和使用语文知识,可以让学生掌握语言特点和规律,养成语言建构和运用素养。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去体验和思考
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是语文理解、判断和运用能力的基础。我们可以将之看成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能力在语文领域的集中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点是让学生对语文的作用和价值有一个感性认识,对语言使用方式、原则有一个理性认识,使学生在语言输入输出时能够熟能生巧,得心应手。但是,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根本没有主动体验、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机会,他们只能按照教师要求去学习,去开展训练。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促使学生去思考,去创新。
如在学习《陈情表》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2018 年全国最美孝心少年获得者李婧源的宣传片,结合宣传片中当代少年典范的故事讲述“孝”的含义,开展孝道教育,让学生对孝敬长辈、自强不息的中华传统美德有一个感性认识,让学生认识到,要向身边的人学习,重视亲情,珍惜点滴美好。在此基础上,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思考,李密在陈情表中为何先说自己的悲苦经历,他抓住了哪些关键点去说理,他又是如何打动皇上和读者的。然后,让学生找出文中说理的语句,试想假如你也处于忠孝两难的境地,自己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孝道的现代意义,高中生该如何孝顺父母。这样以多媒体导入教学,借助不同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思维情绪,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全面发展与提升。
三、开展美学鉴赏活动,让学生识别美
语文审美鉴赏教学是语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能力,也是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养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重点是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美、欣赏美、评价美,为创造美打好基础。进一步来说,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重视语文审美教学,将审美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还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手法,变课堂为学生审美体验的场所,让学生有感受美、评价美的机会。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最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审美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审美鉴赏活动为学生多元认知文本、审美体验和鉴赏提供载体,让学生有美的体验和收获。
如在教学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时,我们知道这首词写的是情人分离时的离愁别绪,它的笔触哀婉、细腻、缠绵而悲切,读来令人回味无穷。而在学习这首词时,意境,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学生只有深入词的意境,才能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词的美妙之处,才能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意境”为抓手,开展审美鉴赏活动,分析词的美学特征,解读词的意境美。如这首词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在词中,许多情景虚实相生。如上阕中的“都门帐饮、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无语凝噎,“都是实景,而“千里烟波,天高地迥”和“杨柳岸,晓风残月”都是想象。这里虚实结合,最能引发读者的想象,让读者对情人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离别愁绪有所感触。在这里,作者借鉴了传统音乐“弦外之音”、书画的“留白”手法,营造了一个孤寂深沉的情感意境,取得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样在审美鉴赏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承载作者的情感,吸收美学营养。
四、重视文化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在外来文化入侵步伐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在中外文化碰撞日益激烈的当头,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群体的文化自豪感和责任意识,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唤。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教学也成为语文教学的题中之义。不过,对于社会阅历不足的高中生来说,文化是一个相对宽泛而抽象的概念,要想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教师要将文化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巧妙进行文化渗透,使学生对文化的现实价值和意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教师要深挖课文中的文化素材如饮食文化、礼仪文化、茶文化等等,开展文化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文化与文学创作的关系。然后,结合学生实际,以“中西餐文化的冲突和共融”这个学生熟悉的话题为由头,讲述西餐餐具、礼仪里面包含的学问。同时简单讲述中餐的历史和餐桌礼仪,讲述中国饮食的营养性和美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中西餐文化的特点和差异,讨论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就如何促进中西餐交流与共融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这样通过文化对比来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源远流长、博大精神的饮食文化有所认识和了解,使学生养成从文化角度看问题的思维和习惯。
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引,尽快步入理性发展的道路。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教师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进行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教学,促使教学在思想性、知识性和教学的高度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核心素养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