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兽医在疾病防治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0-01-09刘照雷
刘照雷
(山东省沂水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 276400)
基层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畜禽疾病防治过程中,基层兽医往往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治疗,导致畜禽疾病防治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围绕基层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1 基层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1 盲目诊治
据调查,多数基层兽医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有限,畜禽疾病防治知识不够系统和全面,在防治畜禽疾病时往往是见病用药,过度依赖抗生素,抗生素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取得效果,但过度使用大大增强病原菌和病原体的抗药性,增加畜禽疾病防治难度,同时畜禽体内会残留一定的抗生素,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其次,部分基层兽医在对畜禽进行免疫接种时,未提前做好抗体检测工作,对畜禽健康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1.2 盲目用药
基层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过程中盲目用药,主要表现在以下3 个方面:第一,用药时不按药物适应症。有些基层兽医对兽药药理和畜禽病理缺乏充足的了解,对各种兽药的适应症了解的较为片面,在用药时多是依据兽药说明和自己积累的经验,或增加疗程,或加大剂量,不仅无法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甚至可能会导致畜禽出现中毒现象。有些基层兽医在治疗病毒性疾病时也采用抗菌药物,不对症下药,必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第二,用药不按剂量及疗程。部分基层兽医往往凭借自己的治病经验用药,没有严格控制用药量,或者先打一针试试,若未见效再打第二针或第三针,这种盲目用药的方式不仅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用药过多可能会导致畜禽病情加重。基层兽医在用药时必须要根据畜禽病情、畜禽种类和机体承受能力来确定[1]。除此之外,部分基层兽医不重视疗程控制,尤其是在治疗常见的畜禽疾病或流行性疾病时忽视疗程控制,对畜禽疾病的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第三,不按给药途径用药。在畜禽疾病防治过程中,给药途径同样需要根据畜禽种类和病情来确定,临床上常用的用药途径包括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口服等,同时,同种药物用药途径不同,取得的药效也存在差异。
2 基层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科学防治畜禽疾病
进一步提高畜禽疾病防治的科学性能有效保障畜禽疾病防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首先,基层兽医必须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药物的给药途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状,并结合畜禽临床症状、种类和机体承受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用药,密切观察畜禽疾病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用药量和疗程。在对畜禽进行用药前,基层兽医可以先对患病畜禽进行药物过敏检验,防止畜禽因药物过敏而导致病情加重或死亡[2]。其次,基层兽医还应适当调整用药量,根据畜禽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发展情况对用药量进行适当调整,提高用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全面提升畜禽疾病防治效果。
2.2 提高养殖户的疾病防治意识
畜禽疾病防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养殖户的疾病防治意识,提高养殖户的疾病防治意识能有效提升畜禽疾病防治效果。首先,应让养殖户充分认识到畜禽疾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培训和加强宣传让养殖户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畜禽疾病防治知识,同时,基层兽医要指导养殖户针对常见畜禽疾病制定防范措施和预案。畜禽疾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是畜禽健康生长的重要保障,同时对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3]。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畜禽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潜移默化中提高畜禽养殖户疾病防治意识。
3 结语
总而言之,基层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中仍然存在盲目诊治与盲目用药的问题,不仅影响疾病防治效果,而且危害人体健康。对此,应提高养殖户的疾病防治意识,提高基层兽医的专业能力,保证畜禽疾病防治的科学合理性,实现畜禽疾病防治效果和质量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