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与实践
2020-01-09文青
文青
近年来,元研究在国内教育技术研究中蓬勃兴起,数量不少。这种方法的独特优势,是可以远离实践,仅仅依赖对文献的量化加工处理,便可生产出种种的研究成果。这样便可跨过艰涩的理论学习和思考,在研究成果上事半功倍,这样的捷径当然很受博硕士们的青睐。
稍加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这种方法其实只是更早些兴起的文献计量研究和基于计算机或网络数据研究的延伸。文献计量研究可以通过Citespace 等方法,以量化的方式探讨某一研究主题的研究进展和分布,或者依赖于学习者在线学习留下的数据痕迹,生产研究成果。
必须承认,这些研究不需要作者走出书斋, 坐在电脑前便能完成。 如果说国外元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求更一般的研究结论或规律,国内风靡的原因更可能是能更快捷地量产科研成果。
更一般的认识是,现在存在一种明显的现象——深入实践的研究少了,能深入一线教育实践并取得良好成果的研究就更少了,能热爱研究实践,扎根实践的研究属于凤毛麟角。
教育技术应用研究正印证着这样一种现象,证实着这样一种观察:上述三类论文正在成为期刊版面的主体,而实践研究只占极微小一部分,由此显现着研究和实践日益深刻的隔离:技术研究疯狂前跑,一日千里,遥遥领先,而技术应用推动却行动迟缓,数年不变,滞后明显。
比如,当前正在风头上大数据、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等,学者们几乎逢会必讲,发言必提,但是这些技术,不要说在广大偏远的城乡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极少涉及,就是在一些大中城市大中小学的实际教学中也应用有限。曾有西部院校老师抱怨说,学术研究不断推出的前沿技术,令人目不暇接,可那些技术在我们学校一线应用不多,很多学校教师的重点还在基本应用,还停留在建设基本教学设施、转变教师观念、培训教师信息技术基本应用能力等阶段。
有人对此赞成,认为这是教育技术人的责任,责无旁贷地要追踪教育应用的前沿技术,即使远离实践;有的人却满脸不屑,认为这种不接地气的研究,脱离了实际,不值当,还深刻地指出,教育研究要紧紧围绕教育实践展开,教育研究要到深入实践一线寻找研究问题。
我不评判这其中的是非曲直,也不清楚其衡量准则,只是设想——如果教育技术研究如此割裂,满足于各种文献的梳理、新技术潜力的想象,而不是真正弄清某种新技术实际应用的成效,那么若干年后,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会留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