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党建育人实践载体创新探索
2020-01-09褚香
褚 香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徐州 2210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1]19据调查显示,当前部分高校党建育人实践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如尚未形成党建育人合力、党建育人形式单一、党建育人实践覆盖面小等,因此,推动党建育人载体创新是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高校要聚焦立德树人,积极推进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提升新时代党建工作水平,形成有温度、有活力的党建工作新常态,切实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一、新时代高校党建育人实践的新任务
高校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明确新时代高校党建育人实践的新任务[2]。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把牢办学方向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并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党建统领各项工作,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人才培养工作改革。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厘清我国面临的政治经济新问题,以及多种思想交融交锋的新局面,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切实肩负起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政治使命。
(二)思想引领筑根基,落实立德树人
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要务,关系到高校改革发展的道路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3]高校是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的前沿阵地,高校党建育人工作要发挥引领思想、培育价值、凝聚合力、推动育人等重要作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三)因时而进融平台,推动思政工作
融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途径和速度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4]。高校要运用融媒体时代的优势,挖掘后疫情时代的教育契机,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的宣传和教育,使“有意义”的思政教育更加“有意思”,引领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党建育人实践载体创新的必要性
探索党建育人实践载体创新,提升党建育人质量,是推动高校党建工作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高校 “三全育人” 共同体的重要路径,有利于形成 “大党建”“大思政” 的新局面。
(一)提升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核心使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院系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育人的实践主体,要提高站位、落实到位,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培育堪当时代大任的复合型人才。党建育人实践载体创新,既是推动党建育人工作改革的有效路径,也是提升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5]。创新党建育人实践载体,有利于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形成充满活力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深化 “三全育人” 的重要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教育部大力推进 “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建设工作,其本质是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整合育人资源,构建一体化育人格局。党建育人实践载体创新,有利于形成育人合力,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最大限度发挥党建育人功能,推动构建 “三全育人” 改革路径。
(三)推进网络思政的有效依托
全媒体时代、后疫情时期的特殊性,以及网络“原住民” 新一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创新运用网络新载体,推进党建育人实践改革,建设 “智慧党建” 新模式,是加强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建设的有力举措。党组织云端教育引领,有利于扩大网络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三、党建育人实践载体创新的主要路径
(一)健全组织载体,夯实党建育人工作力度
1. 以 “三会一课” 为主体,通过 “一堂一室” 发挥示范作用
“三会一课” 是开展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载体,在院系建立书记讲堂,由院系党组织书记带头开展理论学习,并建设理论 “云讲堂”,加强党员理论学习。以院系专业教研室为单位,把支部、党小组建在教研室上,成立党员工作室,以党建引领专业发展,发挥党员先进性,打造党员教师、党员学生专业团队,推动高校人才培养。
2. 以学生自组织为补充,建立 “一团一站” 强化朋辈影响
高校学生会、自管会、社团等自组织发展已经较为成熟,这些学生自组织中的骨干大多为学生党员,可以在此基础上成立红色宣讲团、党员小站等学生党员组织,以学生党员为主体开展理论宣讲、学讲实践等活动,依托学生党员小站开展朋辈伙伴活动,聘任学生党员担任助理辅导员、朋辈导师等,突出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先进性,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
(二)丰富活动载体,提升党建育人工作效度
1. 以 “党团日活动” 为阵地,建设铸魂育人工程
丰富主题党团日活动形式,将党团日活动与思政教育高度融合。党建育人实践活动中要注重 “两个引领”:一是思想引领,定期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党建带团建,发挥学生团组织的作用,开展理论宣讲、学业论坛、关爱特殊群体、扶贫共建等活动,筑牢思想根基;二是示范引领,宣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开展党员亮身份、立承诺、见行动的活动,树立党员先锋旗帜,发挥离退休老党员的榜样作用,使其以人生阅历和毕生追求感染教育广大学生,增强党建育人工作的亲和力。
2.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依托,营造党建育人氛围
高校要以党建为统领,用校园文化凝聚人心。一是要把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为校园文化活动领航定向,加强顶层设计,以科技文化艺术节、国旗下讲话、第二课堂等为主阵地,将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创业实践、青春志愿服务、科学技术创新、职业理想教育等与党建育人实践高度融合;二是打造党建文化月红色阵地,开展“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 系列活动,建设线上线下党建文化长廊,组织党员“筑梦论坛”、党建知识 “云问答” 等活动,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强基铸魂。
(三)拓展服务载体,传递党建育人工作温度
1. 以服务学生为目标,实施 “下沉式” 服务
按照“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要求,建立“一访一会一议”服务机制,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一访” 指党员干部、基层党务工作者每周进行一次访谈,深入学生公寓、图书馆、教室等,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一会” 指党员教师每周与学生进行一次 “学术午餐会”,与学生共进午餐的同时探讨学术问题;“一议” 指院系党组织每月组织一次学生议事日活动,引导学生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2. 以 “互联网+” 为支撑,打造 “智慧化” 党建
将党建与互联网技术创新融合,使党建融入师生的学习圈、生活圈,用主流意识形态凝聚人心,引领青年。一是开展云党校、微党课,拓宽党建育人覆盖面,通过动漫短片、云端互动等提升培训的亲和力,让 “有意义” 的学习更 “有意思”;二是建设 “网上党组织”,通过微党建开发入党申请、联系党组织、组织关系转接等模块,实现党员教育服务信息化;三是优化党员管理体系,实现党员理论学习、组织生活、志愿服务等云打卡,提升党员评价的科学性,构筑 “智慧党建” 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