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歌川诗词英译策略分析
——以《豆萁诗》《客中行》《虞美人》为例

2020-01-09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兰陵虞美人译法

王 琦

(西南石油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一、文献综述

笔者以 “诗词翻译” 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其中,近五年(即2016—2020 年)有关诗词翻译的文章共有232 篇,由此可见,诗词翻译研究仍处在初级阶段,这也意味着此领域尚有很大研究空间。在指导理论的选择上,由于本文重点研究的是钱歌川的诗词汉译英翻译策略,故以钱歌川的翻译观为指导对其诗词翻译策略进行分析总结。

在以 “钱歌川” 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时,共搜索到82 条结果,而其中并没有对钱歌川先生诗词翻译策略的研究;在以 “诗词翻译策略” 及 “汉译英诗词翻译策略” 为关键词的检索中,作者发现大部分翻译策略研究都建立在某一个具体的切入角度上,也有一些翻译策略研究是根据某个理论的指导得出的;对于具体翻译家的诗词翻译策略研究,大部分学者都是以许渊冲先生的翻译策略为研究对象,而对钱歌川先生的诗词翻译策略研究则为零。作者将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钱歌川先生的诗词英译策略进行分析,力求填补钱先生诗词翻译研究领域的空白。

二、内容介绍

(一)钱歌川介绍

钱歌川(1903—1990),原名钱慕祖,笔名歌川、味橄、秦戈船,著名散文家、翻译家。作为一名翻译家,钱先生译作颇丰,如《月落乌啼霜满天》《红死之假面》《黑猫》《娱妻记》等。此外,其翻译类著作有《翻译漫谈》《翻译的技巧》等。钱先生对于翻译的理解十分独到,却因其所处年代及晚年隐居国外而逐渐淡出国内翻译界,以致目前国内对其翻译研究,尤其是诗词翻译策略研究的数量稀少。

(二)理论介绍

钱歌川对翻译有自己的看法,却未曾提出过自己的翻译理论。其翻译观可概括为 “忠实” 原文,而其 “忠实” 主要通过三方面表现出来,即形与神的契合、再现与创作的协调以及 “信” 与 “顺” 的平衡。钱先生最为信服的翻译理论,是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为达到 “忠实” 这一要求,译者需要在某种程度上进行 “再次创作”,使文章更贴近读者;而 “信” 与 “顺” 的平衡则指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使文章读起来流利通顺[1]。

三、钱歌川诗词英译策略分析

翻译策略为翻译方法的宏观概括,反之,翻译方法可体现出翻译策略的应用。选取钱歌川翻译的《豆萁诗》《客中行》《虞美人》[2]三篇诗词为分析对象,在其翻译观的指导下,从具体的翻译方法入手分析其诗词英译中的翻译策略体现。

(一)直译法

直译法的特点是在词汇意义及修辞的处理上采用直接翻译的手法,不会对词义、句义、修辞等进行转义转化;而在语言形式的处理上,则会有一定的转变和变化空间。

例(1):

原文: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豆萁诗》[2]537

译文:Beans were boiling on a beanstem fire, And bitterly cried the beans in the pot; We both had the selfsame root for sire,Why is your blaze so cruelly hot?[2]537

此诗句式简单,十分易于理解。因此,钱歌川基于 “忠实” 原文的观念,将其按照原文的含义翻译出来,并且尽可能保留了诗词韵律的美感,将诗词的翻译字数控制在大致相当的范围内。

例(2):

原文: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行》[2]537

译文:Tulip, the good wine of Lanling, is Shining in a jade cup like amber.[2]537

在翻译中,钱歌川尽量保留了原文的含义,只是在表达形式上进行了调整,将郁金香作为整句的主语,而“兰陵美酒”则处理成了郁金香的同位语[3]。

(二)音译法

音译法是指将原文中某一词汇根据发音特点翻译成目的语中与之发音相近的词汇。例(3):

原文: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行》[2]537

译:Tulip, the good wine of Lanling, is Shining in a jade cup like amber.[2]537

这句诗词的直译法应用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分析,而此句除了应用直译法外,还包含了音译法的应用,即地点名称兰陵的翻译。原文中的兰陵是地点名词,但在英文中并没有此地点。因此,钱歌川在翻译时使用了音译法,基于兰陵二字的发音将其音译为 “Lanling”。

(三)意译法

意译法的主要特点是在词汇含义的处理上运用转义手法将原文内容表达清楚,流畅、地道地再现原文内涵。

例(4):

原文: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行》[2]537

译文:If only the host can treat me with drinks of his,I shall be happy wherever I clamber.[2]537

在翻译时,钱歌川既想 “忠实” 于原文,又想保留诗词本身的美感,因此,根据原文的含义对译文内容做了适当调整。原文中,诗人是想与主人家一同畅饮美酒,而译文中将 “一同畅饮” 的含义调整为 “主人用家中美酒款待诗人”;最后一句 “不知何处是他乡” 表现出诗人豪迈以及快乐的心境,而钱歌川在翻译时根据句子引申的含义将其译作 “不论在哪里我都非常开心”,成功将作者愉悦的心情传递给了读者。

例(5):

原文: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2]537

译文:A wind mourned round my lodge from that lost land of mine last night,I dared not look towards it in the moon’s unpitying light.[2]538

此句中,钱歌川根据诗文的含义对译文进行了调整,如将 “东风” 翻译为 “从故土吹来的风”,这种意译更清晰地传达了词作的意境和词人的心情。

(四)改译法

改译法的特点是改译的内容与原文内容或主旨存在一定差异。在某些翻译情况下,为了达到某种翻译目的,或为满足目标语读者的阅读需求,会用到改译法。三首诗词中,改译法应用最多的是《虞美人》的翻译,几乎全篇都应用了改译法。

例(6):

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虞美人》[2]537

译 文:Spring flowers and autumn moonlight passbut come again. My crowded glories pass but come no more.Ah, bitter pain![2]538

此句中,钱歌川将 “春花秋月” 直译为 “spring flower sand autumn moonlight”,但对于整个句子的翻译则是以表达诗词所传递的悲哀之情为主,在 “忠实” 原文的基础上,神韵的传达胜过了文字本身(即形式的传达)。因此,在尽力追求保留诗词韵律美的基础上,对整个句子的翻译都进行了改译[4]。

例(7):

原文: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2]537

译文:The jade and carven splendour they abide, I ruined stand,And deep the woe that drowns me as spring floods in my lost land.[2]538

钱歌川将这两句词组合到一起进行翻译,对翻译形式进行了改变,传达了原文的神韵,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诗词形式与韵律上的美感。

四、钱歌川翻译策略总结

通过分析可知,钱歌川在英译汉语诗词时着重用到了4 种翻译方法,即直译法、音译法、意译法和改译法,而这4 种翻译方法总结起来可归为两种翻译策略,即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

直译法和音译法包含于异化策略中,这种策略很好地传达了汉语诗词的表达形式和语言特点,加深了外国读者对中国诗词的了解[5]。而意译法与改译法则包含于归化策略中,这种策略的应用使翻译过后的中文诗词更容易为外国读者所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中文诗词的韵律之美[6]。

猜你喜欢

兰陵虞美人译法
虞美人的烦恼
他把悲伤流成一江春水——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山东兰陵县鲁城地区BIF型铁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中东省兰陵县尚岩镇初级中学红色文峰文学社
虞美人 侦查(外二首)
火车在油菜花田中
兰陵∶圣王高地的精神气象
《蒋捷·虞美人 听雨》
“快”字的不同译法
“好”字译法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