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导引青年价值观的思想和实践及其时代价值
2020-01-09李阎
李 阎
(1. 河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2. 唐山师范学院 社会科学部,河北 唐山 063000)
2019年是五四爱国运动100周年,也是李大钊同志诞辰130周年。一百年前,正值而立之年的李大钊,由于其坚韧卓越的思想和使命担当,成为中国共产主义最早的理论传播者和践行者。他倡导青春精神,先后撰写《〈晨钟〉之使命》《青春》《奋斗之青年》等文章,阐释青年与中华、青年与民族、青年与国家的关系,昭示青年其精神、意志、使命和责任,形成以“青年不死,即中华不亡”[1,p167]为精神内核的青春哲学,对中国青年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一、高度重视青年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李大钊在少年时已萌发爱国忧民的思想,及至成年,积极投身教育和革命事业,始终憧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寄希望于中国青年。
(一)寄青年以厚望
李大钊反对青年在祖国的羸弱面前沮丧和消沉,呼唤青年的精神和血气,呼吁青年为了再造“理想之中华,青春之中华”,不“姑息迁延,韶光坐误”[1,p166],要充分利用好“人生之王”[1,p168]的青春,担负起对国家、对时代的责任。
国家命运与青年命运息息相关。李大钊认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奋起,首先要有青年的觉醒和奋起,青年的命运就是中华民族的命运。他呼吁广大青年发扬“薪胆精神”,赴国难,雪国耻,发愤图强,再造神州[2,p60]。1916年9月,李大钊在《青春》一文中痛陈“异族之觇吾国者”视中华民族为“濒灭之民族”“待亡之国家”[1,p186]。他呼吁青年本着理性的精神,坚定果敢,奋进努力,追寻光明。他以昂扬的热情主张“青春中国”说,反对垂老中国说,并阐明青年在再造青春中国运动中须首当其冲,用热血和激情,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1,p192]。
面对社会生活矛盾,李大钊热切盼望着中国青年开辟出一条新径路,创造出一种新生活。他不仅在感情上看重青年,更在理智上倚重青年,引导青年树立努力的方向和信心,劝告青年为实现“人生之王”[1,p168]的理想事业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本领。
(二)托青年以重任
李大钊是明确将中华民族解放和复兴的视野扩及农村和农民的第一人。他认为,旧中国农村之所以黑暗,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缺乏有知识的阶层。这与“怠惰”[3,p306]青年不愿回到农村,只想在都市讨生活,致使其在都市常混混而成“鬼蜮”[3,p305]有直接关系。1919年2月,他发表《青年与农村》一文,引领中国青年认清“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的道理。“中国是一个农国,大多数的劳工阶级就是那些农民”[3,p304],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复兴必然以农民的觉醒和解放为前提。农民的“不解放”“苦痛”“愚暗”和“利病”,就是国民全体的“不解放”“苦痛”“愚暗”和“利病”[3,p304-305]。
李大钊希望中国青年能够承担起教育和发动中国农民的重任。他希望青年到农村去,启发农民要求解放的意识,引导农民懂得陈说苦痛,帮助农民脱去愚暗,成为自己打算自己生活的利病的人[3,p305]。
李大钊还理性地预见到未来社会的农村必然要实行民主选举,民主政治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是农民要有自由辨别的智识。为了避免农村选举成为流氓们“藏污纳垢”“发财作官”[3,p306]的巢穴和捷径,必须用知识开发农村,而这个重任首当其冲要由青年来担负。他号召青年“速向农村去”,过“耕田而食,凿井而饮”的生活,到广大农村寻找“安身立命”[3,p307-308]的地方。
李大钊认为,一旦农村和农民中有了青年群体这样眼明心亮的人,能够告知农民“选举的道理”,帮助农民明了“备他们选出的人物”,那些农民就“不会受那都市中流氓的欺、地方上绅董的骗”[3,p306]。农民会最大程度地在客观上将选举结果集中到一个勤苦工作、为劳工阶级说话的人身上。在这个意义上,为此而活动的青年就是栽植民主主义的工人。此时李大钊已经具备了人民立场并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方法。
1919年3月,李大钊在《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一文中提醒青年,“残杀同胞的士兵”“倚门卖笑的娼妓”“监狱里的囚犯”“巷里街头老幼男女的乞丐”以及一切陷于罪恶、堕落、秽污、黑暗的人,都应该是青年人视野所及、思想所及的范围[3,p320-321]。他鼓励青年把心“放在坦白清明的境界”[3,p321],“固然在黑暗里面,潜藏着许多恶魔毒菌,但是防疫的医生,虽有被传染的危险,也不能不在恶疫中奋斗”[3,p321]。
早在五四运动前,李大钊就以其思想和著述对青年人产生积极热烈的影响,已经有为数不少的青年团结在他的周围,感受和领悟他提出和倡导的青年使命和责任。
二、循循善诱,精神引领
青年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李大钊认为,若青年人都有昂扬、蓬勃的生命情调和创造精神,则中国社会就能通过不断新陈代谢而趋向有活力的状态;若青年人少年老成,过早地被所谓“上流价值观”捆缚,以“小时代”成功人士的生活理想进行自我规划,而缺乏一种向内沉潜和向外开拓的青春精神,则仅仅是在生理上的“青春”而已,并不能给自己所处的时代带来新的气息和精神。
(一)青年要以辛勤奋斗获得人生幸福
人生目的是指人们想要实现的人生追求和想要达到的人生境界。李大钊引领青年过“社会不情之依赖、不义之要求减少”的生活,这样“个人过度之负担、失当之应酬减少”,从而也能“虚伪之过失、贪婪之罪恶减少”。此种生活即是他倡导的“简易之生活”[3,p119]。
李大钊充分肯定青年追求人生幸福的正当性。他认同“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3,p266]。但是,他否定享乐主义人生观,极力反对纵欲主义,凛然批判那些“堕落”的人们“不但靡有将来,并靡有现在”[3,p324]。
李大钊注意帮助青年树立革命的苦乐观,主张通过不懈奋斗和辛勤劳动获得幸福生活。他认为,尊重劳动可以获得快乐,“劳动的人,自然没有苦境跟着他”“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3,p318]。他告诫青年,如果把宝贵的人生都消磨在“无所事事”“疲敝陈惰”乃至“吃喝嫖赌”中,“岂不可惜!岂不可痛!”[3,p319]因此,青年务须全身心投入劳动。
(二)青年应秉持积极有为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是人们对人生所持的基本态度。李大钊反对悲观颓废的人生态度,主张以现实为基础,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在李大钊所处的时代,中华民族深陷水深火热之中。面对国力羸弱,有的青年学生基于无力改变现状的现实而激情悲愤、落寞厌世,最终自杀。他揭示这种自杀在于社会制度的缺陷,“自杀流行的社会,一定是一种苦恼烦闷的社会”[4,p118],进而指出青年自杀是“迷乱社会颓废时代里的曙光一闪”,预示着青年的觉醒。同时,他更主张青年人应该用自杀的决心去反抗“颓废的时代文明”,改造这个“缺陷的社会制度”[4,p124],创造新生活。他不无端指责自杀学生的落寞和幼稚,而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杀害”学生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他欣喜于青年的激愤和觉醒,但又反对青年自杀的行为,主张进行更清醒、更理智地反抗。
李大钊认为,人是社会的主宰,要利用和改变社会环境,而不是被社会环境所奴役。他鼓励青年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应“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1,p167]。青年要“惟知跃进”,不但努力改变环境,而且还要有改变历史宿命的决心[5]。
李大钊教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认为“流血的事,非所必要,然亦非所敢辞”[6,p62],而为了正义的事业,可以不惧牺牲。“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4,p84]。1927年4月28日,他第一个走上敌人的绞刑架,从容就义,用自己的行动和热血诠释了“牺牲永是成功的代价”[6,p62]的真谛。
(三)青年要以有益社会为人生价值的标尺
人生价值是人们衡量和判断人生目的、人生意义和人生态度的标准。李大钊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坚持以是否有益社会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尺,将个人成长同国家命运相结合。与建立丰功伟业比较起来,他更看重尽己所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并完成自己的责任。他认为,人生有价值与否,“皆在其人之应其本分而发挥其天能与否,努力与否,精进与否”,只有能够“福益于其群”[1,p301]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李大钊对青年的谆谆教诲在今天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需要自怨自艾的青年,也不需要愤世嫉俗的青年,而是需要有勇气、有担当、有理想、有作为的青年,需要能够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频共振的青年。“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7]每个青年都应该具备“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决心,从而“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8]。
三、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李大钊廉洁克己,肝胆照人,是中国青年的人生楷模。
(一)行思并重,为学典范
李大钊是勇于执事的革命家,更是著述丰厚的学者。他从事著述仅有十几年时间,却为后人留下涉及历史、政治、社会、哲学等多个领域宏大浩瀚的文献巨著。他深入考察中国的现实国情,密切注视新情况,精心研究新问题,经过调查研究,掌握大量资料,力求得出新的结论。他根据自己治学和工作的体验教导青年要“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6,p443]。
李大钊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勉励青年为国自重,为民自重。他鼓励有志青年离开家庭和父母,到社会实践中、到劳动群众中锻炼自己,同时把现代新文明“根植”到社会深处。
(二)传播真理,马列先驱
李大钊通过艰辛探索和刻苦钻研,逐步放弃了进化论,接受了阶级论;放弃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接受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否定了唯心史观,接受了唯物史观[2,p61]。在黑暗的旧中国,第一个激情满怀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3,p263]
在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和受聘大学教授期间,李大钊把北京大学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利用大学讲坛,向青年学生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和理论研究培养了新生力量。
在领导北方党工作期间,李大钊派遣大量青年党员到基层革命的战火和熔炉中去锻炼自己,在工人、农民等群众运动中,在兵运、统战、妇女、民族等具体工作中成长起来,从而为党组织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10]。
(三)品行高洁,肝胆照人
李大钊是20世纪20年代全国知名的学者和享有极高声誉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却从不居功自恃,在人际交往中总是虚怀若谷,温良敦厚,处己以约,待人以诚。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等五所高校任教,薪金并不算少,但为了接济穷苦青年学生、为了给党腾挪活动经费,始终艰苦朴素,淡泊寡欲,廉洁克己。他经常为接济青年学生而倾囊相助,以致他的夫人常常为自家柴米油盐的生计而发愁,家庭生活时常陷入窘境。他英勇就义后,丧葬费都出自朋友们的捐助,连当时的反动报纸也不得不承认他是“身后萧条,两袖清风”[11]。
李大钊虽然事务纷忙,寝不安席,但经常急人所难,慷慨相助。他为初到北京的青年毛泽东介绍工作,为身陷囹圄的陈独秀筹集讼费,为北方灾民募集赈灾款,筹组北京大学新知书社等。他受到所有人的赞扬和景仰,包括他的政敌也认为他的品德是无懈可击的。他的光辉形象,始终对青年具有极大的感召力。
李大钊高尚品德,不是一种天生的心理状态,而是在生活实践中进行道德修养的结果。他曾激烈地抨击纲常名教、封建伦理,但并未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其言其行,继承并发扬了中国知识分子爱国爱民、不重名利、献身事业、坚持真理、刚正不阿等优良传统。他说:“吾人自有其光明磊落之人格,自有真实简朴之生活,当珍之、惜之、宝之、贵之,断不可轻轻掷去,为家族戚友作牺牲,为浮华俗利作奴隶。”[3,p119]
四、李大钊青年价值观的思想和实践时代价值
1921年5月4日,李大钊在《晨报》上发表的《中国学生界的“May Day”》表达了自己对中国青年奋发为国实际行动的赞许和“从今以后,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纪念的时候,都加上些新意义”[4,p292]的期盼。
(一)“舍我其谁”的个体意识不断觉醒
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彰显了青年群体的蓬勃力量,这种力量凝聚为一种个体意识不断觉醒的精神,时至今日,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
跨入新时代历史坐标,青年更须深入思考一个问题,我从哪里来,我在哪里,我到哪里去。政党是如此,国家是如此,个人亦如此。明了自己的初心,明确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明白自己的目标和使命。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代表党和人民对新时代青年寄予厚望。他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新时代青年,既要明确使命,更要锻造本领,做到“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唯有如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2,p70]。
新时代青年应以“舍我其谁”的精神风貌,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客观规律,驾驭自己的思想,追求更美好的人生;以“舍我其谁”的智慧思维,辩证全面地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把握方向,增强预见性;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磨砺意志,修养品德,报效国家和人民。
(二)“护佑中华”的国家意识不断生发
新时代的青年正处在黄金的时代,都是黄金的年龄,应责无旁贷深入思考:不久之后的将来,能否为国家、为社会作出黄金的贡献?需要及时解决好志向、能力、行动等问题。唯有如此,才能做到青春无悔。
任何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国家发展,青年对此有清醒认识,牢固树立起与国家兴盛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志向。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实力不断提升,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越来越强,不断激发和强化着青年“护佑中华”的国家意识,为实现李大钊企盼的“理想之中华,青春之中华”[1,p166]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三)“天下为公”的共同体意识不断彰显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13]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殷切期望。在世界聚光灯已然转向中国的今天,中国青年将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富进取的姿态,传达大道行思的中国理念和着眼长远的中国方略,展现内外兼修的中国担当和大气从容的中国魅力。
五、结语
“五月一日是工人的祝典日。五月五日是马克思的诞生日。”“我们应该纪念这个五月,纪念这一八一八年五月五日诞生的人物,纪念这一八九〇年五月一日创行的典礼,更纪念这一八一八年诞生的世界潮流。”[3,p335-336]
在李大钊写下这段话百年之后的今天,后人不但隆重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和马克思诞辰,也隆重纪念大钊积极参与领导并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五四爱国运动这一光辉节日。
李大钊不仅以其笔墨记录了历史,而且以其切身实践书写了历史。他因其对青春的珍视真爱,故能“窥见宇宙有无尽之青春”[1,p189],才能具有如此宇宙之“精神和气魄”,才能“永享宇宙无尽之青春”[1,p181]。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李大钊的预言已经和正在变为现实。今天,“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和奉献”[14],未来,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长征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