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以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为案例

2020-01-09贾宏宇钟立楠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思维同学数学

贾宏宇,钟立楠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提高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有效的45 分钟内高度集中注意力,灵活的进行思考.基于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来说,这一时期他们的心理、行为、思维存在很大差异,对学习的概念认知也不尽相同,[1]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如何灵活运用有效提问,让学生能够从中领悟,从中探讨,从而形成高效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2]然而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上,部分教师还起不到引导者的作用,对于课堂把握还是不够,师生之间的互动还不娴熟,抓不住学生的思维,达不到教学效果,使学生的上课效率低.

1.1 “满堂灌”与“满堂问”并存

数学课堂上,部分教师为了应付考试评比或者教学进度,就会把整节的数学课堂从头到尾当成一个人的独奏,变成了教师充分利用了45 分钟,没有留给学生一点时间,无互动无提问,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学生并不会随着教师的思路走,注意力不会聚集于课堂,喜欢上课搞小动作,教师上课无提问,不给学生造成紧张的氛围,造成课堂效率低下.

对于一些教师,为了迎接新课改的要求,以及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数学课堂变成了满堂问.教师注重提问的数量,并没有注重提问的质量,同样给课堂教学带来无效、低效的后果.很多问题是含糊其辞的,随口而出的,比如“是不是”“行不行”等提问方式,导致学生不去思考,附和着“是”或“不是”,“行”或“不行”.提问无针对性、准确性且漫无目的地提问难以抓住教学的重、难点,也会混淆学生的思维,对于本节课的数学知识也掌握不透,同学们都会产生一种错觉,老师提问的知识就是重点,就是要把握的内容.

1.2 提问对象单一

教学过程中,由于个别教师为了使学生配合所讲内容,在提问时愿意找班级里学习好的同学进行作答,甚至有些教师就固定、单一的找个别同学回答所提出的问题,从而丧失了提问所要求的全面性,造成了提问面对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成“局外人”的状况.学生对老师的这种提问方式不理解,认为人人平等的机会变成了人人听“解释”,导致课堂上被提问到的同学兴致盎然,而其他同学则无精打采,对提问心不在焉,更不会积极去思考.同时,教师提问过后留给学生去思考,去作答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在学生接到题目后,教师停顿会儿,如果被提问的同学回答不上或不是预期答案时,就立即叫另外一名同学作答,转问无果后,教师便自圆其说,形成自问自答模式,并没有过多的去等待.使课堂氛围无趣乏味,课堂活跃度不高,提升不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好奇心,也激发不了他们的求知欲.同时对教师偏见度越来越大,甚至开始厌恶教师,叛逆的心理开始萌生,教师讲课的内容不会去听,恶性循环,数学成绩越来越差.

1.3 提问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国外有教育家说过:“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光亮,教师应该吸进整个海洋.”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来,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教师要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其中自身的“纵向”知识是根本基础.但是,个别教师的专业知识还不牢固,会出现对所要教学的内容理解不到位,也不能把握好纵向、横向知识之间的联系,甚至对数学知识理解有偏差,这样自身水平不到位,很难提问有深度的问题,更谈不上有效提问.

课堂上,许多教师的专业水平够用,但传授教学中并不能提出有梯度的问题,所提出问题的难度是“深一脚浅一脚”,很容易扰乱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部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缺少变式和延伸,并不能想到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加强问题的转换,不能把问题发散,缺少创新意识,一味地按部就班的照着教材进行着教学内容,对于开放型问题设计不够,启发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味的设计封闭式问题,追求的只有A、B、C、D 选项,触摸不到学生的发展点.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部分教师对于问题的设计搭配不合理,或者没有逻辑思维搭配,想上一节高质量的数学课是不可能的.于此同时,部分教师也并没有创设好情境,去引领学生去主动提问,掌握不到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知情况,搜集不到学生的问题所在.

1.4 部分教师理答方式不合理

部分教师所提的问题在学生没有回答上来或者没有回答正确时,由于教师对于答案的所求过于急性,出现立刻叫其他学生或者教师自己来回答,从而以至于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对没有回答上来的学生心理也是造成了消极的影响,自信心不是很好的学生会对课堂上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感到恐惧,不愿意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怕回答不上来而被其他同学笑话.而对于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教师也没有过多的认可词语,只是简简单单的“好”“不错”甚至没有一丝的表扬、许可.与此同时,甚至部分教师出现对于学生的回答不重视的情况,只是象征性的提问,也不在意学生回答的内容是否正确,回答的思路以及回答的解题方法是否正确.

1.5 部分教师缺少课后提问反思

部分教师对于课堂中所出现的问题和状况很少进行分析,对于上节课所讲的内容、同学们听课的情况都好似“过去了就过去了”的状态,这样周而复始对于下一节课的提问设计起不到帮助的作用.对于下节课所提问题进行盲目地设计,既没抓住学生有效听课及有效回答的时间点,又将课堂效率大打折扣.一味地追求自己课堂上的随性发挥,触摸不到学生心中的所思所想,以及对于知识点、习题要点的把握程度.对于课后提问反思,部分教师意识不到位,认为只要是课上互动好就可以,并不会刻意的设计提问的内容、提问的方式.不交流、不互相探讨、不观摩优秀课,封闭自己从而不能很好地掌握自己所讲的教学进度是否合理化,提问形式是否合理化.

2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2.1 课堂提问“量”“度”适中

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量”和“度”.所谓“量”便是提问的问题数量,而问题过多,混乱学生对知识重、难点的掌握,短时间的频繁发问,学生忙于应付连串的提问,不能真正的去思考.同时问题过少,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并不受学生的喜爱,学习效果不佳.只有适中的问题数量才能真正达到有效提问.所谓“度”是问题难度适中.在教学中避免“对吗?”“是吗?”这类很简单的问题,并没有任何意义,学生得不到启示,与此同时也不要过高追求开创学生思维而去给学生提出很难的问题,这样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的一节好课堂,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而且也是要让学生会学.

在“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讲解中,教师不要为了不去设计问题而直接画出图像让同学自己去总结,而是带领着同学一起去画图像,边画图像边总结性质.提问“量”“度”的掌控不是拘谨教师去发问,而是要让教师在该设问的知识节点上发问.

2.2 善用幽默有趣的实例发问

教师在备课时,从头至尾要贯彻学生是主体的理念,并且要从多个方面去考虑问题,对于所提问题,要保证每位同学回答几率平等,做到参与问题,积极地去思考问题,互相探究以及钻研来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该起到引导作用,而真正的施行者应该是学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也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由于初中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还不完善,再加上有些教学内容的抽象,枯燥乏味,导致学生接触多了会产生一种厌烦的心理,对教师的课堂无视,注意力不在课堂之上,这时教师要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多运用些幽默风趣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活跃氛围,达到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效果.在课前,用幽默有趣的语言去带动学生的状态,万事开头难,课前氛围好了,一节数学课的氛围都不会差;在课中,讲到重、难点的时候,同样可以用有趣的问题去突破,化解难点,铲除疑惑;而在课后,同样可以用有趣的语言去纠错,让同学很容易记住自己所犯的错误.有趣的语言可以安抚倦怠,缓解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困顿.在教师讲解“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时,巧妙的提问:“在奥运会射击比赛中,运动员瞄准时为什么用手托住枪杆?”[3]同时对于其他知识内容也可以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5 米长的竿子能否通过3米宽,4米高的门”等.

一道有趣的例题会让学生很兴奋地进行思考,课堂良好的氛围很快会让学生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中,这种提问形式,既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为生动有趣,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课堂学习氛围变得轻松.

2.3 注重提问方式的多样化

课堂上教师提问的目的便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对核心内容加以突出.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样教师在课堂中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设置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启发式问题、理解式问题以及创新式问题等.把每个问题类型的思维汇聚到一起,就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达到有效提问的效果,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等都能够随着课堂的深入而变得灵活.巴普洛夫曾经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只有让学生对讲的教学内容有所怀疑,才能更好触发思维.而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巴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是让学生提出问题.”[4]这就要求教师在用不同种问题类型去提问后,要去创设情境,主动引导学生进行提问.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出一道不完全正确的数学命题,并且设疑.也可以让同学们在刚上课时,去阅读教材,并且要求同学根据所读内容,提出问题.例如在“三角形的边”几何教学内容中,让同学上讲台去操作哪组小木棍可以拼接成一个三角形,同时要思考,拼接过程三角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对称轴是直线x=2.题目中的横线部分是一段被墨水污了无法辨认的文字,请你根据已有的条件,在原题中的横线上,填加一个适当的条件,把原题补充完整.”这类题会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得出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或是教师在习题提问时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甚至一题多问,随机抽取学生进行作答,提高同学对所提问题的思考率,争取做到每一位学生都十分专注于课堂,同时,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对所讲的内容,所提问题加以修饰,做到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模式或方法,要勤于变化,吸引学生.

2.4 注重对学生的反馈进行理答

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反馈.学生的反馈中多少都会带着对问题的质疑,对所学知识的不理解,教师要精心去研究去解答学生的误区点、盲点.学生的反馈也是有效提问的关键环节,注重学生的反馈,对整个教学进程带来积极的效果.在学生没有答对的地方再进行一次教学,这样会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初中生的虚荣心是最好满足的,教师应该对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对于回答正确程度不一的同学,鼓励的程度也不一.这样会使学生努力去听课,积极回答问题.同时,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一知半解时也不要打断他,让学生说完所有的答案,注意课堂有效的反馈,反思学生所回答的答案,使其作为课堂的重要资源.根据反馈去评估教学效果,及诊断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行为,及时有效的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进度.

2.5 针对课堂提问进行有效反思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是需要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要去在课后进行总结归纳的,往往都是细节决定成败.反思课堂上同学解题时的评价,以此作为下节课备课的重要资源,同时备课不仅是教学课程的准备,也是对学生学习程度的准备,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自我完成能力会大大的提高改善,这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适应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心理特点,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5]

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结束,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会进行教学反思.可以通过课堂上自我评价、自我检测及自我分析对课堂提问进行反思;可以在没有课时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课堂提问出现的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可以多去观摩优秀教师的公开课,从中记录优秀教师对待提问环节的处理情况;可以从学生中了解自己上课提问的时机、内容等是否合理,从而掌握自己的教学状态;也可以上网去搜寻名师、讲师的教学视频,从中吸取经验.同时出去进修、学习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学习前言化的教学模式,所提倡的提问形式等.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教师进行课后提问反思是有必要的.懂反思,有反思,用反思,使课后反思形成模式,不仅能弥补课堂上所出现的教学遗漏,而且也会增强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

3 总结

教学课堂之上的提问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分支,是教学设计的重点,也是教学行为好坏的突出表现.有效提问则是打开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的钥匙.但教师是否能提出有效的问题,是否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程度,是否能有效停顿,是否能有效的反馈,是否能有效的反思,是否能驾驭好一节课堂,都应该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做的一门功课.

猜你喜欢

思维同学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