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屋顶生产性景观的种植设计构成与可持续性研究
2020-01-09刘莹
■刘莹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广东 广州 510550)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而生产性景观作为景观的一种,它是一种有生命、有文化、有产出,并能长期继承的景观。其在为人们进行物质产出的同时不仅能满足人们精神的需求,还应能体现可持续性发展特性及生产过程。当下,生产性景观应该是城市尺度的景观概念,应是一种开放性的景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层面都具有生产价值。
一、国内外生产性景观的研究情况
(一)国外生产性景观研究情况
自从国外学者提出Productive Landscape概念,近几年国外一些专家开始对生产性景观案例和相关文献进行了初步研究。继《城市农业:食物、工作和可持续城市》一书中探讨城市农业的发展和意义之后,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宏观理论研究:一是从城市基础设施角度来分析,詹姆斯·科纳、保罗·索莱里认为生产性景观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1-2],盖尔将生产性景观与景观都市主义相联系,认为生产性景观是景观都市主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二是从城市设计角度来思考,卡特琳·伯恩和安德烈·维尤恩提出了连贯式生产性城市景观的概念,认为其是一种令人满意的、可持续的、绿色的、兼具生产性和多样性的城市基础设施[4];三是从城市规划角度来归纳,安德雷斯·杜安尼从城市生态环境出发,提出“农业城市主义理论”,肯定城市农业种植的有利影响,而瓦格纳和格林姆提出“可食城市理论”,将农业经济活动融入到社区,力求构建城市食物循环系统,在减轻食物短缺的同时,解决食物运输中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问题[5]。
也有人侧重从生产性景观的微观视角进行探讨,如保罗·索莱里从范围角度来研究,认为生产性景观是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及渔业构成的农业景观[2];赛义德·阿吉胡尔·拉赫曼等从经济角度,探讨生产性景观农业用地系统矩阵中的作物覆盖比例和收入权衡关系[6];阿基拉等从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角度,探讨生产性景观中保留生物多样性的主要范式[7];阿姆利塔等提出城市生产性景观作为一种可持续有机废物管理的可能性[8];弗朗索瓦·巴雷尔等从生产性生态系统服务和集体管理来研究[9]。
国外学者将生产性景观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地系统和开放空间中,进行了大量探索和研究,肯定了生产性景观在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性、食物循环系统、经济与管理等功能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但对于城市屋顶生产性景观种植设计关注的相对不多。
(二)国内生产性景观研究情况
国内最初对生产性景观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针对农业景观,研究范围也局限在乡村区域的农业景观类型上。张建国等对休闲观光农业的现状评价与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10]。蔡建明等认为都市农业是我国当前和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施方式[11]。
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问题得到重视后,专家们针对城市问题结合生产性景观进行了有益探索。俞孔坚从理论上肯定生产性景观对中国园林的重要意义后[12],提出在城市中融入生产性景观的观点,引起了许多学者进行探讨与研究,如翟俊[13]从城市发展的宏观角度对生产性景观进行探讨研究。
张玉坤[14-15]、杨锐[16]、高宁[17]等从城市生态与空间规划角度对生产性景观进行地域方向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朱光岱[18]、谢晨[19]、张家璇[20]等从生产性园区的景观设计与营造方面进行研究,但仅有少数人从农作物造景方面展开研究,遗憾的是从种植设计构成角度分析城市屋顶生产性景观的则更少。
本文将以城市屋顶为研究范围,以所在校园的屋顶生产性景观设计实践项目为具体研究对象,从构成角度着重分析其种植设计元素与设计原则,旨在推进城市屋顶生产性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并提出相关具体建议。
二、城市屋顶生产性景观的种植设计构成分析
美来源于大自然,层层梯田、垄垄桑麻无不体现出自然与人工结合的美感,俞孔坚将生产性景观提升到“生存的艺术”[21]。生产性景观的构成艺术不仅是一门艺术,还是一种造型手段和设计思维方法。我们在进行农作物造景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三大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对其进行加工提炼,从而创造出符合人类审美的生产性景观设计。
(一)种植设计平面构成分析
平面构成主要以点、线、面元素构成。生产性景观种植设计的平面构成中,可以运用不同生产性作物进行平面构成设计。如粮食类作物大部分植株低矮,不易形成层次丰富的立体空间,较适合在平面上的构图变化,如稻田景观等。果树类可以用点、线、面构成方式造景。点状果树类作物可置于景观主次入口和重要节点处,线状、面状果树类作物造景是大型生产性景观园区最常见的形式。蔬菜类属于小型造景作物,根据观赏部位的不同将观赏蔬菜分为观叶类、观花类、观果类和观子实体类,可营造出立体的空间与色彩丰富的景观。
生产性景观种植的平面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作物自身的景观观赏性和平面组合规律,根据不同农作物景观主题进行点、线、面的平面布局,合理的农作物平面种植设计是营造生产性景观的关键,可以单棵作物为点元素,分别以直线、曲线、斜线为线性轨迹移动,最终以种植容器的方形、圆形、三角形面为种植载体。
(二)种植设计色彩构成分析
在进行色彩搭配之前,首先要了解农作物本身及彼此间的色彩关系,预先设计好主角和配角,从色彩搭配的主次关系上,可分为主色、辅助色和强调色。主色指种植物色彩组合中的主要色相、色调,占绝对优势的、代表总体色彩感觉的颜色;辅助色是用于烘托主色、配合主色的辅助色彩,常以对比或调和的形态出现;强调色常指与主色彩形成对比的色相、色调,面积较小但却引人注目的色彩。
在主色、辅助色和强调色的色彩搭配上,应主要体现出对比与统一、均衡与调和的色彩设计原则。对比原则是指通过作物色相、明度及色调的对比来营造丰富的生产性景观。统一原则是指作物造景的色彩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或一致性。通过重复的运用一种色彩体现出整体的统一性。
利用多种作物列植进行造景时,因为种类的不同,色彩会产生差异,并不是强烈的对比就会给人带来美感,前提是做到主次分明。但是由于属于同一色系仍会给人以一致性。但应该注意过分的统一造成的单调、呆板。均衡原则是指在农作物造景中强调色彩的平衡和层次渐变,通过组织设色面积、降低色彩的彩度或明度来消除配色不均衡等问题。调和原则是指在造景中将类似色和谐地运用在一起。在农作物造景中可以利用大量的调和色,以营造和谐、雅致、平静的感觉。
(三)种植设计立体构成分析
生产性景观的立体空间围合方式可分为封闭空间、半封闭空间和开敞空间的营造。封闭空间是利用密集种植作物来封闭四周空间。半封闭空间是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的一种中间形式,此类空间由底面和纵横向分割面组成,可以封闭一面或多面空间,但有可能由于作物种植稀疏或长势不好导致封闭性差,此类空间的导向性强,具有明显的视觉暗示性,在城市生产性景观空间中可以广泛使用,尤其适合营造一些优美的小尺度空间。开敞空间是用低矮的作物限定空间界限,可使用少量景观小品进行点缀,在空间上形成通透性,此类空间具有外向、开敞、通透的优点,与外界交流性强,但私密性差的特点,在城市生产性景观的主要道路旁和部分外围可以使用此种空间类型。
三、城市屋顶生产性景观种植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
据专家统计,城市内1平方米绿地对热岛效应的降低效果,相当于城市外200平方米的绿地。如果对城市闲置屋顶加以利用,势必对城市生态建设产生非凡效益。目前广泛应用的屋顶绿化多为景观式种植,虽可降低一定室内温度,起到些建筑节能作用,但却投入高、收益低,缺乏可持续性建设的长效机制。利用闲置屋顶打造新型生产性景观,正是城市生态用地抢救性建设的突破口[22]。
新型屋顶生产性景观的可持续性,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是基于闲置屋顶创建都市绿色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在促进我市实现“自我供养”,推动农业向第一、二、三产业转型上发挥联动作用。同时,也是对现有城市的高成本、高维护费用和低收益的绿化形式的最佳替代选择,对培育新型“都市”农民、搭建就业平台具有积极作用。
二是新型屋顶生产性景观为城市生态与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场地,拓展了城市发展新空间,为公共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发生场所,促进公共文化体系建成,加快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格型的屋顶景观综合空间,其强调的公众参与性和互动性特点,对解决公共交往缺失和对农业知识认知缺失等问题具有显著成效。有效促进城市治理向精细化、品质化转变。
三是新型屋顶生产性景观可作为纽带串联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完善新型屋顶生产性景观综合体科技创新配套服务,促进太阳能、风能等清洁新能源技术在发展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保技术上应用;利用海绵城市屋顶雨水收集技术,促进绿色再制造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快城市生态建设品质升级[23]。
四、推进城市新型屋顶生产性景观可持续性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进行政策性的激励
政府部门必须出台相应的法律和技术规范进行政策性的激励。政府需要在法律层面对新型屋顶生产性景观进行保护,可以根据城市闲置建筑屋顶的性质、面积及屋顶形式进行有序推广;可以根据建筑屋顶的使用类型进行分类,制定出不同用途的闲置屋顶生产性景观种植的相应指标;政府部门也要简化审批制度,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闲置屋顶进行生产性景观建设。
(二)采用市场激励的方式引导
引导新型屋顶生产性景观建设进入市场模式,可采用财税补贴、优惠政策进行市场激励,具体包括税费抵扣、容积率与绿地率奖励、雨水处理费补贴等。大力推行PPP模式,引入市场资金,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屋顶生产性景观综合体的建设,打造人文、生态、运营一体化的新绿化模式,助力城市新型屋顶绿化建设的发展。
(三)强化技术支撑与管理激励
尽快建立城市屋顶绿化协会,进行新型屋顶绿化建设的技术扶持与质量管控。建立相关实验实践基地,为城市新型屋顶生产性景观建设提供科研平台,成立相关课题研究团队,培养科学的技术人才。快速制定整套的技术规范,为各类城市新型屋顶绿化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科普宣传教育,激发公众参与意识
借助新媒体进行科普宣传,可通过官方APP、官微、小程序等方式,对新型屋顶生产性景观的相关知识、政策补贴等进行公众普及,提高民众对于新型屋顶绿化的认知;将社区宣传作为重点实验场地,在每个社区成立生产性景观爱好小组,组织家庭种植活动,寻找社区志愿者;在国内多举办各类生产性景观设计比赛,鼓励社会专业技能性人才参加,促进我国生产性景观种植设计与建设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