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7O余年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浅析

2020-01-09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思政政治

白 云

(山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青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加强对青年思政教育工作的引导,意义非凡。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立人之本,应一直伴随青年的成长。同时,针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因时而异,紧密结合不同年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环境,提出有针对性和时代特色的教育对策。

一、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历史进程概述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强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提高青年自身的党性觉悟,具体表现为: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通过宣传俄国十月革命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唤醒青年群体;《共产党》刊物的创立,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有关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共产党宣传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在:建立各种形式的青年团组织,向身边的青年人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招募更多的优秀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主要通过中国共产党组织创办的夜校或者青年补习班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提升其思想觉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志向。1922年,中国青年团体实现了思想教育观念上的统一,这一时期出现了著名的思想教育家李大钊,其通过加入大学教育团队的形式,向广大青年宣讲马克思主义和唯物史观,引导青年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1]。

国内战争爆发之后,针对青年的思想教育从救国救民上升到了世界观层面,主要表现为:毛泽东同志通过讲话和重要制度改革的形式,纠正青年思想混乱的现状,坚定青年为了国内广大人民的幸福生活抗战到底的革命信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围绕着当时的战争形势需要,号召青年群体要树立保护群众,抗击敌人的思想观念。针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为爱国主义教育,提倡广大青年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奋斗。

抗日战争来临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从青年运动转向了抗日民族解放斗争。国际上,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掀起了反法西斯的热潮。国内,针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为:宣传解释共产党的口号和精神,进行抗日救国、民族解放和个人修养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倡导青年应该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要胸怀理想,团结人民群众。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针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转向了和平、民主、团结,组织各个学校的青年进行各种形式的街头宣传,呼吁国内人民群众停止内战。同时,为了提高我党的整体思想政治水准,动员各大高校的学生入党,呼吁他们继续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抵御资本主义糖衣炮弹的袭击。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主要表现为:

利用战争时期伟大英雄人物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邱少云、董存瑞等,提高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提出了著名的“三好教育”理念,呼吁要做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青年,鼓励青年从小我出发,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加强党对青年团的领导给各级党委的指示》,并且在全国135个城市开展培养青年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思想教育活动。提倡关注青年思想教育的特点,多引导青年一代学习各种理论知识,鼓励他们钻研新事物,大胆创新。

进入五年计划时期,针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侧重于精神面貌的提升,重点加强对青年群体理想信念、实干精神的培养教育,鼓励优秀的青年人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借助雷锋同志等优秀榜样的力量,向青年宣扬努力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三)改革开放至今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开放这一阶段,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逐渐回归“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培养有思想觉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新时期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呼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倡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国家针对青年主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创业教育以及民族精神教育。针对青年遇到的各种思想困境,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要加强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多的青年人开始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浪潮中。

进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一直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点,坚守“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思想。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各种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要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时期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兼顾青年群体自身的成长个性,从全方位、多角度入手,从价值观、认知观、爱国情怀等各个方面展开。

二、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纵观中国不同历史时代背景下青年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结合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新格局建设的特性,针对未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笔者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爱国教育与思想创新教育并进。爱国教育是青年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任何时代都不能忽视。但是,社会在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将爱国教育与青年思想创新教育相融合,探索符合时代经济建设需求的全新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

第二,与时代发展同步,更新思政教育理念。不同历史背景下有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加之当下受到资本主义因素的干扰,青年一代的思政教育出现了一些纰漏。针对这种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在熟悉我国国情和洞察外来因素影响的前提下,保持与时代同步的思政教育理念,及时发现青年思政教育中的不足之处。

第三,尊重青年个人思想创造力。创新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的法宝,也是让一个民族永葆活力的秘诀。在保持基本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正确的基础上,要鼓励青年群体积极创新,借助创新力量助力社会主义建设。

第四,构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任何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针对人的教育,青年一代的思想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转变,社会主义建设也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2]。因此,面向青年的思政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从青年成长的实际需求出发,创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第五,秉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政教育理念。国家的强大和繁荣,可以有效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青年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应该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3-4]。因此,开展青年思政教育,要始终引导青年一代牢记自己的服务使命,始终将个人的成长与人民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三、结语

青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可以洗涤青年的思想世界,引导他们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所以,青年思政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同时尊重青年群体的思想诉求,秉持积极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才能引导青年更自信坚定地与祖国一起成长。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