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识教育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2020-01-09葛加亮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通识教学内容大学

葛加亮

(皖南医学院 大学英语教研室,安徽 芜湖 241000)

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关系紧密,将二者相融合,深入落实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有着积极作用。本文就通识教育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展开研究,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

一、通识教育的基本内涵

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已出现通识教育这一概念,当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自由七艺,即对自由公民开展包括辩证、音乐、几何等在内的七种技艺教育,使其能够在发展心智的同时探索更多真理。而我国在先秦时期,孔子也曾提出“六艺”的观点,主张君子应才艺兼备、博学通融,与西方的自由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近代以来,现代西方教育理念被引进中国,经过与中国固有教育思想的碰撞和融合,实现了西方通识教育理念的中国化。我国通识教育,以梅贻琦、潘光旦合著的《大学一解》的发表为标志进入成熟时期。发展至今日,通识教育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面向全体普通学生的,旨在为学生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间的知识和价值观的非专业教育,同时也是一种通识性的传统科目教育。通识教育将学生作为完整的人,以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主要目标,通过从人类文化知识的角度,渗透多元学科知识,并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实际情况等合理选择相应的教育形式[1]。由此,在积极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同时,可以为国家及社会培育更多具有责任感和专业基础扎实,以及较高核心素养的优质人才,真正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二、基于通识教育改革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意义

在新课改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不仅重视培养学生形成较高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还应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交际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将学生打造成具有较高核心素养的专业优质人才。尤其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教育目标更是与通识教育目标不谋而合[2]。而大学英语课程本身作为一种高校人文教育,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工具性,还具备较强的实践性、人文性,这也使得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既需要教师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传授各种英语基础知识,也需要教师高度重视对学生人格品格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通识教育模式下,积极加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一方面有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帮助其不断提高英语综合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端正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核心素养,对于完善大学生英语知识结构体系、健全学生人格以及丰富其文化内涵等均具有积极作用。

三、通识教育模式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一)调整教学目标设计

外语学习不仅关注语言本身,如词汇、语法等,更把语言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该国文化、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现阶段,大多数学校开展的英语教学只侧重教授学生英语知识和技能,缺乏相应的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为改变这一现状,英语教师需要在高度重视通识教育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首先,在设计知识与能力目标时,教师应将英语课程内容与外国经典名著、西方文化、文学与艺术等相结合,关注人文素养的积淀,重视对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客观评价[3]。其次,在设计过程与方法目标时,教师需要将语言和文化与多元学科知识相互融合,在开展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中外文化,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并帮助学生汲取更多的文理知识与世界知识。最后,在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与跨文化意识作为主要教学目标,积极开展多样化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从而高效完成大学英语教育与通识教育。

(二)丰富创新教学内容

基于通识教育模式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教师高度关注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创新。为此,教师首先应积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积极融入外国经典名著、外国原版材料。主动借助互联网等多种信息技术,搜集整理更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如将有关英美文学与历史、世界自然和科学等的教学视频引入课堂教学中,增强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同时,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兴趣与所学专业,进行限题英文口头报告。在有效丰富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之余,将更多西方文化、跨文化交流的知识内容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以此保障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新颖性、时效性,拓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与英语核心素养。其次,教师需要着眼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积极将学生所学专业领域中与英语有关的教学案例、生活素材等纳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范畴。如通过要求学生用英语写个人简历或是结合真实企业案例,用英语写各种应用文等。在有效拉近学生与大学英语学习间的距离、不断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最后,教师需要主动将其他课程和学科知识内容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融合,如围绕大学语文中的教材篇目,引导学生开展英语翻译活动;或是增设有关英语语言文化、中国文学等方面的选修课,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英语学习需求,并使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充实,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英语核心素养与实践应用能力,由此促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落实,真正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4]。

(三)注重加强实践教学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在以通识教育模式为基础积极开展各种教学改革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动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正确认识通识教育、明确其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的同时,有意识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加强英语实践教学[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鼓励他们结合时下热门的软件,开展英文编程或是模拟展示工具软件调试时的英文出错提示等各种活动,在为学生创设良好英语语境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围绕西方经典文学作品,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尝试设计出一种支持英语原声朗读功能的应用程序,将学生的英文作品朗读音频录入其中,并要求学生亲自运行其设计的应用程序,同时在班级中分享展示。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各种优秀的西方经典著作(如莎士比亚戏剧集、叶芝十四行诗等)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立足自身实际,围绕任意选择的英语戏剧、十四行诗等开展英文短剧创编、英语诗朗诵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出真知,进一步强化自身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并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而言之,在通识教育模式下,教师在开展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工作时,应主动立足学生实际,从通识教育的角度出发合理设计教学目标,主动丰富创新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大学英语教育能够与通识教育深入融合,进而在通识教育模式的作用下,更好地深入落实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通识教学内容大学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