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唐贤权德舆事迹考略及其诗考异
2020-01-09郭殿忱
郭殿忱
(北华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2013)
元和宰相权德舆,两唐书有传。其后,《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唐诗品彚》《登科记考》《唐诗别裁集》等,又详略有差地记载其相关诸事,其姓氏、籍贯、生卒年、知贡举、著述均现歧说。今逐一考证,以正视听。又,宋代姚铉选编唐人诗文成一百卷本《唐文粹》,其中收录权德舆诗十五首,以之与上引诸书及《乐府诗集》《万首唐人绝句》《全唐诗》所录诗比勘,发现异文若干。惜前贤时俊对此多简注:某书作某;对异文之间的是非优劣鲜加按断。今不揣浅陋,试从名物制度变化、历史地理因革、语言文字发展等诸多因素做一番考量,给出一己之见,以求教于读者方家。
一
《全唐文》收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云:“上之元和六年,其相曰权公讳德舆字载之,其本出自殷帝武丁,武丁之子,降封于权。权,江汉间国也,周衰入楚为权氏。楚灭徙秦,而居天水略阳。”[1]5686按:此文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五(下)》所载略有不同。“权氏出自子姓。商武丁之裔孙封于权,其地南郡当阳县权城是也。楚武王灭权,迁于那处,其孙因以为氏。秦灭楚,迁大姓于陇西,因居天水。”[2]3391按:《广韵》又云:“颛顼后,楚武王以斗缗为权邑尹,其后人以邑名为氏。”故南宋大学者洪迈在《容斋随笔·姓氏不可考》里称:“姓氏所出,后世茫不可考,不过证之以史传,然要为难晓,自姚、虞、唐、杜、姜、田、范、刘之外,余盖纷然杂出。……千载之下,遥遥世祚,将安所质究乎?”[3]87虽然有此一说,仍勉为权氏考如上:权德舆姓氏应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为准。其名字,盖出《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4]18按:古人之名与表字其义连属,如楚国三闾大夫屈氏名平,字原(以表字行世)。蜀汉丞相诸葛武侯名亮,字孔明(孔为副词。很,非常之义)等等。
再考郡望与籍贯:《旧唐书》称:“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人。”[5]4001《新唐书》称其父为“秦州略阳人,徙润州丹徒……”[2]5566此后,《郡斋读书志》(以下简称《读书志》)《唐才子传》(省称《才子》)《唐诗鼓吹》(省称《鼓吹》)均称其为“秦州人”。考《新唐书·地理志(一)》载:“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又置都督府以治之。然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一曰关内,……十曰岭南。至十三年定簿,凡州府三百五十八,县一千五百五十一。”[2]959又据同书《地理志(四)》载:“陇右道,盖古雍、凉二州之境,……秦州天水郡,中都督府。本治上邽,开元二十二年以地震徙治成纪之敬亲川,天宝元年还治上邽,大中三年复徙治成纪。”至于略阳县,乃是历史地名。东汉以略阳道改置,治所在今天水市秦安县陇城镇。西晋所废略阳县,西魏复置,隋又废。唐代只有陇城县而无略阳县。权氏郡望应为汉代设置的天水郡,即唐时的秦州。而权德舆的籍贯则为润州丹徒县,即今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
关于郡望与籍贯还想征引李白、杜甫二事例讲几句话。
李白自称陇西人,是在向九世祖李暠的郡望靠近。《新唐书》载:“其先隋末以罪迁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2]5762而今学界认定他的籍贯在今四川绵阳。杜甫自称:“杜陵野老”,是向晋代征南将军杜预靠拢,《旧唐书》称:“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5]5054今学界公认他的籍贯为河南郑州市所辖县级市:巩义。傅璇琮作《王昌龄事迹考略》云:“郡望与籍贯极易混同。唐人自称,或为人作墓志碑传,往往称郡望,这是六朝门第余风,沿而未革。……可见‘望’与‘贯’,宋朝人也有分不清的。”[6]108岂止唐宋人!千年已降至今日,又有几人理得清“籍贯”是从曾祖或从上溯几世祖算起?所以有人建议:户口簿上只填出生地而不写说不清的“籍贯”。
三考生卒年:上引韩愈所撰碑文与《两唐书》均明确记载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卒于还家途中,享年六十。闻一多先生据此上推,断定其生卒年为(公元759-818年)[7]326,即生于肃宗乾元二年(其年二月改“载”为“年”)。当代学者大多认同。独有周绍良先生据权德舆七岁而孤一语,考证其父权皋卒于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从而推断权德舆生于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并得出“实只五十八岁,非六十”[8]1264的结论。按:《新唐书》权皋本传未记卒年,即使按大历二年计,亦可推出其子生于上元元年,且国人计算年龄是以生命形成之日算起,母亲怀胎十月,一出生便为一岁,倘除夕出生,第二日大年初一便两岁了(民间谓之虚岁)。权德舆卒年六十,上推生年为乾元二年,简单实用,没必要再大费周章地引其父墓表及本人诗文来推断。
四考知贡举:《旧唐书》本传称:“贞元十七年冬,以本官知礼部贡举。来年,真拜侍郎。凡三岁掌贡士,至今号为得人。”[5]1257然《登科记考》明载:“贞元十七年主持大考的官员为礼部侍郎(文化教育部专司贡举的副部长)高郢。”[9]624十八年才由中书舍人权德舆知贡举。此与韩愈所撰权公碑文“十八年,以中书舍人典贡士,拜尚书礼部侍郎”相吻合。考:前半句对,后半句非是。因权德舆拜礼部侍郎为十九年之事。此既见上引“来年,拜真侍郎”,又见《登科记考》“贞元十九年,知贡举:礼部侍郎权德舆”。[9]649此年白居易、元稹同榜高中拔萃科。贞元二十年,因畿内不稔而停举。二十一年仍由权公知贡举,登科者有后来任宰相的李宗闵、牛僧孺,还有文学家陈鸿。杨嗣复《权德舆文集序》云:“贞元中,考定贤良,草泽之士升名士十七人。及为礼部侍郎,擢进士第者七十有二。鸾凤杞梓,举集其门,登辅相之位者前后十人,其他征镇岳牧文昌掖垣之选,不可翻数。继居其任者,今犹森严,非精诚洞鉴其辞而知其人,何以臻此也?”[1]6171甚至被“时人比公为颜子(回)”。[1]7843
五考著述:权德舆早慧,韩愈称其“生三岁,知变四声”,《旧唐书》载:“生四岁,能属诗。……十五岁为文数百篇,编为《童蒙集》十卷,名声日大。……赠左仆射,谥曰文。……有文集五十卷。”《新唐书·艺文志》集部别集类著录:“权德舆《童蒙集》十卷,又《文集》五十卷、《制集》五十卷。”[2]1606有宋一代,著名官修、私撰书目著录情况如下:国家图书目录《崇文总目》有《权文公集五十卷》。有学者发表论文称:“《读书志》与《直斋书录解题》(以下省称《解题》)全同《崇文总目》。”[10]220此与寓目之书有异。《读书志》载:“《权德舆集五十卷》:唐权德舆载之也,秦州人。未冠,以文章称诸儒间。……积思经术,无不贯综。自始学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其文雅正赡缛,当时公卿功德卓异者,皆所铭记。虽动止无外饰,其酝藉风流,自然可慕。贞元、元和间,为缙绅羽仪。……尝自纂《制诰集》五十卷,杨凭为序,今亡逸。文集孙宪孙编次,杨嗣复为序。”[11]892而《解题》又别作《权丞相集五十卷》:“唐宰相略阳权德舆载之撰。杨嗣复为序。德舆父皋以不污禄山见《新唐书·卓行传》。其子璩为中书舍人,劾李训倾覆,亦能世其家。性宽和,有大体,文亦纯雅弘赡。三世名迹,可谓德门矣!墓碑韩昌黎所为也。《序文》言:‘九年掌诰,自纂录为五十卷。’不在此集内,今未之见。”[8]1283降至元朝,马端临撰《文献通考》,在《经籍考》五十九中亦列作《权丞相集五十卷》。[12]1851迄上世90年代,汪玢玲教授主编《中华古文献大辞典·文学卷》,又著录《权文公诗集十卷》并称:“是集为权氏家藏本。收诗三零九首……风格醇厚浅白。有《四库全书》本。”[13]20
二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进士姚铉,“遍阅群集,耽玩研究,掇菁撷华”历十年编成一百卷本《唐文粹》。其中收录权德舆古体诗十五首。今以之与《乐府诗集》(以下省称《乐府》)《唐诗纪事》(省称《纪事》)《万首唐人绝句》(省称《万首》)《唐诗品彚》(省称《品彚》)《唐诗别裁集》(省称“别裁”)《全唐诗》等所录诗比勘,发现异文若干。可惜前贤、时隽对异文间的是非优劣鲜加按断,只是“述而不作”的简注,即“某书作某”。今不揣浅陋,从名物制度变迁、历史地理因革、语言文字发展等诸多方面试做考量,并给出“宜各从长”的一己之见。
(一)古乐府
光风澹荡百花吐,楼上朝朝学歌舞。
身年二八婿侍中,幼妹承恩兄尚主。
绿窗珠箔绣鸳鸯,侍婢先焚百合香。
莺啼日出不知曙,寂寂罗帷春梦长。[14]110
此诗《乐府》收卷七十七杂曲歌辞中,题作《乐府》无“古”字。[15]1089《品彚》收七言古诗卷之十二,题同《唐文粹》。[16]369在《全唐诗》中属重出诗,先见一函六册杂曲歌辞,题作《乐府》[17]102,后见五函八册《权德舆卷九》[17]810。题中有“古”字,合编者初衷。
光风,《全唐诗·权德舆卷》作“风光”,下注:一作“光风”。按:光风为亭名,“风光”误。
婿,《乐府》与上引《全唐诗》均作“壻”。考:《尔雅·释亲》:“女子之夫为壻。”[4]2593此处,系妻子称丈夫。又《说文·士部》:“夫也,从士,胥声。《诗》曰:‘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者,夫也,读与细同(穌计切)。婿,壻或从女。”[18]14另,侍中,为秦置丞相属官,两汉地位显赫,北周改称纳言,唐复为侍中,为门下省长官。此诗的确承袭汉乐府风格,诗中这位十六岁的妙龄女子不仅夫婿是高官,妹妹还在宫中被皇帝驾幸,哥哥又娶了公主,比汉乐府《陌上桑》中的秦罗敷有过之而无不及。
绿窗,《品彚》作“绿牕”。按:1955年国家颁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其中规定“牕”为“窗”的异体字,一般情况下不再使用。下文所言正异体字,除加说明者外,均依据此表。
绣,上引诸书皆作“繍”。按:“繍”为“綉”之异体字;而“绣”为“綉”的简化字。
莺,上引诸书皆作正体之“鶯”,今又简化为“莺”。
啼,《全唐诗·乐府卷》作“嗁”。按“啼、嗁”今为正异体字。
又,此诗前四句押上古韵鱼侯部合韵,下四句押上古韵阳部,与中古韵、今韵均不相同。
(二)古兴
月中有桂树,无翼难上天。
海底有骊珠,下隔万丈渊。
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
晦明乌兔相推迁,雪霜渐到双鬓边。
纪忧戚戚多浩叹,不得如意居太半。
一气暂聚常恐散,黄河清兮白石烂。[14]124
骊珠,《全唐诗》作“龙珠”。[17]196考:骊珠典出《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颌下。”[19]643故,又名龙珠。在传统文化中,龙为“四灵”(龙、凤、鱼、鳞)之首,雅俗皆知。姚铉为所编《唐文粹》做序云:“止以古雅为命,不以雕篆为工,故侈言蔓辞,率皆不取。”故知“龙珠”较“骊珠”为准。
世,《说文》曰:“三十年为一世。从卅而曳长之,亦取其声也。”[18]51所以才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而立”,“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等说法。
乌兔,古人传说:日中有乌,故称太阳为金乌;月中有兔,又称玉兔。“乌兔推迁”,即斗转星移,时光迁逝之义。
纪,上引书作“沈”(即“沉”)。句意为:因深沉的忧伤而长叹。“沉”字佳。又“叹”,上引书作“歎”。按“歎”为“嘆”之异体字,而“叹”为“嘆”之简化规范字。
太半,上引书“太”下注:“一作‘大’”。按:大半即过半。颜师古注《汉书·高帝纪》“今汉有天下大半”云:“凡数三分有二为大半,有一分为少半。”又古汉语中“太”与“大”有时通用。《史记·项羽本纪》:“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疲)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20]331足见“大半”与“太半”二词一义。
(三)杂诗三首
婉彼嬴氏女,吹箫偶萧史。
彩鸾驾飞烟,绰约两仙子。
神期谅交感,相顾乃如此。
岂比成都人?琴心中夜起。[14]125
诗题,《纪事》作《三杂诗》,[21]491义同《唐文粹》,且编次亦相同。《品彚》题作《杂诗》,只录第三首。[16]224《全唐诗》则作《杂诗五首》,此为前三首。[17]809
彩鸾,《全唐诗》作“綵鸾”。其中“彩、綵”今为正异体字。
“飞烟”,《纪事》作“非煙”。考:传秦穆公女弄玉嫁善吹箫之萧史,为筑凤台。一晚吹箫引凤,夫妻共飞天仙去。事见《列仙传》。“非煙”即彩云,较“飞烟”更美!其中“烟、煙”为互换声符之正异体字。又,《全唐诗》于“非”下注:“一作‘霏’”。按:加了“雨”字,大煞风景也。
仙子,《全唐诗》作“㒨子”。按:其中“仙、㒨”今已为正异体字。
后两句中的成都人,乃指司马相如以琴声挑动心仪之女卓文君并与之私奔的事。意谓天上仙侣不如人间之夫妇也!
阳台巫山上,风雨忽晴旷。
朝云与游龙,变化千万状,
魂交复日断,缥缈难比况。
兰泽不可亲,凝情坐惆怅。[14]125
按:巫山云雨,典出楚国宋玉之《高唐赋》。言楚襄王游云梦台馆,与巫山神女于阳台交媾之事。后世以此代称男女欢爱之情。其中“游”字,上引二书皆作“遊”。古代汉语中,“遊子”可写作“游子”,“遊艺”亦可写作“游艺”。但涉水事物,如游泳、江河之上下游则不能写作“遊”。而今“遊、游”虽为正异体字,但此原则不可变通。由于“龙”是神物,既潜游江河湖海,又遨游长天,故此处“遊、游”两可。而举凡两可之字、词、句,均应依从早出之书或版本。
晴旷,上引二书皆作“清旷”。按:“云雨”接“忽”字,似乎“晴”字佳,但此为自然界事物。若以云雨喻男欢女爱,则别后的清冷与孤旷更与诗的意境契合。
比况,比喻之谓也。上引二书均作“比況”。今“况、況”乃为正异体字。
兰泽,含兰香的化妆品。上引楚国宋玉尚作有《神女赋》,其中云:“沐兰泽,含若芳。”于此语言环境,“兰泽”指代涂了香水的女子。
淇水春正渌,上宫兰叶齐。
光风两摇荡,鸣佩出中闺。
一顾授横波,千金呈瓠犀。
徒然路傍子,恍恍复凄凄。[14]125
渌,《纪事》作“深”。《品彚》作“绿”,《全唐诗》同。按:青山绿水,更合权德舆诗的平淡风格。
鸣佩,上引三书具作“鸣珮”,是。“珮”专指玉饰,而“佩”尚有动词词性。
出,《纪事》作“山”,大误!句意为:女子环珮叮咚地从闺中走出来。“出、山”直如“鲁、鱼”之讹矣。又,“闺”在“齐部”韵,与今韵大不同。
横波,《品彚》作“黄流”。按:横波喻比女子传情时眼神的流动似水流之闪波。“黄流”,古代汉语中有指代醇酒一义,于此语境则扞格难通。
按:瓠犀比喻女子之皓齿如瓠中之籽般洁白整齐。此正可与上句相谐:明眸对皓齿。权德舆另作《杂兴》诗,内中亦云:“新妆对镜知无比,微笑时时出瓠犀。”
恍恍,《纪事》《全唐诗》均作“怳怳”。按:“恍、怳”今为正异体字。
凄凄,上引三书皆作“悽悽”,是。恍惚,悽恻,俱从心生。而今定“悽”为异体字,窃以为有失汉字之神韵。
又,此诗列《品彚》五言古诗卷之十九。于权德舆名下注曰:“严沧浪云:‘德舆却有绝似盛唐者,或有似韦苏州处、刘随州处者。’”可资参考。
(四)严子陵钓台下作
绝顶耸苍翠,清湍石磷磷。先生晦其中,天子不得臣。
心灵栖颢元,缨冕犹缁尘。不乐禁中卧,却归江上春。
潜驱东汉风,日使薄者醇。焉用佐天下?持此报故人。
则知大贤心,不独私其身。弛张有深致,耕钓陶天真。
奈何清风后,扰扰论屈伸?交情同市道,利欲相纷纶。
我行访遗台,仰古怀逸民。矰缴鸿鹄远,雪霜松桂新。
江流去不穷,山色凌秋旻。人世自今古,清辉照无垠。[14]136
诗题,《全唐诗》无“子”字,[17]805闻一多撰《唐诗大系》从之。[7]326考:《后汉书·逸民列传》载:“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人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缥,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故知有无“子”字,似两可。
栖,上引《全唐诗》、《唐诗大系》皆作“棲”。按:“栖、棲”今为互换“声符”之正异体字。
颢元,上引二书皆作“颢气”。按:“颢”通“昊”,颢元即昊天之元气。故二词一义。
卧,上引二书皆作“臥”。考:《说文》有臥而无卧,释之曰:“休也。从人、臣,取其伏也。”[18]169“卧”为后起字。
持此,《全唐诗》作“特此”,误!诗意为:用这种隐逸的方式协助皇帝济世安民,似比抛头露面要更好,“持、特”二字形近,而致“手民之误”。
则知,《全唐诗》作“人知”,并于“人”下注:“一作‘则’。”按:“人知”承上“故人”,人字成古风中常用的“顶真格”修辞手法,似更佳。
《别裁》诗后,有沈德潜注文:“东汉节义,严陵潜驱,不止高其隐逸而已。议论正大,独著此篇。”[22]140对理解全诗,颇有裨益。
(五)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
威风翔紫氛,孤云出寥天。奇彩与幽姿,缥缈皆自然。
尝闻陶唐氏,亦有巢许全。以兹耸风俗,岂必效羁牵。
大君遂群方,左史蹈前贤。振衣去朝市,赐告归林泉。
滑和固难久,循性得所便。有名皆畏途,无事乃真筌。
旧壑穷杳窱,新潭漾沦涟。岩花落又开,山月缺复圆。
轻策逗罗径,幅巾凌翠烟。机闲鱼鸟狎,体和芝朮鲜。
四皓本避难,二疏犹待年。况今寰海清,复此鬓发玄。
顾惭缨上尘,未绝区中缘。齐竽终自退,心寄嵩峰巅。[14]143
按:诗题中的韦起居,即韦姓的起居舍人或起居郎。考:《新唐书·百官志》,中书省设“起居舍人二人,从六品上(阶),掌修记言之史,录制诰德音,如记事之制,季终以授国史”。[2]1212又,门下省设“起居郎二人,从六品上(阶)。掌录天子起居法度。天子御正殿,则郎居左,舍人居右。有命,伏陛以听,退而书之,季终以授史官”。[2]1208诗中称韦氏为左史,知任职为起居郎。
紫气,《全唐诗》作“紫氛”,“气”下注:“一作‘氛’。”按:“气、氛”一义,故两可。
奇彩,上书作“竒采”。考:“竒”为“奇”之俗字。见《中华大字典·补遗》。[23]3003又,“采”为本字,“彩”为后起字。许慎所撰《说文》有“采”无“彩”。后人整理研究,才将“彩”收入“新附字”中。
巢许,上书作“巢由”。“由”下注:“一作‘许’。”考:巢父、许由传为尧时隐者。尧欲以天下让之,皆不受。事见《汉书·古今人表》与晋代皇甫谧所著《高士传》。二词,两可。
群,上书作“羣”。按:《说文》有“羣”无“群”,于是有些食古不化之人便扬言:君子怎能与羊并列!其实本字“羣”与后起字“群”均为“从羊、君声”的形声字,并非“比类合谊”的会意字。再说上古时代“羊”通“祥”,君子吉祥,有何不妥?
真筌,亦作“真诠”,即对所遵奉经典的正确阐释。杜甫《秋日夔州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有云:“落帆追宿昔,衣褐向真诠。”
杳窱,上书窱下注:“一作‘冥’”。考:杳窱,为幽深的样子。杳冥,则为高远、幽暗、似不可见之处。二词近义,“杳冥”较常见。
罗径,上书作“萝迳”。按:萝径,是野草丛生的小路。“罗”字误!又“徑、迳”今为正异体字,“徑”今又简化作“径”。
凌翠烟,上书作“淩翠煙”。按:“凌、淩”今为正异体字。
四皓,即商山四皓:西汉初的四位隐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高祖招,不至。后刘邦欲废太子,吕后用张良计,请四皓辅佐太子,保住了储君之位。事详见《史记·留侯世家》或《汉书·张良传》。
二疏,指西汉太傅疏广与其侄少傅疏受,同时辞官归里之事。士大夫传为“知止明理”的典范。典出《汉书·疏广传》。历代辞官者皆云:不能让二疏专美于前。
寰海,上书于“海”下注:“一作‘宇’”。按:寰宇,即海内。故二词一义,两可。
玄,上书缺最后一笔。系避修纂《全唐诗》时当代帝王康熙玄烨之名讳。
惭,上书作“慙”。按:“惭、慚”今为正异体字,而“惭”则为“慚”的简化规范字。
“齐竽”,典出《韩非子·内储上》,不会吹竽的南郭处士混在三百人中为齐宣王演奏。宣王薨,缗王继位,令人人单独吹奏,混饭吃的南郭处士只好蹓之了事。亦即“滥竽充数”的出处。
“峰”,上书作“峯”。按:“峯、峰”今为正异体字。
(六)月夜江行
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
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幽兴惜遥草,素怀寄鸣琴。
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14]150
扣舷,《全唐诗》作“扣船”,“船”下注:“一作‘舷’”。按:舷即指船舷。“扣船”反倒易生歧义。
不能,上书作“不得”,得下注:“一作‘能’”。按:于此语境,“能、得”义相近。但“不能寐”表意似更准确。
遥草,《品彚》作“瑶草”,[16]224《别裁》同,[22]140《全唐诗》亦同。按:“瑶草”,即仙草。南朝诗人江淹有云:“瑶草正翕赩,玉树信葱青”。“瑶”字大胜“遥”字。
寂寥,《全唐诗》作“寂寞”,“寞”下注:“一作‘寥’”。按“寂”表安静无声,“寥”表虚空、安静,“寂寥”指寒江的深廓,颇嘉。“寂寞”易生歧义。
(七)江行四首(晓、昼、晚、夜)
晓风摇五两,残月暎石壁。
稍稍曙光开,片帆在空碧。[14]150
诗题,《万首》分别作《晓》《昼》《晚》《夜》。[24]109
《全唐诗》同。[17]806《品彚》此首亦题《晓》,在五言绝句之四十三。[16]415
五两,又称“綄”,是古代测风仪器——用鸡毛五两结高竿之顶,以测风向、风速。许慎注《淮南子》曰:“綄,候风也,楚人谓之五两也。綄,音桓。”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诗云:“何处寄相思?南风吹五两。”王、权二诗均用楚言记江淮间事,甚合宜也。
暎,上引三书均作“映”。按:“映、暎”今为互换“声符”之正异体字。
壁,《万首》误作“璧”,乃因二字形近而出此“低级错误”!
孤舟漾暖景,独鹤下秋空。
安流日正昼,净渌天无风。
暖景,《全唐诗》作“暖景”,大谬不然!“暖”有昏暗、遮蔽等含义,均于此诗意境相乖悖。
净渌,《万首》作“浮绿”。《全唐诗》作“浄绿”。按:因无风而绿萍等水草才漂浮江面。“浮”又与“漾”安流相谐。较“净绿”为佳。又“净、浄”今为互换“意符”的正异体字。
古树夕阳尽,空江幕霭收。
寂寥扣舷坐,独生千里愁。
扣舷,《全唐诗》作“扣船”。二词同异,已见上文说解。
千里,《品彚》作“千载”。按:二词将时空转换,与题中“江行”关联,“千里”为佳。
猿声到枕上,愁梦纷难理。
寂寂深夜寒,清霜落秋水。
猿声,《全唐诗》作“猨声”。按:“猨、猿”为互换“声符”之正异体字。
寂寂,上书作“寂寞”,“寞”下注:“一作‘寂’”。按:夜深人静,令难眠之人生出多愁而倍感寂寞,乃人之常情也。“寞”字佳。
清霜,上书作“青霜”。按:此处清霜系对严霜而言。“青霜”可指代袍,又可状剑之锋利,不若“清霜”表意准确。
又,此诗脚韵“理”在上古韵“之部”;“水”在上古韵“微部”,系二部合韵。与今韵大不同也。
(八)寄侍御从舅(初免职归东山)
靡靡南轩蕙,迎风转芬滋。落落幽涧松,百尺无附枝。
世物自多故,达人心不羁。偶陈幕中画,未负林间期。
感恩从慰荐,循性难絷维。野鹤无俗质,孤云多异姿。
清泠松露泫,照灼岩花迟。终当税尘驾,来就东山嬉。[14]151
诗题,《纪事》作《侍御从舅初免职归东山寄以诗》,[21]492既清晰又周详,较《唐文粹》短题胜出许多。《全唐诗》题同《唐文粹》,[17]801题下长注,前句同《唐文粹》题注,后半同《纪事》之题。又,侍御为侍御史之省称。考《新唐书·百官志(三)》:“侍御史六人,从六品下(阶)。掌纠举百寮及入阁承诏,知推、弹、杂事。”[2]1237另,从舅,《尔雅·释亲》曰:“母之昆弟为舅,母之从父昆弟为从舅。”[4]2593即母亲的叔伯兄弟,谓之从舅。
芬滋,《全唐诗》作“芳滋”。按“芬、芳”一义,故两可。
未负,上书“未”下注:“一作‘永’。”按:此句意为:心未为形役就没辜负归隐之志。“永”字背离初衷矣。
清泠,《全唐诗》作“清冷”。按:诗文中多用“清泠”状风露云月、泉林山水之貌,正契合此诗意境。
松露,《纪事》作“松霞”。按:与状水滴下垂貌之“泫”配合,“露”字大胜“霞”字。南朝宋的大诗人谢灵运在《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中云:“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又,税尘驾,即解脱官场羁绊。此“税”字古读“脱”音,义亦同“脱”。
(九)竹径偶作
退朝此休沐,闭户无尘氛。
支策入幽径,清风随此君。
琴觞恣偃傲,兰蕙相葐蒀。
幽赏方自适,林西烟景曛。[14]189
诗题,《品彚》作《竹迳偶然作》。[16]788《全唐诗》[17]796同。按:“径、迳”二字,解说已见上文。又,有无“然”字均无伤大雅。
支策,《全唐诗》作“杖策”。按:句中“策”亦为“杖”之别名。“支”作“度量”解,勉强可通。然“杖”作动词理解,“杖策”为常见词。如杜甫《别常徵君》诗云:“儿扶犹杖策,卧病一秋强。”
葐蒀,《品彚》作“芬蒀”。《全唐诗》作“氛氲”,“氛”下注:“一作‘氤’。”按:“葐蒀”为烟气氤氲的样子,此指兰蕙芬芳馥郁。“氤氲”为常见词。
(十)感寓
残两倦欹枕,病中时序分。秋虫与秋叶,一夜隔窗闻。
虚室对摇落,晤言无与群。冥心试观化,世故如丝棼。
但看鸢戾天,岂见山出云。下俚徒击节,朱弦秘南薰。
椅梧秀朝阳,上有威凤文。终待九成奏,来仪瑞吾君。[14]208
残两,《品彚》作“残雨”,是[16]225。《全唐诗》亦作“残雨”。按:“两、雨”形近而致“鲁鱼亥豕”之讹。
秋虫,《品彚》作“寒虫”。《全唐诗》作“秋虫”,“秋”下注:“一作‘寒’。”按;“夏虫不可语冰”,秋季鸣虫已感到寒意,故“秋虫”“寒虫”一义。但“秋虫、秋叶”犹如“秋风、秋雨”,似更合诗人平淡的风格。
“窗、群”,《品彚》作“牕、羣”,解说已见上文。
下俚,《全唐诗》作“下里”,“里”下注:“一作‘歌’”。按:成语“下里巴人”,典出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由于系民间通俗歌曲,故简称“俚曲”,亦可与虞舜所奏用于教化民众的南薰之曲对举。
弦,《品彚》作“絃”。按:“弦、絃”今为正异体字。又,《全唐诗》“弦”字又缺最后一笔,足见避圣讳字执行之严格。
椅梧,《全唐诗》作“梧桐”,下注“一作‘椅梧’”。按:“凤凰来仪”典出《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传》曰:‘备乐九奏而致凤凰,则余鸟兽不待九而率舞。’”[4]144故知“梧桐”佳。迄今不仍言“栽桐引凤”嘛?《诗·大雅·卷阿》亦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4]547按:权德舆饱读诗书,表达贤才遇时而起(暗喻自己躬逢盛世)、皇家瑞气及万民吉兆等几重寓意,看似信手拈来,实则为化用典故之功夫,十分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