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大钊的青年观及其当代启示

2020-01-09

唐山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李大钊学生

董 颖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法学所,石家庄 050051)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早期青年运动的杰出领袖。他处在社会动荡时期,一直关注青年问题,为青年呐喊,为其争取权利,并对青年提出殷切期望,体现出了对青年的极大关心。他将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复兴寄托在中国青年一代身上,在《青春中华之创造》中明确指出,“青年所以贡其精诚与吾之国家若民族者,不在白发中华之保存,而在青春中华之创造”,“青年不死,即中华不亡……国家不可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1]。因此,青年的使命不仅是传承,还在于创造新世界、改造旧思想。在五四运动时期,李大钊作为青年的启蒙导师,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为阵地,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对青年进行了全方位的启迪和指导,激发了青年的进取精神。受到新文化、新思想浸润的五四青年,是当时最先觉悟的社会力量,成为反帝反封建的先锋。李大钊有关青年的论点对当代青年仍有激励意义。

一、李大钊的青年观

(一)提出青年应适应社会变化

通过对国内外政治情况的分析以及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李大钊认为应将未来中国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针对变动的社会,李大钊认为青年应主动适应变化,展现出创造者的姿态。他在《动的生活与静的生活》一文中指出:“吾人认定于今日动的世界之中,非创造一种动的生活,不足以自存。吾人又认定于静的文明之上,而欲创造一种动的生活,非依绝大之努力不足以有成。故甚希望吾沈毅有为坚忍不挠之青年,出而肩此钜任。”[2]652在动荡的社会中,需要青年主动适应变化,“若而青年,方为动的青年而非静的青年,方为活泼泼地之青年,而非奄奄待死之青年”[2]653。李大钊深刻认识到当时旧文化培养出的学生大多只顾眼前利益,处于“静”的层面,难以承担改造社会的重任,只有成为“动”的青年,方能拥有远大的理想,成为民族复兴的希望。

(二)鼓励青年树立政治理想

1918年,李大钊发表《雪地冰天两少年》一文,描述了雪地冰天中的两少年,在探险中相遇相识,结伴前行,他们在交谈中透露出各自的思想、志向,对国家前进的方向充满了畅想。两少年在隆冬之际远行,无所畏惧,在恶劣的天气与野兽的鸣嗥之中勇敢前行,困顿乏力之时,相互鼓励,走入人迹罕至的荒原,以得到知己而欣慰,在冰天雪地中畅谈政治理想,甚至描绘了未来国家的图景,“予以为吾中华若欲成一统一之国家,非基于新民族主义不可。新民族主义云者,即合汉、满、蒙、回、藏镕成一个民族的精神而成新中华民族。……而后同立于民主宪法之下,自由以展其特能,以行其自治,而与异民族相抵抗。吾子既有志于此,盍即先由联络蒙、回入手,以诚笃之精神感之,然后徐谋教育之推行,实业之发达。坐言而行,请自吾辈始”[3]66。在此,李大钊刻画出少年的活力和信心,“少年跃起曰:‘壮哉!吾友。起!起!起!行!行!行!’”[3]67可见他内心真切希望中国之青年皆如文中二少年一般,对国家前途命运充满使命感,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中国的改造和建设之中。他描写“二少年乃拔天幕,肩行囊,且行且谈,直向科布多,时天方初晓,旭日东升,皎耀之光线,恰与昆仑山巅洁白之雪相映。若以代表少年之精神而预示其未来无限之希望,前途无量之成功”[3]197,以此憧憬中国光明的未来。

(三)号召青年以坚韧不拔的精神确定人生的方向

李大钊号召青年努力去做“人的活动”,在开始活动之前,应坚定努力的方向。首先要在“寂寞的方面活动”,守住寂寞,在寂寞中创造,才能见到光明。其次要在“痛苦的方面活动”,不要在欢乐的方面活动,应该锤炼忍苦的本领,有自然的人生观,求得人生的光明。在此,李大钊对劳动者给予了深刻的同情,指出少数劳动者的成果被多数人掠夺,而社会上持尊劳主义的人很少。再次要在“黑暗的方面活动”。“我们在这光明中享尽人生之乐,岂不是一大幸事?无如世间的黑暗,仍旧遍在,许多的同胞,都陷溺到黑暗中间,我们焉能独自享受光明呢?同胞都在黑暗里面,我们不去援救他们,却自找一点不沾泥土的地方,偷去安乐,偷去清洁,那种光明,究竟能算得光明么?那种幸福,究竟能算得幸福么?”[3]198“新时代的青年,单单做到‘独善其身’、‘洁身自好’的地步,能算尽了责任的人么?”[3]199李大钊又一次呼吁青年投身到时代变革中来,作推动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而非仅仅做到“独善其身”,青年要甘于奉献,作光明的使者。“青年呵!只要把你的心放在坦白清明的境界,尽管拿你的光明去照澈大千的黑暗,就是有时困于魔境,或竟作了牺牲,也必有良好的效果,发生出来,只要你的光明永不灭绝,世间的黑暗,终有灭绝的一天。”[3]320李大钊的这些激情四溢的话语对当时的青年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唤起了青年的觉醒,使他们投身到改造社会的洪流之中。

(四)指出少年中国的成立要依靠少年运动

《“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这篇文章是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后撰写的。李大钊指出当时存在的问题是都市和村落完全分成了不相干的两个世界,都市发生的事情,传播的文化,村落里的却毫不知情。因此,青年的足迹应遍于山野之间,将文化输入到村落中去,使沉寂的村落焕发生机,这就是“少年中国”。他指出:“我们的理想,是在创造一个‘少年中国’。‘少年中国’能不能创造成立,全看我们的‘少年运动’如何。”“少年中国”的少年“应投身到山林里村落里去”,与那些辛勤劳作的人在一起,“须知‘劳工神圣’的话,断断不配那一点不作手足劳动的人讲的”[3]322。李大钊鼓励青年要有开阔的视野,不受家庭的束缚,不在都市中沉沦,要有世界的眼光,完善自己的个性和灵魂。同时,他希望通过青年深入到农村,来改善农村的教育和法制状况,“我所希望的‘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是物心两面改造的运动,是灵肉一致改造的运动,是打破知识阶级的运动,是加入劳工团体的运动,是以村落为基础建立小组织的运动,是以世界为家庭扩充大联合的运动”[3]404。

(五)为青年学生的就业问题呐喊

1917年,中国社会处于变革之中,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学生作为一“社会最近所自造之阶级身分”而受到冷落,就业困难,造成青年学生意志消沉。李大钊呼吁社会不应以学生身份而排斥其就业。他连发两文为学生呐喊,争取权利。在《学生问题》一文中,他指出当时学生就业的社会问题:“所学无论其为何科,社会皆不能消纳之应用之。”“中国之学生,实为最可怜之一阶级,最可怜之一身分。”他呼吁的目的是“促社会之注意”,并“唤起现在沦落于社会问题中之学生,及未来无限之新青年”,应“速奋励其志气”[2]638-640。而“凡社会问题,固赖社会各方之协力,始易于解决”[2]641,社会各界需对学生就业问题高度重视,使青年学生有机会服务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面对暮气沉沉的社会,李大钊提倡青少年要强壮体魄,焕发精神,与春同行,感受大自然的滋养。他在《都会少年与新春旅行》一文中提到:“少年为人生之最好时光,新春为一年之绝好季节。故少年当与新春为良友,饱尝其甘美,饫饮其温和。而新春实为少年黄金难买之至宝,宜惜分惜寸以爱怜之,不可轻轻泛泛听其虚掷以去。”“都会少年而欲事此者,则新春旅行尚矣。夫旅行之事,最有裨益,最有趣味。”他还指出欧美少年经常全球旅行,日本少年也常结队来中国游历,皆以世界为家,而“独吾国之少年,尚复醉梦沉沉,以室家为世界”[2]645-646。在风气未开之时,李大钊倡导学生走出狭隘的天地,走出禁锢的空间。他鼓励青年应在春假之时赴山川旅行,不负春光,以探自然之美,开阔视野,为更好地成长与奋斗。李大钊认为旅行是开启青年之智慧、娱悦青年之身心的良好方式之一,李大钊的这种见识在当时社会尤为可贵。

(七)对青年厌世倾向提出个人见解

针对当时社会出现的自杀现象,李大钊提出了个人见解。首先他认为:“自杀流行的社会,一定是一种苦恼烦闷的社会,自杀现象背后藏着的背景,一定有社会的缺陷存在。”并指出:“我们只能批评自杀者的人生观,说他是或非,指导一般生存的青年向人生进路的趋向,不能责备自杀者的个人,说他道德不道德,罪恶不罪恶;惟因自杀直接予人以迷惑,予社会以妨害的,又当别论。”[3]404他分析了当时青年自杀的原因,尽管个体自杀原因各不相同,有因学业不顺,有因家庭生变,还有的处理不好感情问题,总之自杀现象背后都有社会制度的缺陷。在当时黑暗的社会,青年的苦闷、失望、悲观日甚一日,他们追求光明的理想,却要面对黑暗的现实。对于因此而自杀的青年,李大钊除了充满同情,也抱有遗憾,认为他们不应消极地面对卑污的生活,而应创造高尚的生活,不应逃避旧生活,而应创造新生活。

辛亥革命的先驱者陈天华蹈海自杀,饱含对国家前途的绝望,悲观情愫难以释怀。李大钊撰文谈到了陈天华之死,进而指出:“青年自杀的流行,是青年觉醒的第一步,是迷乱社会颓废时代里的曙光一闪,我们应该认定这一道曙光的影子,努力向前冲出这个关头,再进一步,接近我们的新生命。……我不愿青年为旧生活的逃避者,而愿青年为旧生活的反抗者!不愿青年为新生活的绝灭者,而愿青年为新生活的创造者!”[3]411而对于无路可寻者的自杀问题,李大钊主张有必要施行救济。青年的自杀更是社会力量的减损,是整个社会的不幸,因而提出“自杀实有救济的必要”[4]。

二、李大钊青年观的当代启示

(一)开启心智,投身时代洪流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青年发挥着重要作用。李大钊认为应承认青年的价值,重视青年的成长。他提倡青年应早日觉醒,投身于社会变革之中,他曾指出:“大凡一新生命之诞孕,必历一番之辛苦,即必需一番之努力。”[2]370在当时,中国青年饱受封建专制主义的摧残,旧势力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安之若命。青年必须从中解放出来,开启心智,摒除阻碍民族和社会发展的痼疾,唤起民族自觉。现代社会,青年所处环境与当时发生了巨大变化,获得信息的途径日益增多,然而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新时代青年仍需自我省察,与时代共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青年。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当代青年在张扬个性的同时,也要将自己的命运与时代相结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负时代使命,成为时代的中坚力量。

(二)志向高远,树立远大理想

李大钊看到当时在青年人当中存在死气沉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顾眼前利益等现象,便发文号召青年要放眼更大的世界,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立志消灭旧世界的黑暗,有所作为,而不做“笼着手,背着身,立在旁观的地位,自处于时的动转之外”的青年,要自当奋发,不致碌碌无为度过一生。李大钊教育青年要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实现真理。他提出真理和自由高于一切,青年应有为真理和自由献身的精神。特别是在当时黑暗的统治时期,追求新纪元的诞生要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青年要耐得住寂寞,不畏险阻,“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5]。总之,李大钊呼吁青年决不能局限在个人利益的小圈子里,要放眼国家和民族,具有宽广的胸怀。现阶段的青年应从中受到启发,只有志向高远,才能将个人价值融入社会价值中去,在社会中自我完善、开阔视野、提升格局。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才能有努力的方向,因此要培养坚毅的意志品格,始终保持奋进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有了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今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青年一代挺身而出,甘于奉献,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也体现了李大钊向青年人所倡导的踏实做事、勇于承担国家和民族大义的高尚情怀。

(三)融入社会,向劳工学习

李大钊对劳工进行了热情的赞美,并主张青年应深入到劳工中去,一方面感受劳工的神圣,另一方面了解劳工的疾苦,只有如此,才能了解社会现状,了解工人和农民阶层的生存状态,才能对劳动者怀有尊重的情感,为劳工奔走,并运用自身知识改变旧中国经济贫穷、政治落后以及法制空白的弊端。李大钊始终认为青年教育要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劳动相结合,以更好地服务工人和农民,向农工灌输先进的思想和理论。尽管时代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对于当代社会这些思想仍焕发着生机。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并确定了劳动教育内容,以及提出要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可见国家对一些青少年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缺乏社会实践的现象已高度重视。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以此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只有不断地向社会学习,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深入调查研究和思考,才能形成深厚的人文情怀。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都需在实践中养成。当代青年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仅可以积累经验、交流互动,还可以提升自身能力,更好地服务社会。

(四)强健身心,使身心共同成长

在积贫积弱的年代,李大钊注意到当时社会比较忽视青年身心健康问题,由此他呼吁青年要开阔胸怀,强健身心。他鼓励青年要游历四方,以世界为室家,走出小天地,去见识缤纷的大千世界。他还关注了青年自杀现象,撰文分析了青年自杀的原因,并提出救济措施,致力于指导形成一个正面的、积极的社会。这些对当时青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今处于网络时代,“宅文化”盛行,一些青少年在虚拟世界中自我满足,无法应对挑战,抗挫折能力下降,身心得不到有利成长。另外,部分青年自我疏导意识缺失,心理承受能力差,存在抑郁厌世情绪。因此,在社会变化加剧、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生存压力加大的今天,李大钊关于青年身心健康的论述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使青年具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正如李大钊所说,要重视青年厌世的社会因素,消除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土壤,形成良性的社会心理环境,夯实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社会基础。

猜你喜欢

李大钊学生
李大钊《青春》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论李大钊的建党精神
李大钊
快把我哥带走
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英勇就义前后
真正的老师:青年毛泽东与李大钊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