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息
2020-01-09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与中国石化联合会就引导行业复工复产进行对接
为贯彻落实国资委、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工信部等部委要求,充分发挥国资委直管协会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协作联盟的资源优势,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与中国石化联合会就加强行业间产需对接促进现代煤化工行业发展进行了现场对接交流。协会党委书记、会长梁嘉琨,纪委书记张宏,中国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党委常委、副秘书长胡迁林参加。
梁嘉琨对李寿生会长一行表示热烈欢迎,高度评价了石化联合会在推动行业复工复产中做出的积极努力。他强调,石化联合会对我国能源战略研究站位高,特别是推动现代煤化工发展在产业政策制定、重大项目论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指出,煤化工是战略性产业,推进煤化工“十四五”发展,应从国家、地方和企业3个方面予以重视。他希望,煤炭工业协会和石化联合会继续深化传统合作关系,加强工作协同,共同为我国煤化工的发展贡献力量。
李寿生回顾总结了近年来现代煤化工发展历程,介绍了当前石化行业复工复产情况。他表示,在当前情况下,石化联合会与煤炭工业协会要一起携手支持和扶植煤化工的重点企业和项目;积极推进国家煤炭消费政策制修订;在重点化工企业煤炭保供前提下,促成企业间战略合作,保持煤炭价格稳定。他指出,“十四五”规划制定在即,石化联合会将与煤炭工业协会一起为我国现代煤化工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科学建议。
张宏介绍了煤炭行业复工复产情况,以及进一步深化对煤炭资源和煤化工产业发展的认识,并就与石化联合会对接合作提出了建议。
双方对接确定共同成立煤化工政策研究小组,就“十四五”煤化工发展规划、煤制油(气)消费政策、保障煤化工重大项目建设等进行深入研究,协同提出现代煤化工持续发展建议,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现代煤化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煤矿智能化创新联盟召开第二次理事会会议
近日,煤矿智能化创新联盟召开了第二次理事会会议。会议采用网络视频形式,联盟理事长、秘书长、27家理事单位代表参会。此次会议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等8 部委《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讨论了2020 年联盟拟开展的重点工作内容。
联盟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通报了联盟成立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和2020 年拟开展重点工作。自从2019年7月成立以来,联盟主要参与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起草工作,与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学部联合召开了“煤矿智能化发展论坛”,组织召开了煤矿智能化技术创新交流会,开展了成员单位的智能化规划咨询、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研究、煤矿智能化相关标准制定、《中国煤矿智能化发展报告》编纂等工作。2020年,联盟将重点推动贯彻落实《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与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学部联合召开“智能+绿色矿业发展论坛”,出版《中国煤矿智能化发展报告》,发布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成果,加快煤矿智能化相关标准制定,开展联盟成员单位的专题需求技术咨询服务,组织召开煤矿智能化技术创新交流会,组织成员单位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与实践,开展煤矿智能化相关理论、技术与技能培训。
联盟各理事单位代表介绍了各自单位的煤矿智能化建设、智能技术与系统研发工作进展。联盟理事长刘峰总结发言指出,联盟的重点工作应该围绕贯彻落实8 部委《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展,尤其是近期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推动煤矿“新基建”和智能化发展。他认为,联盟成员单位应高度关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煤矿“新基建”是煤矿智能化的地基,智能技术与系统是煤矿智能化的“内核”,夯实“地基”和增强“内核”应是煤矿智能化发展的两大根本任务,其中煤矿“新基建”更为迫切;煤矿“新基建”可为产业基础再造提供机遇,能够推动煤炭产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煤矿“新基建”能拓展矿井资源利用空间,关闭矿井为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
联盟理事会表决一致同意正式发布联盟章程,增加安徽理工大学为联盟正式成员,委托中国煤科传煤集团设立煤矿智能化创新联盟网站共享平台。
未来联盟将加大智能化宣传力度,推动行业进一步更新观念、提升科技供给能力和加强智能化人才培养,并进行适度扩容加快构建煤矿智能化开放型生态。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炼焦煤专委会发布关于稳定焦煤市场的倡议书
4 月份以来,疫情对煤炭下游行业的冲击仍在持续,并且累积效应逐渐加强,再加上焦煤进口量大幅增加,加剧了国内焦煤供需失衡的矛盾,焦煤价格连续走低,煤炭企业销售压力增加,市场秩序出现混乱,行业运行面临极端困难的局面。为捍卫国家供给侧改革成果,稳定焦煤市场,积极面对行业挑战,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炼焦煤专委会发布关于稳定焦煤市场的倡议书。
一、实施减产措施。根据市场形势,按需组织生产,合理控制企业库存,为有效应对当前市场形势,建议各焦煤企业实施减产措施(自5 月1 日起,依据本企业一季度焦精煤日均产量,实施减产10%的生产措施,实施日期暂定至2020年5月31日止)。
二、坚守长协机制。严格遵守国家发改委对中长期合同的要求,按照2020年已签订的焦煤供需合同数量进行发运,坚持季度定价原则,坚决反对用户违反长协的各种做法。
三、树立底线思维。从控制风险着手,树立底线销售原则,不竞相降价、不相互抢占市场,高度防范应收账款和赊销的经营风险。
四、突出集群效用。中国焦煤品牌集群需突出行业领头羊地位,各成员单位要带头稳定市场,在控制产量、坚守长协、控制风险等方面积极响应倡议。
炼焦煤专委会将积极推动各焦煤企业响应本倡议,呼吁限制进口煤,并适时调整后期倡议内容,以维护焦煤市场平稳运行。
12家大型无烟煤生产企业关于稳定市场运行实施减量化生产的倡议
目前,无烟煤生产已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但由于下游需求受疫情影响,至今仍未能得到有效恢复,受此影响,无烟煤生产与需求形成严重错配,导致企业销售困难,库存快速大量累积,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严重影响正常生产。
按照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做好疫情防控、保证能源安全的同时,为稳定行业经济运行,避免资源能源浪费,无烟煤主要生产企业达产共识,联合倡议加强自律,维护无烟煤市场平稳运行。
根据无烟煤行业实际运行情况,倡议举措有以下3 点:
1.为调整市场供需平衡,无烟煤生产企业即日起各企业在当前产量基础上减产10%,减少库存量,落后产能应退尽退,解决供需失衡矛盾,使行业经济运行回归稳定,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2.稳定市场销售份额,停止量价优惠及各种变相促销手段,按照合理利润空间定价销售,不允许为抢占市场而互相压价的不良市场销售行为,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3.无烟煤企业加强相互监督,坚持大局观念,团结一致,及时沟通,共同应对市场变化。
倡议企业有: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冀中能源邯郸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兰花科创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沈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昊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自然资源部关于申请办理矿业权登记有关事项的公告
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规定,自2020 年5 月1 日起,实行同一矿种探矿权采矿权登记同级管理。为做好矿业权登记管理服务,现就向自然资源部申请登记矿业权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自2020年5月1日起,石油、烃类天然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放射性矿产、钨、稀土、锡、锑、钼、钴、锂、钾盐、晶质石墨14 种矿产的探矿权采矿权新立、延续、变更(涉及变更矿种的,以变更后的主矿种为准)、保留、注销登记以及划定矿区范围均由自然资源部办理。
二、自然资源部2020 年5 月1 日前已登记的其他矿产探矿权、采矿权以及批准的试采、批复的划定矿区范围,其后续登记事项均由所在行政区域的省级或省级以下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办理。其中,煤、煤层气、铁、铬、铜、铝、金、镍、锆、磷、萤石11 种矿产的后续登记事项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办理。
中国煤炭学会等5家单位(机构)组建黄河流域煤炭产业生态治理技术研究院
4月17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服务中心召开第二批“科技服务团”启动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盟在线签约仪式。
这么做的时候,你需要一些帮助。让助手把球拿在空中,在你希望拍下它的地方提前对好焦,助手最好可以扔得准一点。把相机设为连拍模式,球一抛起,立刻按住快门。这种拍法需要不断试错,但只要拍下来了,就是值得的!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主任申金生,党委书记、副主任刘亚东,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党委书记刘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苏萍,陕北矿业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吴群英等领导讲话,榆林市发改委副主任周文军、西安科技大学副校长来兴平等共32 位领导出席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副主任楼伟主持。
会上,由中国煤炭学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榆林市发展改革委、陕西陕煤陕北矿业有限公司、西安科技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发起的“黄河流域煤炭产业生态治理技术研究院”等4 家协同创新平台签署了框架协议,此举标志着黄河流域煤炭产业生态治理技术研究院进入正式组建阶段。
刘峰理事长在讲话中指出,研究院今后要努力将黄河流域煤炭产业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作为发力点,充分发挥协同创新优势服务科技经济融合,争做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排头兵,把创新要素引向基层,助力地方提升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据悉,中国煤炭学会等5 家单位组建黄河流域煤炭产业生态治理技术研究院,目的是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国科协服务科技经济融合行动方案》要求,发挥能源科技专家服务团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助力榆林市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工作。
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5493亿kWh 同比下降4.2%
4 月17 日,国家能源局发布3 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
3 月份,全社会用电量5493 亿kWh,同比下降4.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52亿kWh,同比增长4%;第二产业用电量3750 亿kWh,同比下降3.1%;第三产业用电量702亿kWh,同比下降19.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88亿kWh,同比增长5.3%。
1~3 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5698 亿kWh,同比下降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67亿kWh,同比增长4%;第二产业用电量9971亿kWh,同比下降8.8%;第三产业用电量2628亿kWh,同比下降8.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932亿kWh,同比增长3.5%。
一季度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65%
分三大门类看,一季度,采矿业产能利用率为67.1%,比2019 年同期下降6 个百分点;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67.2%,同比下降9.1 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能利用率为67.8%,同比下降3.8 个百分点。
分主要行业看,一季度,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65%,食品制造业为61.4%,纺织业为67.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为69.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为5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72.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72%,通用设备制造业为69.6%,专用设备制造业为70.7%,汽车制造业为56.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6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70.9%。
湖南力争至2021年底将煤矿总数控制在100处以内
近日,湖南省应急管理厅、湖南煤监局、湖南省能源局联合下发通知,决定按照现有产能保留一批、升级改造提升一批、限期关闭退出一批分类处置30万t/a以下煤矿,促进煤炭行业安全发展。
至2021年底,力争将全省保留煤矿总数控制在100处以内。
湖南省目前现有煤矿149处。分类处置30万t/a以下煤矿,将按照“四个坚决、一个一律”原则。
即:坚决关闭9 万t/a 及以下煤矿,坚决关闭或者出清长期停产停建的30 万t/a 以下“僵尸煤矿企业”,坚决关闭30 万t/a 以下煤与瓦斯突出、安全不达标的煤矿,坚决关闭开采范围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饮用水资源保护区(简称“五区”)重叠且矿业权设置在前的30 万t/a 以下煤矿;凡安全、环保不达标的煤矿,一律不允许保留。
加快实施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力争到今年底前实现采煤机械化,所有保留煤矿均达到三级及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
按照自愿申请的原则,具备条件的煤矿于2020年5 月底前向县级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升级改造,确定升级改造的煤矿要立即停止生产,未完成升级改造的不得投入生产。
引导安全、环保等不达标煤矿关闭退出。2019年已纳入关闭名单尚未按标准要求关闭到位的煤矿和暂时保留的应急储备矿井,应于今年底前依法关闭到位。
引导资源条件不优、市场竞争力弱、限期不能实现机械化采煤、生态环境影响大的煤矿主动退出。
安徽淮南新发现特大型煤矿床 煤炭资源量达48.57亿t
根据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的消息,在安徽省淮南市潘集煤矿外围发现一处特大型煤矿床。
新发现煤炭资源量达48.57 亿t,均为优质炼焦用煤。此外,还探明煤系天然气地质资源总量近980亿m3。
这一成果有效地缓解了淮南煤田现有煤矿企业后备资源不足的问题,也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荣获中国地质学会2019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
该奖项主要表彰和宣传地质科技与地质找矿工作的突出业绩和重大发现。
候选项目单位覆盖高校及科研院所、自然资源系统、有色、冶金、石油、石化、海油、核工业、化工、煤炭、黄金和基层地质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