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来李大钊读书学习观研究综述
2020-01-09谢忠强贾浩楠
谢忠强,贾浩楠
(山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太原 030006)
对李大钊读书学习观进行深入的学理探讨,不仅可以助推学界对李大钊生平事迹之研究,亦可为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历史启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四十年当中,国内外学界对李大钊的读书学习观进行了持续不辍的关注与讨论,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可提升之处。本文主要对四十年来国内外学界研究李大钊读书学习观之学术文献进行梳理,继而总结与反思,以期为今后推动该专题研究继续走向深入提供资料、思路、趋势等方面的学理启迪。
一、关于李大钊读书学习观思想渊源之研究
受近代中国西学东渐之影响,李大钊的读书学习观不仅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的读书学习思想当中,而且也吸收了近代西方进步读书思想文化之精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四十年当中,国内外学界对李大钊读书学习观思想渊源之研究基本达成了共识。
(一)李大钊读书学习观思想渊源之传统文化因素研究
由于从小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影响之故,李大钊的读书学习观深深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读书学习思想之中。
吴汉全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李大钊早期思想关系的同时,亦就李大钊读书学习观思想渊源之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学理阐释,认为李大钊早期读书学习思想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使然[1]。包括先秦时期的主流思想、道家墨家等非主流思想、道家朴素辩证法思想、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李大钊读书治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中国传统读书学习思想的影响下,李大钊吸收了以天下为己任、积极入世的传统儒家思想和救国救民、顽强进取的传统民族精神,把读书治学、阐发学问的意义与人生修养相联系[2]。
张治江在分析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指出早期的李大钊无论是读书学习理念还是文化心理等方面并未完全摆脱传统士大夫的思维惯性,其灵魂深处还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之色彩[3]。程宝华、初春华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李大钊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传统文化中以忧患意识为基础的义命观是李大钊读书学习、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思想动力,儒家的大同观念是李大钊研读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石,儒家中庸思想和道家文化是李大钊倡导研读并融合中西文化、创造新文化的思想源泉[4]。祖雷认为李大钊虽在新文化运动中对处于中国封建专制框架内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但他并未持全盘否定态度,相反他在传统文化中汲取的丰富的营养成为他日后读书学习思想发展与转变的内生动力,如李大钊将传统思想中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宇宙大化论思想作为其研读并接受进化论、形成朴素唯物主义进而确立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观的思想基础[5]。朱文通在探寻李大钊产生救国思想从而走上革命道路的基础上,对李大钊读书学习观之传统文化思想渊源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认为李大钊读书学习的动力来源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所秉持的“读书救国”之家国情怀[6]。陶红霞研究指出,李大钊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作为一种民族心理已深深积淀于他的思维模式中,对其读书学习、思维认知、实践活动等方方面面均有深远影响[7]。
(二)李大钊读书学习观思想渊源之西学东渐因素研究
因为近代中国西学东渐之大趋势,李大钊在研读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对近代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尤其是1913年李大钊负笈东渡、在日本度过一个半学期留学生活的那段时期,他接受到的文化教育与思想熏陶,使过去思想还较稚嫩的李大钊实现了飞速的突破与成长。故而,李大钊读书学习观的思想渊源中也有着明显的西学东渐之因素。
吴汉全在将李大钊放到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中研究其思想转变过程的同时[8],对其读书学习观思想渊源中的西方近代进步文化之影响因素也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认为通过研读并学习俄国的托尔斯泰、英国的穆勒、法国的柏格森和美国的爱默生等人的著述,李大钊的读书学习观在方向上较之以往有了较大转变[9]。
森正夫等人研究指出,李大钊在留日期间以无限的读书热情投入到自己有限的留学时间当中,既研读日文文献又广读英文文献,接受了西方近代先进思想文化,为其读书学习观的形成确立了世界坐标,更为其读书学习认知确立了西方近代图书馆学之启迪[10]。权赫秀梳理并分析了李大钊的留学经历及其影响,对留学生涯对李大钊读书学习观念转变的重要影响进行了专门论述,认为留学日本是李大钊读书学习观前后转变的分水岭[11]。石川祯浩重点从茅原华山这一具体人物对李大钊思想形成与发展影响的角度,就李大钊读书学习观思想渊源中的日本进步文化因素进行了专门探讨,认为李大钊仔细研读并学习了茅原华山的杂志和书籍,其中的进步学习思想对李大钊读书学习观之文化人类学转变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12]。汪荣祖在全面分析托尔斯泰对李大钊思想影响的基础上,也对托尔斯泰“新村主义”理念之于李大钊读书学习认知方面的学理启示作出了一定的探讨,认为虽然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但此时托尔斯泰的文化影响并未完全消失[13]。
二、关于李大钊读书学习观内涵之研究
李大钊的读书学习观具有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学理内涵,具体包括读书学习之目的、读书学习之方法、读书学习之态度、读书学习之实践等诸多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四十年间,学界同仁对李大钊读书学习观的丰富内涵也展开了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一)关于李大钊读书学习目的之研究
李大钊在自身的读书学习实践中首倡读书学习要有明确而积极的目的。李大钊践行或倡导的读书学习目的主要包括读书学习可以明理、读书学习可以立身、读书学习有助于救国三大方面。
何殿芹在论述李大钊关于读书和用书方面思想认识的同时,对其不同人生阶段之读书学习目的也进行了具体说明,指出李大钊最早读书求知的目的在于明理做人,进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和东渡日本为的是通过专注于读书学习寻求救国救民之良策[14]。杨耀枢、吴纪存在考证李大钊1919年创办大黑坨村初等学校这一具体史实分析其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对其所倡导之读书学习目的作出了明确的论述,认为该时期李大钊所倡导的读书学习的目的在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而不在于争得个人名利[15]。陈胜、武建奎、李国昌在论述李大钊学习并传播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大地之基础上,对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的读书学习观之目的转向作出了一定的阐释,认为李大钊在十月革命以后潜心研读并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就是为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十月革命为榜样,用真理的力量挽救民族危亡[16]。
(二)关于李大钊读书学习方法之研究
在确立了明确的读书学习目的后,李大钊主张读书学习要选择有效的读书方法。李大钊践行或倡导的读书学习方法主要包括精读与泛读结合法、独自研读与集体讨论结合法以及浏览与记录相结合的方法等。
余锦梅、王亚对李大钊的读书学习方法进行了专门论述,总结出李大钊的两种读书方法,即寻章摘句、逐字逐句地仔细精读和观其大意、提纲挈领地抓主要观点泛读;指出李大钊还强调读书与背诵相结合、浏览与记录相结合的读书方法,他提倡读书时要分清主次,要养成勤于做笔记的良好习惯,可以记录书籍的大纲要点,也可以把读书过程中遇到的有用材料写在卡片上以供运用[17]。胡小林在宏观探究李大钊读书学习观的同时,对李大钊的读书学习方法也给予了一定的探讨,他将李大钊读书学习观的贡献总结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批判武器,推倒‘尊孔读经’的封建读书学习思想”“确立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现代读书学习观的基本原则”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为现代读书学习观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三大方面,指出李大钊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迅速将注意力投向广大工农群众,倡导青年学生走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读书学习不能窝在书斋里,应该到实际斗争中去学习、去研究[18]。
(三)关于李大钊读书学习态度之研究
除了读书学习目的和读书学习方法外,读书学习态度也是李大钊读书学习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大钊在其读书学习实践当中所展现出来或大力倡导的读书学习态度主要包括自由开放、刻苦广读、与时俱进、独立自主、兼容并蓄等诸多方面。
王小梅在宏观分析李大钊早期思想特征和发展脉络的同时,也涉及了他的读书学习态度,认为李大钊研读中西诸多书籍过程中体现出了刻苦广读、与时俱进、独立思考等科学读书态度[19]。裴赞芬在探究李大钊个性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对李大钊所倡导的读书学习方面之“自由思想”进行了一定的介绍,指出在读书学习方面突破封建思想之束缚、实现思想和知识上的个性自由是李大钊呼吁青年学生应该养成的读书学习态度[20]。李志强、何苏丽借助全面解读李大钊的图书馆管理及利用思想,对李大钊所倡导的极具开放性的读书学习态度进行了阐释,指出李大钊在自身秉持开放读书学习态度的同时,也积极提倡广大青年学生读书学习应以开放的姿态不择流派、兼容并蓄,要对一切中外进步书籍做到广读博览[21]。
(四)关于李大钊读书学习实践之研究
李大钊的读书学习实践既是其读书学习观形成的根本来源,也是其读书学习观自我践行之表现。故而,对李大钊的读书学习实践进行梳理和分析亦是其读书学习观学理探讨的题中应有之意。
朱成甲[22]、朱志敏[23]对李大钊在国内及留学日本期间的读书学习实践作出了全面的梳理和介绍,指出李大钊在这两个时期的读书学习内容在文明属性方面发生了较大反差,这为其思想转变奠定了基础。邹新明和陈建龙通过史实考证论述李大钊在北大图书馆引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发挥巨大历史作用的同时,也对李大钊带头研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历史实践作出了介绍和评价,指出李大钊一方面把北大图书馆作为引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广阔场所,另一方面也将其作为自己读书学习的重要知识获取途径[24]。
三、关于李大钊读书学习观时代意义之研究
就文化社会学的视角而论,读书学习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方式,伟大历史人物的读书学习理念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则尤其具有积极的示范性意义。李大钊作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旗帜性领袖人物,其读书学习观自然对于新时代的学习型政党建设以及学习型社会建设均具有重要的学理借鉴、实践指导价值。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四十年当中,学界同仁在探究李大钊读书学习理念与实践的同时,也都或多或少地论及了李大钊读书学习观的时代意义。就相关研究文献的内容指向归类,大致是围绕着李大钊读书学习观对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两大方面的启示意义展开探讨的。
(一)关于李大钊读书学习观对建设学习型政党启示意义之研究
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其读书学习实践及读书学习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人在读书学习目的、读书学习方法、读书学习态度等方面均具有积极而深远的示范意义和启示价值。故而,李大钊读书学习观对新时代学习型政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孙熙国在系统梳理和全面分析李大钊读书学习、理论撰写等历史实践的基础上,对李大钊的读书学习精神及其对于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读书学习提升自身工作本领方面的启示作用作出了深入探讨[25]。范丹卉在对李大钊通过读书学习养成高大文化品格的根源进行深入探究的同时,对李大钊读书学习实践之于广大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方面的启示性价值也作出了深入挖掘、阐释,指出李大钊通过自身的读书学习使之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比同时期的其他知识分子更为准确和深刻,李大钊深厚的文化素养、高贵的进取品格与饱含的五四精神为21世纪的中共党人坚定理想信念、追寻先进文化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经验与启迪[26]。龙新民、朱文通、朱成甲、张同乐等经过深入研究一致认为,李大钊的读书学习理念及读书学习实践既是李大钊自身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关键,也是留给全党如何搞好学习型政党建设方面的伟大历史财富,广大党员干部应该充分继承和发扬李大钊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读书学习精神[27]。
(二)关于李大钊读书学习观对建设学习型社会启示意义之研究
李大钊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还是近代中国博览群书、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教育家、思想家,其体系完备、内涵深邃的读书学习思想对于身处当今构建“书香社会”进程中的广大人民群众而言,无论是从确立明确而向上的读书学习目的、选取恰当而有效的读书学习方法,还是秉持科学而严谨的读书学习态度,均具有重大而积极的启示性意义。
石仲泉等在探讨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早期传播关系的学术关怀下,对李大钊带领和团结广大进步青年组织读书学习协会的历史史实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同时对李大钊读书学习观之于广大青年学子如何读书学习成才的历史启示作出了一定的理论探讨[28]。陈文旭在梳理和分析五四时期李大钊思想发展轨迹的同时,对李大钊读书学习观之于广大青年学子通过读书学习而成长成才的启示性意义作出了专门的学理分析,指出李大钊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行者,其研读、学习、掌握、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读书学习精神值得后人永远铭记、发扬[29]。
四、总结与反思
综上所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四十年间,国内外学术界对李大钊读书学习理念与实践进行了持续的学理讨论,成绩明显,但不足之处亦客观存在。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研究视野尚需继续拓宽、研究方法有待于更加丰富与多元、研究内容还要更具系统性等诸多方面。
(一)学界对李大钊读书学习观研究之学科视野尚需继续拓宽
从上述四十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李大钊读书学习理念与实践研究所取得的学术成果的学科视野而论,主要是从历史学的角度进行的,视野单一的特点较为明显。事实上,李大钊读书学习观研究所涉及的学科视野十分广泛,与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诸多学科均有所关联,故而,要想对李大钊读书学习观作出更加科学而全面的研究,就需要从多学科相互交融的学科视野出发。
(二)学界对李大钊读书学习观研究之方法有待于更加丰富和多元
从上述四十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李大钊读书学习理念与实践研究所形成的学术成果的研究方法来说,主要是依据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的文献研究法,研究方法有待于更加丰富和多元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在今后的研究中,学界除了继续以相关历史文献资料为研究依据外,亦可尝试使用包括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对比分析、综合分析、田野调查等在内的更加丰富、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以利于对李大钊读书学习观研究取得更大的学术进展。
(三)研究内容还需更加具有系统性
如前所述,国内外学术界虽然在四十年持续不断的学理讨论中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绩,但就相关研究文献的内容指向而言却均是对李大钊读书学习理念与实践之某一方面或某一内容的具体探讨,形成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研究效果。今后,学界要想在李大钊读书学习观研究方面取得更进一步的突破,就需将李大钊读书学习观之思想渊源、学理内涵、读书实践、历史价值等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作出系统化、整体性的学术研究,真正做到凸显“系统性”、克服“碎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