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测试反拨效应研究述评

2020-01-09代风雷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考效应考试

代风雷 姜 帆

(吉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反拨效应研究开始于19世纪初,20世纪80年代国外对测试反拨效应的研究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对反拨效应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统。教育界把测试对教学和学习的影响称为impact,语言测试界称为washback,汉语通常译为“反拨效应”。后来,这一概念被应用到应用语言学领域,特指语言测试,尤其是外语测试对相应教学产生的影响。促进教学活动朝好的方面发展的称为积极反拨效应,而妨碍教学的称为消极反拨效应。

1993年,Alderson & Wall对反拨效应进行全面研究后提出了15个反拨效应假设(Washback Hypotheses)。后来,Alderson又补充了一个假设。Hughes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PPP模式,该模式认为,测试的本质会影响参与者对他们教学和学习的理解与态度,这种理解和态度也会反过来影响参与者完成任务,从而影响学习结果。Bailey把Alderson & Wall反拨效应假设和Hughes的PPP模式结合起来研究并得出结论:测试影响参与每个过程的不同参与者,并产生明显差异,产生相关结果。

一、国内英语考试的反拨效应研究

国内对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也有很多研究成果。曹佳[1]在研究民航英语测试对英语学习的反拨效应时,以反拨效应假设和反拨效应模式为理论基础,采用了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等研究工具,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最后,文章得出结论:PEPEC(中国民航飞行人员英语能力测试)作为专门用途英语测试,与通用英语测试的区别是明显的,而PEPEC对学生民航专业英语学习的反拨效应大于通用英语学习。孙美娟[2]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反拨效应,并得出结论:充分了解四级考试对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学生提高英语能力。刘丹[3]在研究高考英语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时将影响反拨效应的因素分为内在因素(“一年两考”)和外在因素(试题本身、考试形式、内容等的变化),并且提出建议,如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及正确认识“一年两考”的目的,积极发挥其正面反拨效应。以上可以看出,无论是民航英语测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还是高考测试,都会对教学产生反拨效应,只有明确了各个测试对教学的哪一方面产生什么积极或消极反拨效应,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进而在教学中避免消极反拨效应,发扬积极反拨效应。

二、中考英语测试的反拨效应研究

国内外一些学者在反拨效应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已经作了大量研究,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测试理论并促进了语言教学与学习的发展,但是在中国,多数研究者把研究重点放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专四专八以及高考等大规模、高风险测试上,而对中考的反拨效应研究较少。

近年来,国内一些研究者也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对中考英语测试的反拨效应进行了研究。张志富[4]在研究辽宁省中考英语时指出,总的来说试题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他认为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命题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向丽[5]以广东城乡接合部的初中学校为例研究了语法教学的反拨效应,得出语法试题主要在语法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产生了一系列反拨效应,而城乡接合部的学校仍不了解中考英语命题意图,还是采取“满堂灌”的语法教学模式。李秀芳[6]研究了中考英语写作试题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指出目前我国初中生英语写作存在句法单一、用母语思维进行写作等问题,她认为将阅读、听力及口语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就可以缓解这种现状。正如程晓堂[7]所说:“英语课堂上听和说的过程并不只是为了练习听和说的能力。听和说的过程既是练习听和说技能的过程,也是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过程。”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近年来反拨效应的研究重点已慢慢转向中考英语测试,任何测试都是积极反拨效应和消极反拨效应并存。目前,针对中考英语测试的反拨效应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

(一)中考测试对英语教学的积极反拨效应

中考测试能够明确教师的教学重点和复习要点,教师依据考试大纲制定课程目标,并且在实施课程计划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从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到学业考评,每个环节教师都要认真对待。中考测试能够帮助教师细化基础知识的教学,从单词到短语、句型再到各个语法的操练,教师都要严格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适当补充教学内容。

中考是水平测试、学业测试,学生能够为了升入较好的高中努力学习,他们会更努力地掌握基础知识,不再需要教师督促,并且能主动掌握一些英语学习的策略。中考测试能够让教师从中得到反馈,对前期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创新教学方法、将英语写作课堂与听说读相结合。

(二)中考测试对英语教学的消极反拨效应

中考测试直接导致“以考代教”,课堂上所教的内容都是考试考的,造成学生为了应试而学习,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择就受到了限制,全英课堂也就无法实现。这种课堂模式对学生的听力能力要求较高,而现实中学生听力水平普遍较低,所以在中考的压力下,学生也只学习要考的内容,教师只注重听、读、写的练习,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忽略了中考不考查的口语方面的学习。

应试教育下,学生不知道英语学习的目的,他们认为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考出好成绩、进入较好的高中。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脱离,而英语学习要求真实材料(authentic materials),这就导致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较差,只会应试不会交流,长期的死记硬背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如果学校规定某一场考试直接决定学校对教师的奖惩,那么考试结果必然导致教师对待高分和低分学生的不同态度,而教师的态度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根据克拉申(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消极情感因素会对学习效果造成不利影响,致使这些学生成绩更差,形成恶性循环。

三、中考英语测试的反拨效应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从学生的角度看,中考英语测试不仅是学业水平测试,而且是选拔考试,学生想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就必须努力学习,但也要调整好心态,学习过程中要劳逸结合,找到释放压力的方式。同时,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坦然接受成败。

从测试的角度来看,考试不仅要选拔出成绩优异的学生,还要以考促教;不仅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考试的形式还要多样化。

从教学的角度看,要想减少中考测试带来的负面影响,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教师要及时了解相关教学改革,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把“满堂灌”改为“交际教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不只是应试能力;教师要教授学生学的方法,“授人以渔”。

四、结语

研究反拨效应的目的在于把负面反拨效应降到最小,最大限度发挥正面反拨效应。反拨效应存在于任何一种考试中,本文关于中考英语测试对初中英语教学反拨效应的研究,旨在为初中英语教师提供教学上的参考,希望教师能够关注教学的积极或消极反拨效应,并且思考使反拨效应更好地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本文只对前人研究进行梳理,希望未来研究能够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考察中考英语测试对教师以及学生的反拨效应。

猜你喜欢

中考效应考试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懒马效应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