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理科学报编辑专业素养的提升

2020-01-09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科学报专业知识科技期刊

于 敏

(安徽大学 学报编辑部,安徽 合肥 230039)

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明确指出:做精做强专业类、综合类学术期刊,带动学科和行业发展[1]。随着“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实施[2],科技期刊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优胜劣汰,作为科技期刊中具有特殊功能的高校理科学报,其质量的快速提升迫在眉睫。

不断提升期刊质量需要重视很多环节,包括稿件本身的学术质量、编校水平、出版质量等,这些都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编辑。要保证并不断提高科技期刊质量,编辑在其职业生涯中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编辑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本文就如何提升高校理科学报编辑专业素养进行探析。

一、高校理科学报编辑提升专业素养的必要性

高校理科学报作为科技期刊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一所高校的学术追求、科研水平和实力,与此适应,编辑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内涵需要不断得到更新和充实。

1. 编辑工作外部限制突破之必然

高校理科学报的编辑常是专业性很强的高学历者,日常工作中比较注重学习编辑学方面的知识,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班、研讨班,参与各种编辑群体(微信群、QQ群、公众号等)的交流和讨论,编辑职业素养不断得到提高。而在大量时间奔忙于编辑业务工作的情况下编辑往往忽略了自身专业知识的不断提高,在审稿过程中过度依赖审稿专家的评审意见和结论。

期刊评价、职称评审的导向以及领导的意识也影响着编辑提高专业素养的积极性。如不少编辑部在稿件处理中片面强调外部因素,“唯学历、唯职称”现象普遍存在,稿件处理中侧重稿件规范、文字表达和学术不端等方面,忽略了通过编辑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去挖掘更多有潜力的作者和读者的作用;编辑职称评审中的政策导向使得编辑一味追求编辑学论文的撰写和发表;高校作为以培养高科技人才为己任的教学科研单位,有的领导认为编辑仅是文字加工者,不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高校学报常被边缘化,编辑缺少学习专业知识的环境和条件。

2. 编辑工作内部规范提升之需求

(1)选题策划的需要。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编辑不仅要精通编辑业务,更需要有一双慧眼,在海量的信息中捕捉学科热点、新技术、新成果,跟踪优秀科研团队,快速准确地策划选题、组约优质稿件,提升学报影响力。

(2)初审稿件的需要。编辑不仅要从编辑角度审读稿件的政治性、规范性,更要从专家、学者角度审读稿件的学术质量,对初审稿件作出严谨、准确的专业性评审意见,从而加快审稿专家对稿件的了解,提高其审稿率及审稿速度,使专家乐于审稿并成为期刊的潜在作者和宣传者。另外,精准定位的专业性评审意见对作者的稿件写作规范、科研内容、方法等均会有所帮助。

(3)与审稿专家、作者沟通的需要。随着学科发展的不断细化和交叉渗透,高校理科学报编辑需要用专业的眼光去搜索合适的审稿人,能思路清晰地和专家进行专业知识的沟通,得到专家的认可和信赖,调动专家的审稿积极性[3]。高校理科学报的作者大多是高校师生,编辑在与作者的沟通中,除了初审时的交流以外,外审后的沟通更为关键,编辑需要利用自身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和专业优势对审稿专家的意见进行分析评判、加工处理、有机整合,在评审意见中体现出编辑的学术品位与洞察力以及规范的编辑技巧,使得作者由衷信服,在愉悦的学术语境下互动[4],在不断修改完善中提升。

(4)编校过程的需要。高校理科学报编辑部常常人员紧缺,编辑集多角色于一身(策划、编辑、校对、排版等),既要审核作者修回的稿件是否领会了审稿意见而修改到位,还要在稿件的编校中对其语言文字的表述进行规范化、专业化处理,如审核医学论文中生存资料的统计分析涉及的生存曲线形状、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正确与否,最终使修改后的稿件做到既符合编辑规范要求,又符合专业、行业规律,使文章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语句流畅、言简意赅。

上述工作都要建立在编辑自身要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专业素养以及敏锐的洞察力的基础上才能出色完成。

二、高校理科学报编辑专业素养提升途径

国外很多期刊对编辑的专业水平要求很高,编辑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背景,还要有较高的学历层次甚至具有双学位[5]。国内的很多专业性期刊在编辑入职时也很注重其专业背景,但是在编辑的职业生涯中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意识却越来越弱化。一名称职的编辑需要终身孜孜不倦地学习,成为一个学科的专才、多个学科的通才。

1. 充分利用高校优势,充实自我

高校理科学报编辑大多具有很强的专业背景,有着自身的专业特长,但是这些专业特长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编辑可与相关科研团队保持密切关系,根据编辑职业工作时间统筹安排参与科研工作;参加团队研讨会;在团队成员论文撰写过程中发挥编辑职业特长进行互动、学习;和团队一起申报科研项目。在这些科研工作中快速充实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此外,要尽力取得学校及编辑部领导的支持,选择相关专业进修,系统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更多的专家、学者,为期刊争取更多的优秀审稿专家、作者和读者。

2. 积极参与专业学术会议,深入了解专业知识,拓宽专业知识面

编辑与科研能力较强的单位建立广泛联系,有选择地参加相关专业学术会议等,获取对应专业最新的学术动态,丰富自己的专业内涵。目前各种学术活动非常活跃,会议形式多种多样,而编辑的精力和时间非常有限,会前需要先了解整个会议流程及参会人员,精心选择,有针对性地参会,在会议中进行总结和跟踪,发现领域内的热点。参会过程中要主动联系知名专家、有学术潜力的学者,针对会议内容进行交流,快速充实自我,尽力和他们建立长期的联系。

理科学报编辑的本职工作涵盖专业领域广泛,本专业的知识远远不够,需要跨学科的广泛学习,可以联系相关学科带头人听取他们的建议,旁听课题组的学术研讨会等;联系学校科研处,了解、关注相关专业的课题项目、专题报告。通过不同渠道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3. 在与编委会委员、审稿专家、作者的沟通中学习

高校学报的编委会成员常是某一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编辑要充分利用编委会会议,认真听取他们对学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和编委会专家讨论选题策划,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进一步修正、完善选题,以便准确定位作者群和稿件的重点内容。

编辑在收到审稿专家的审稿意见后,要对照稿件内容认真学习、思考,从中不断汲取专业知识,对不甚理解的内容及时向专家请教,更好地理解、掌握审稿意见,提高专业敏锐度,做好与作者进行良好沟通的准备。编辑虽然了解专业领域多、学科范围广,但作者基本上都是某一研究领域知识的集大成者,编辑应充分利用这个资源进行深入沟通,虚心学习,与作者共同成长,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

4. 在全媒体时代,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发展的时代,编辑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Web οf Science等平台查阅文献,关注阅读量、下载量、引用量等,判断学科的进展状况及研究热点。在查阅的大量文献中多读权威性的专业综述和快讯性文章,利于编辑专业素养的快速提升。

5. 撰写专业学术论文,不断提高编辑的科研能力

高校理科学报编辑要在参与科研活动中亲自撰写科研论文,精准、全面、合理表述自己的科研成果,在论文选题、信息收集、数据处理、等方面反复思考,在写作中不断提高科研能力,补充专业知识,进一步理解专业论文写作特点、深化专业内涵、理解作者和读者的需求。

三、结束语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要培育出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必须先培育出一大批拥有精尖专业知识和广博知识面的专业化的编辑人才[6]。高校理科学报编辑应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本专业知识水平;拓展相关专业知识面,增强前沿意识,对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及趋势作出准确判断,对内容形式多样的稿件进行正确甄别,对文章观点和数据进行把控,正确理解专业知识与编辑规范之间的关系,只有符合相关专业知识的编辑规范的科研论文才有一定的传播力、影响力,从而保障学报学术质量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科学报专业知识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高校理科学报特色栏目编辑培养途径
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的创设与发展
数字化新时代文科学报创新发展研讨会暨全国高师系统文科学报2015年会在中井院召开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