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职生网络贷款现象心理视角探析

2020-01-09何维康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高职生网贷借贷

何维康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当传统的信贷业务遇上互联网技术,网络贷款这种新兴的贷款模式应运而生,网络贷款在近几年得以快速发展。因监管不到位等,涌现出一批不正规的校园借贷平台,其虚假宣传、隐瞒费率,引发的民事纠纷甚至刑事犯罪接踵而至,在高职生中造成了恶劣影响。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综合管理下,不良“校园贷”得到了一定治理,高校也加大了抵制不良网贷的宣传力度,但仍有学生受骗。目前,学界关于学生参与“校园贷”的心理原因分析及干预、教育管理对策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拟分析“校园贷”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探讨涉贷学生的心理原因及干预措施,进而提出高职生应对金融风险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见及教育管理对策,以期为学生、家长、学校提供参考。

一、“校园贷”在本文的定义

如今,为数不少的借贷平台进入学校,并有专门针对大学生客户打造的一系列借贷产品。“校园贷”就是一种针对大学生的金融产品,目前出现的“培训贷”“求职贷”是“校园贷”的变形,本质上也属于“校园贷”的一种。在本文中,不良“校园贷”是指借贷方以采取虚假宣传、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不合规手段,以实现不法企图为目的,面对大学生出借资金的借贷活动[1]。

二、“校园贷”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影响高职生的学习生活,造成心理危机

受西方享乐主义影响,部分高职学生注重物质享受,盲目超前消费,忽视了自己实际的偿还能力。一旦涉贷,学生就会将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兼职偿还债务上,造成经常性缺课、旷课。大部分债务公司发现学生欠款后,会联系学生要求其尽快还款,对于逾期行为,债务公司通常会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进行催讨。面对债务公司的催款,有的学生想通过简单的更换手机卡等方式逃脱;也有些女生为了还贷,在被威胁的情况下拍了裸照,打下欠条。此时,学生虽然还处于校园中,但早已无心学业,每日忧心忡忡,想着如何还债,导致无法完成学业。学生在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的同时也埋下了安全隐患。

(二)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高职生没有固定收入,在欠债之后,部分学生选择省吃俭用,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用省下来的生活费或者兼职收入进行还贷。而贷款的利息和费用十分高昂,学生承担不了只好向父母坦白。面对孩子欠下的网贷,多数家长会感到愤怒、失望,但为了让孩子避免催款的骚扰、安心读书,只能替孩子偿还债务。这样一来,学生和家庭的生活质量都会下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三)扰乱校园的正常秩序

面对延期还款的学生,催债平台可能会使用电话轰炸、群发恐吓短信的方式骚扰借贷学生的家长、老师和朋友,这样的行为会使借贷学生周围的亲友受到困扰,继而给借贷学生本人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这样的追债行为也扰乱了校园的正常秩序。

三、高职学生涉足“校园贷”心理因素

(一)享乐主义心理

受西方享乐主义思潮影响,高职学生十分注重物质享受。陶璐[2]的调查显示,高达57.45%的学生借款的原因是想要购买一些高档产品,如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21.28%的学生是因追求潮流,如想买时髦的衣服而选择借贷。可见,大部分学生存在享乐主义心理,但高职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寄存的生活费、打工兼职以及奖助学金等。收入与支出不成正比,而高职生想要满足额外的物质需求,全款买单则又负担过重,此时网贷成为一个便捷的选择。

(二)虚荣攀比心理

进入大学后,很多高职学生不再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虚荣心高度膨胀,和同学攀比物质条件,比吃、比穿、比用,在众多诱惑中迷失了自己。高职生消费种类多种多样,喜欢追求品牌,在攀比心理的影响下,易冲动消费,导致在金钱的使用上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之自控能力较弱,有较多紧急用钱的机会。

(三)盲目从众心理

高职生使用贷款平台大多是由同学介绍或者是自己盲目尝试,在初尝网贷的便利与快速放款之后,便依赖此类平台。在学生间的交流之中,网贷平台也渐渐有了口碑,高职生因盲目从众心理便跟风使用网贷。

(四)心理压抑与自卑

有研究指出,多数参与不良网贷的学生家庭经济贫困,还有部分涉贷学生家庭结构为离异、单亲家庭。涉贷学生多出自情况复杂的家庭,此类学生普遍在经济上有压力,在生活上与父母联系较少,缺乏监护。在经济负担过重、家庭情况不稳定、虚荣攀比等因素的作用下,部分高职生出现压抑与自卑心理,急需缓解,而校园贷通过提供资金的方式,为这部分学生提供了暂时逃离当前处境的方式,成为诱导高职生走上网贷之路的陷阱。

四、高职生“校园贷”防范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加强教育主体之间的沟通和配合,共同完成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与家庭应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完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班级为单位,通过QQ、微信等媒介建立家校群,与家长保持联系,定期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告知家长孩子的在校动态,特别是一些有异常消费行为的学生状况。而家庭教育作为个体终生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对成功塑造个体的人格和心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着基础性和重要的作用[3],因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主动和教师联系,告知教师学生在家的行为表现。在初高中阶段就出现过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学生家长,更应积极与班主任或辅导员保持沟通,班主任或辅导员要对学生在校表现进行长期跟踪,记录到学生个人心理档案中,以期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使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成长。

(二)建立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构建院—系—生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由院心理咨询中心牵头,各系部心理健康工作组为骨干,高职生同伴群体为心理互助团体,建立心理预警机制。上下联动,畅通信息渠道。系部一旦发现涉贷学生,及时上报院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将各系发现的涉贷学生列为重点关注对象,指导系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及带班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及时对涉贷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三)对于已经涉贷的学生,建立个人心理档案

涉贷学生多数处于心理失衡状态,应及时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心理测验筛查。为此,可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EPQ等量表做筛查,院心理咨询中心针对测验分数异常的学生建立特殊心理档案,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计划,定期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与干预。例如:可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法,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借贷的深层原因,增强克服问题的勇气和决心,明确作为一名学生应有的目标,使其采取合理行为,改善自我,进而达到心理平衡。

(四)加强网络贷款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

高校应加强网络贷款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线下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开展专题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可结合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以更贴近学生的方式开展说服教育。线上通过校园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QQ群等向学生定期推送金融法律知识,加强高职生消费观、价值观和信用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勤奋努力的生活作风。

(五)采用体验式学习方式,引导涉贷学生反思

除了常规的说服教育形式,还可采用心理剧、团体心理辅导等体验感强的学习形式来进行教育,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与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人际关系,引导涉贷学生重新审视自己。通过心理剧这种特殊的戏剧形式,让涉贷学生参与编写心理剧本,扮演某个角色,在安全的参演氛围中,把心理冲突呈现在舞台上,觉察和分享内在自我,宣泄情绪,消除内心压力,增强其适应能力。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中的人际交互活动,让涉贷学生探索自我,尝试改变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提高克服危机的能力。

五、结语

“校园贷”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危害学生、家庭、学校的利益,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因而不容小觑。研究涉贷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涉贷学生本人有着指导作用,对高校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有效教育引导涉贷学生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对政府部门制定防范网贷相关法律法规也有着理论意义。

猜你喜欢

高职生网贷借贷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感恩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生感恩教育中的实证研究
民间借贷纠纷频发 诚信为本依法融资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P2P网贷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网贷平台未来亟需转型
网贷十年:迎来“去伪存真” 时代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一张图看懂民间借贷“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