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POC的高专师范生数字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2020-01-09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师范生课程体系数字

向 洁 张 斌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广元 628017)

2018年4月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支持教师治理、教师教育、教育教学、精准扶贫的新路径,推动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增强能力。创新师范生培养方案,完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范生信息素养培育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2]《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更是强调“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3]。数字化时代深刻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模式和发展理念,同样给高职高专院校师范生数字素养的提升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SPOC概述

从2012年开始,MOOC模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引发了MOOC热潮。但MOOC模式的“高辍学率”、学校间重复建设数字教育资源、纯网络教学模式的低效率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201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阿曼多·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了SPOC的教学模式。SPOC模式融合了MOOC模式中优质资源共享、学习时间地点灵活多样等优势,又弥补了MOOC模式的身份限制、“高辍学率”、优质资源浪费等不足,还融合了翻转课堂因素,将网络空间在线学习与线下实体教学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交流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了学校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变革。

二、提升高专师范生数字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高专师范生数字素养的含义

1994年,以色列学者约拉姆·埃谢特-阿尔卡莱(Yoram Eshet Alkalia)第一次提出“数字素养”,并提出图片—图像素养、再创造素养、分支素养、信息素养、社会—情感素养五大框架。1997年,保罗·基尔斯特(Paul Gilster)在其著作Digital Literacy中正式提出了“数字素养”这个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一种理解及使用通过电脑显示的各种数字资源及信息的能力,简称数字时代的素养”[4]。

我国学者黄燕教授经过系统研究,认为大学生数字素养应当包含获取数字信息、进行数字交流、创建数字内容、提升数字安全和解决数字问题的五种能力[5]。在综合以上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数字素养指的是在数字网络环境中借助并利用信息手段和技术方法,快速、高效地发现与获取信息、交流与利用信息、创建与整合信息、理解与传播信息、评价与甄别信息等的一种综合能力。具体而言,高专师范生数字素养包括数字意识、数字知识、数字能力、数字安全与道德。

(二)提升高专师范生数字素养的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教育内容的多元化、综合化以及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的网络化、智能化、数据化的逐步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和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师范生主要面向农村,是未来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主要群体和重要骨干力量,担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神圣使命和职责。在当前数字化背景下,补齐高专师范生数字素养的短板、引导高专师范生有效利用数字信息科学高效地运用数字信息,从而全方位提升高专师范生的整体数字素养和能力,是高职高专院校师范教育的重要任务。

三、基于SPOC的高专师范生数字素养提升策略

(一)学校层面:着力提升高专师范生的数字素养

1.推进数字素养课程体系构建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师范生数字素养现状,高职院校要积极建构科学的数字素养课程体系,切实推进师范生数字素养和能力的提高。为此,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具体学情,对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精心编排和综合设置,促使师范教学课程体系与中小学信息教育教学内容、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紧密联结。同时,将数字素养课程体系与SPOC模式相融合,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使用SPOC模式,以此来推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等的变革,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师生的数字素养水平和能力。

2.加强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建设

高职高专院校要以高速校园网络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为基础,着力建设智能校园,实现“中心协同、多室开放、信息共享”,进一步完善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环境,推进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中心和网络服务中心建设,为师范生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和便捷、安全的网络服务。同时,构建SPOC在线课程平台,积极做好网络安全与管理保障,促使师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提高学习效果。此外,还要着力推进图书馆数字网络一体化建设,为学生查阅文献、搜集资料提供便捷的服务。

3.全方位提升教师队伍数字素养水平

首先,实施“请进来”“送出去”和“网络空间”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学校既可以将相关专家“请进来”对教师进行专门培训,也可以将优秀教师“送出去”进行系统培训,学校还可以充分借助MOOC、SPOC等在线网络课程平台对教师进行在线培训。其次,定期举办数字素养交流研讨会。教师可以通过广泛交流和研讨总结得失、分享经验,共同进步。再次,定期举办技能大赛,通过“以赛促能”的方式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最后,学校可以设置与数字素养相关的研究课题,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借此积累经验,通过科研提高自身数字素养水平和能力。

(二)教师层面: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升数字素养水平

在“数字化+教育”时代背景下,数字知识与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代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高校教师作为培养师范生的主体,不仅要了解数字教育意识、数字教育基本技能、数字教育思维、数字教育方式、数字教育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基本内容,更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面对新时代的师范生,高校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理念,充分利用智能化终端设备、APP平台、SPOC在线网络平台,采用自由灵活的自主学习方式,通过各种渠道全面提升自身数字素养和能力。只有高校教师自身能力强、技术硬,才能成为师范生成长进步的指导者、推动者和引领者。

(三)师范生层面: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自主性

新时代的师范生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充分认识到数字化、信息化时代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教育”给教育、教师、学生带来的巨大挑战。“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高专师范生要将传统“等、靠、要”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APP及MOOC、SPOC等进行自主学习。只有师范生自己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自主性,掌握适应数字时代的新学习方式,才能在未来教育的大潮流中担负起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

猜你喜欢

师范生课程体系数字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历史学师范生说课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答数字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