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课教学与高职党建工作的有机融合探析

2020-01-09王润萍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思政党员高职

■王润萍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广东 广州 510550)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全面成长,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和行动指南。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新媒体网络对大学生价值理念的冲击,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思政课教学和高职党建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两大重要抓手,二者能否协调配合,互为支撑,共同协助,打好思政课教学和党建工作有效融合的组合拳,发挥整体合力优势,关系着高职院校能否科学有效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好高校立德树人的作用、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一、思政课教学与高职党建工作的关联

思政课教学是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教学工作,与党建工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关联性,尤其对于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的培养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引导上都是共通的,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相同点和密切性。

(一)指导思想的一致性

思政课教学与高职党建工作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的行动指南。

(二)工作性质和目标的一致性

思政教师与党务工作者都是从事思政工作的教育主体,两者的工作性质和目标一致,都致力于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修养,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这两支队伍无论是专业素质、能力水平、综合素养等方面都有着内在一致的要求和相通之处。

(三)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耦合性

思政课教学和党建工作基本上都是以课堂理论教学、校内外实践、文化熏陶、氛围营造、网络宣传、社会实践等方式方法开展教育。思政课要求学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重要思想理论,并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品质素养,而在党员的培养和教育中,同样要求党员能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并加强对党员对党的历史知识和党纪党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强调党员的党性修养,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根源和目标都有着重合和一致之处。

(四)作用的交互性

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从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理想信念、学习成绩等各方面对入党的学生进行严把关,筑起一道重要的思想防线,关乎着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能端正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而高职党建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龙头,具有统摄和引领作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战斗堡垒,两者从作用上来说具有交互性。

(五)效应的一致性

由于思政课教学和党建工作都是通过思想渗透、情感认同、行为引导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效应上的一致性,两者对学生的影响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境界,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行和价值判断,还能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但这种效应不是终身的、一成不变的,都要求学生能够持续地终身学习,正如思政课上老师经常谆谆教导学生“一辈子学做人”,党课培训课上老师经常告诫学生“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

二、思政课教学与高职党建工作的不同之处

思政课教学和高职党建工作是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两大工作重点,是多年来教育界一直在不断探讨和创新的两大重要议题,两者有着众多的不同。

(一)所属领域不同。思政课教学属于思政教育领域,重点是对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育,其理论基础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范畴。高职党建工作则属于政治党建领域,有着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导向,且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其理论基础应属于政治学学科范畴。

(二)指向对象不同。思政课教学面向的主要对象是全体大学生群体和个人,包括党员和群众。高职党建工作则指向全体党员师生,包括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

(三)解决问题不同。思政课教学主要利用两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课教师、兼职思政课教师等教学主导力量,通过理论讲授、课内外实践、沙龙讲座、文化陶冶、行为品格塑造等渠道,培养大学生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素养以及政治觉悟。而高职党建工作则重在以党的思想理论武装全体师生,吸收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到党内,壮大党员队伍力量,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使党能够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有效贯彻落实。总而言之,思政课教学侧重于教育对象的政治理论教育,高职党建工作侧重于高校师生的党性教育以及组织发展问题。

三、思政课教学与高职党建工作有机融合的可行性

思政课教学与高职党建工作存在着多方面的互通性和协同一致性,而两者教育理念上的一致恰恰是两者能有机融合的基础,从这点出发,思政课教学与高职党建工作的融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一)教育内容的融合

思政课教学和高职党建工作的教育内容有着高度的相似,二者互为依托、密不可分。思政课教学一般以理论教育为主,社会实践为辅,而党建工作开展的教育则侧重于以理论教育促成社会实践效果的提升,二者在内容上侧重点不一样,但无法改变其教育内容的一致性,如果把思政课教学看成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阶段,那么党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思政教育体系中的实践教育升级,从“大思政”的角度来看,两者同根同源。

(二)教育对象的融合

思政课教学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大学生,范围更广,受众规模更大,他们是先进文化知识的接受者,也是未来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高职党建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广大师生党员、预备党员,以及主观上希望加入到党组织的积极分子,这部分人是大学生中的一部分,包含于思政课教学对象之中,二者在教育对象上存在很大的兼容性。因此,对大学生开展思政课教学实际上也是对党员进行全面的教育和引导,带动着党建工作的发展,而党建工作对党员的集中培训和教育同样也是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深化和强化。

(三)教育方式的融合

思政课教学采取的方式是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校内外实践教学为辅。高职党建工作的教育方式,则主要是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讲座、会议讨论、参观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开展。虽然两者的具体教育形式不尽相同,但都采用了十分经典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式,遵循着师生共同参与的原则,这就为二者的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客观条件。

(四)教育目标的融合

思政课教学和高职党建工作从本质上来说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思政”教育格局和“大德育”视野下为了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德育水平而在思政教育领域和党建领域下开展的育人工作。因此,二者的工作并没有本质的不同,都是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提供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推动社会进步而培养栋梁人才。因此,从“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而言,二者的教育目标高度一致,彼此兼容,这就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可能。

四、思政课教学与高职党建工作有机融合的现状和困境

思政课教学和高职党建工作二者在内容和目的上都有着高度一致性和相通性,无论从协同理论的视角还是从资源整合的角度看,都理应将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二者协同发展创新、同向同行,形成大思政格局的整体合力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然而这两大工作系统在协同育人和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并不理想,某种程度上处于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状态,具体存在着以下的问题和困境:

(一)思政课教学与高职党建工作呈现“两张皮”现象,未能形成合力

首先,从思政课教学和高职党建工作的研究对象、具体业务以及职责权限来看,两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和业务以及针对的问题都不同,这种差别一定程度上导致思政课教学与党建工作的联系与配合相脱节,开展工作的时候存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分割局面。其次,从目前高校的管理体制和职能分工来看,思政部教学和党建工作分属思政部(或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组织部(党办)两条线负责,由校党委统一管理和协调,二者的工作隶属两个部门,又是平级的关系,在缺乏学校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就容易出现互不干涉、单打独斗、力量分散的弊端,工作中极易造成工作冲突、相互推诿、简单重复等现实问题。最后,从两者的工作机制看,高职党建工作基本上是由各个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以及直属党支部书记负责,辅导员和专任教师共同参与,形成院系和班级的二级管理工作体系;思政课教学工作则主要是思政部主任或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负责,思政教师和兼职思政课的辅导员共同配合协作的相对单一的工作体系,二者的工作内容和节奏步调都不一致,鲜少有机会坐在一起开会研讨、交流沟通,这种工作机制显然增加了党建和思政协同育人的难度,使得两者之间交流和联系都非常之少,没有足够的交集和交叉,缺乏应有的整合与贯通。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与高职党建活动相互分离,未能相互支撑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不仅有赖于硬件教学资源的投入包括经费的投入,更有赖于校内外多方教学和行政主体的配合与支持,从而提供强大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在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高职院校,如果能够转变思政课实践教学理念,通过党建工作的介入,实现党建和思政的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整合双向资源、实现双重建设的有效途径。

然而目前在教学理念和二者的相互衔接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偏差,工作上结合得不够紧密:一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忽视与党支部的联系,忽视对党员的挖掘和利用,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和整合既有的人力资源;二是认为党团支部的党建活动已然能够满足学生的思想教育实践,思政课开设实践教学多此一举,开展过程中存在轻视和敷衍,各部门对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支持和配合的力度不大;三是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党团支部及社团活动各自为政,互不通气,经常出现同一类型活动重复上演,你方唱罢我登台,党团干部苦于组织奔波,学生疲于参加各类活动而兴致缺缺,活动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还容易造成活动时间冲突和资源浪费;四是高职党建工作缺乏实践精神和实践动力,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党员和干部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热情和动力,影响其威信和自我认同,导致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带头作用难以真正发挥,无法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三)思政课教师团队与高职党团队伍各自为政,缺乏有效沟通

思政课教学与高职党建工作要有效融合离不开思政课教师团队和高职党团队伍的群策群力和相互协调配合,这两支队伍对自身工作的理解和认同以及对德育事业的认知程度都会影响到工作的开展。

第一,两支队伍的关注点和侧重点不同,重职责、轻合作。党政部门与思政部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的协调性不强,过度强调部门职责,忽视合作,党务工作者侧重于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和教育,对普通学生关注度较低;思政课教师侧重课堂内外全体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覆盖面较广,但不够深入,两支队伍“各司其职”,各行其是,不利于形成合力。

第二,部门利益干扰双方合作。思政课教师和党务工作者分属不同部门和系统,在开展合作的过程中,能够互利共赢取得良好合作效果当属最好,但不代表不发生问题和矛盾,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是双方都不乐意的。

第三,双方有效协同的途径有待创新和探索。当前不少民办高职院校中,党务工作者和思政教师的地位、待遇以及职业成就感、获得感普遍较低,有的身兼多职、任务繁重,缺乏探索和创新的动力,更无心思去探讨如何将党建工作和思政课教学工作有机结合。

五、思政课教学与高职党建工作有机融合的思考

围绕育人目标,将思政课教学和党建工作有机融合,通过高职党建工作领域和学生思政领域的多主体、多方面、多因素共同协助、优势互补、配合协作,形成整体育人合力,才能使得两项工作相得益彰、互为支撑、互相促进。

(一)创新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领导机制,构建“大思政”“大德育”工作格局

要实现思政课教学和高职党建工作有效融合,就需要高校管理层从党委层面高度加以重视,将二者的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更新德育理念,坚持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构建“大德育”理念和“大思政”的工作格局。一是要健全学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构建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党办)、学生处、思政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二级学院、一线教职工队伍相互配合,各部门定期交流沟通、协调落实,全校齐抓共管、良性互动的工作运行机制。二是要建立和完善政治引领机制,发挥校党委统揽全局的政治优势,使学校、院系、基层三级联动、层层推进工作,动员学校各部门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工作资源的优势互补,通过多方努力产生出“集体力”,构成强大的思政教育“合力”。三是要加强思政工作大联盟建设。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高职党政机关与思政部的联盟、党政机关人员与思政课教师的联盟、校内外思政教育队伍的联盟,以及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联盟,实现各路教育大军的联合和“会师”,从而避免各部门、各战线各自为战,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中,我们应充分利用物理课堂学习的时间,形成课前认真预习、课上集中精力学习、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努力对物理知识点进行筛选和总结,为自己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其次,在物理习题的训练中,对解题步骤、物理原理和思想加以熟练的运用,掌握物理提分的技巧,进而整体性提高自己的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二)创新高职党建工作的思路与方法,实现思政教师与党务工作者的良性互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这是总书记对党委书记和校长所提出的要求,但也深刻地启发了高校教育工作者如何将党建工作与思政课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我们提供了党建和思政工作队伍专兼结合的新思路。实现思政课教学和党建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就必须将两支工作队伍进行合理配置、有效整合,实现两者的相互沟通,良性互动。

一方面,采用思政教师兼职“兼职班主任”制度。在党委领导充分重视并统筹安排下,鼓励思政教师担任二级学院的“兼职班主任”或“政治辅导员”,让其深入参与大学生党员发展和培训工作,担任学生入党培养人,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思想指导、帮扶解惑和跟踪考察,通过思政课了解掌握学生的各方面表现,将课堂考核纳入党员选培标准;在党课培训中,安排思政教师参与党课教学;在党建活动中邀请思政教师参加或者指导点评,言传身教,给学生做榜样,将思政教师的角色拓宽延伸,使之成为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导师,学生思想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另一方面,建立思政教师与党务工作者合作联络机制。党务工作者负责培养和发展党员,思政教师负责课堂掌控,适时向辅导员告知学生的课堂表现,使党员发展工作的策略和计划更客观科学,减少教学和党建中的“盲区”。党务工作者将班级的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情况告知思政教师,便于思政教师在课堂上整体协调和重点把握,充分发挥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在班级中的带头作用,使其协助思政教师搞好班风学风、活跃课堂,提升教学效果。如此,可以避免思政课教学与党建工作的相互脱节,避免理论和实践“两张皮”现象,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三)探索思政课和党课教学的新模式和新内容,实现党建元素和思政元素互融互通

虽然思政课教学和党建工作存在着不同,但只要找准链接点,便可实现“两种教育”“两类元素”的互融互通。首先,思政课教学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有力抓手和传播德育理念的主要渠道,学校党课教育要善于挖掘思政课程中蕴含的党建工作资源,其内容不应仅限于党史知识、政治理论的介绍,更应融入大学生思政课教学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境界、意志品格、道德法治、价值理念等核心内容,以巧妙而隐蔽的方式吸引大学生中的优秀人才和先进分子,“润物无声”地激发党员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奉献服务的意识。

其次,思政课也应认真探索将党建元素植入思政课堂的新模式、新方法,在课堂中融入党建研究的新理论;探索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深度,将党章党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融入到思政课各门课程和各个章节中的巧妙做法。如: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各类主题教育融入到思政教材或思政课堂,推选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担任课堂学习小组组长,令其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其提高对思政课的兴趣爱好。再如:思政教师广泛搜集学校和学生身边优秀党员及其先进事迹,将生活中学生熟悉的、鲜活的案例展现在课堂上,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最后,创新思政课和党课教学的授课方式和模式,开展专题式思政教学或党课教学。如:利用形势与政策课融入党情国情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利用概论课融入党史党情教育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教育;利用基础课中关于理想信念的章节融入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等,同时可以邀请校内外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且政治理论水平过硬的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开设讲座,用他们丰富而生动的人生经历来解读思政理论知识。如此,不仅可以增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可弥补党校课程理论的单一和不足,解决学生学习不全、不深、不透等问题,从而实现“两种教育”的互融互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

(四)整合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党建活动资源,实现党建和思政双重建设

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党建活动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合理整合利用既有教学活动资源,才能在有限的经费和受限的客观条件下实现双赢,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和效果。因此,通过党建工作和思政实践教学的创新,形成以党建为导向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理念,通过相互联络和借鉴,进行教学活动改革指导,形成具有实际效果、可操作、能执行的党建导向实践教学制度,是党建和思政双建设的有效和必要的途径。

(2)依托基础课实践教学,开展“优秀大学生党员先进事迹”“身边的最美党员”展览等,宣传榜样、歌颂美德,激励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党员的责任和奉献意识。

(3)依托概论课实践教学,联系基层社区、新农村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排学生进行走访和调研,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了解新农村发展的现状和面貌,还可以鼓励大学生到社区和养老院进行志愿服务,主动慰问和帮扶孤寡老人,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党的伟大,理解和支持党的政策,增强学生的服务奉献意识。

(4)推行中层党务干部进课堂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开设“书记学堂”进行授课和讲座,鼓励中层党务干部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学习教育活动,给学生介绍党和国家政策、社会热点,从宏观上拓宽学生视野,从而发挥干部带头学习、带头教育的作用。

(5)开展假期实践教学,由思政教师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和党建基本精神设计社会实践的主题,围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农民市民化等主题开展相应的党建研究并开展课题申报和立项。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以上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充分把握学生的专业特色和高职学生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使党建和教学活动更“接地气”,更具有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思政课教学和党建工作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都面临着改革和创新的新趋势,利用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政教学,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提高党建工作的覆盖力度和传播速度,是构建多元化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必须明确目标和方向,整合各类网络教学资源,打通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的“微通道”,在互联网大环境下,科学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两项工作有效融合、协同育人。

猜你喜欢

思政党员高职
我是党员向我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