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微写作”架设初中语文语言表达和思维训练的桥梁

2020-01-09

课外语文 2020年24期
关键词:微写作语言表达情感

雷 玥

(江苏省无锡市清名桥中学,江苏 无锡 214000)

写作作为一种思想的表达和阐述,为现代社会的情感抒发提供了一种机会。一篇微写作的呈现,可能是基于对生活的感悟,或许是因为风景的陶醉,也可能只是想把生活留在笔尖。换句话来说,微写作更像是一个树洞,给予学生和教师一个感情交流的方式,它温柔得如一缕清风,缓缓吹过每一个人的心田。

一、营造向上氛围

基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经常是以教师命题或者按照教材要求来进行写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思维不能得到有效的开阔,缺乏一些真情实感的流露,更多的学生只是为了应付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去机械化地抄写,难以达到写作的训练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要改变一下原有的教学方式,尝试着让学生自由写作。

教师不对学生的写作思路进行限制,不对写作内容加以设定,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可以是散文、议论文、说明文,体裁不限,但是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写。

学生是有灵性的,当一切处于没有限定的时候,才会激发出学生内心的真正感受。自由是每一位学生都喜爱的,那照着这样的喜爱去进行教学,是否会让课堂多了散漫,少了严肃呢?答案是一定的,但是这样的教学才是最完美的教学啊,师生关系趋于融洽,甚至是一种朋友间的相处。学生更愿意在课堂中思考,同时也将情感表露在每一篇微写作里。通过自由,构建每一篇微写作的灵魂;通过微写作,架设情感交流的枢纽,让学生敢于进行语言表达,拓宽思维的厚度。

比如,在教学初中语文的写作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但要告诉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要有逻辑可言。自由写作,在于培养一种写作兴趣,营造写作氛围,并不代表可以胡编乱造,随意书写,教师也应当告知学生,认真对待。

二、扎根生活

艺术是对生活中情景的美化,是人们心中的愿望和理想,所以说艺术是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的背景是因为生活的开展,是源于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所以说艺术是在生活里的。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感悟,有的艺术作品就是在写生活,有的就是在表达心中的期待。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根实际,观察生活,不主观臆断,不凭空捏造,从生活的琐事中得到写作的灵感,从世间万物中明白人生的道理,再去到写作中,将这些感悟分享给每一个人听,那样的微写作读起来才更是一种美的享受吧!通过生活素材写出的文章,也会使学生记叙文的描写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其间还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感悟,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学《乡愁》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家乡的描写,写出对家乡的认识和感悟,回忆家乡里的特别。有了一定的情感铺垫,更利于理解余光中先生心中的惆怅和向往,明白大陆与台湾的密切联系。学生通过对家乡的微写作,强化了对家乡的情感认知,同样也提升了写作技巧;而这样的微写作,也使学习更加透明化,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中更有一种共通的感受。

三、微写作策略

(一)分步教学

许多学生对于微写作不知道该怎样去写,其实,刚开始,微写作可以通过仿写别人的进行练习。句子结构上,大体近似于仿写的结构;写作内容上,可以是一种对仿写内容的排比,总的来说,就是做到形似而神像。其次,还可以通过变换句中语句顺序来完成仿写,利用汉语言的多样性,进行语句的调整,句式的变换,做到灵活地表达自我的想法。

第一,学生可以先将仿写内容进行理解,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描写,可以加入一些想象和自己的创新;第二,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将句子进行拓展和延伸,为微写作增添一些生动和形象感,使仿写出来的内容更具有灵气;第三,学生要反复朗读,读懂仿写内容的逻辑,学习它的精妙之处,吸收句中的好词好句为自己所用。这样,基本一篇微写作的仿写就完成了。

比如,教学《写出人物的精神》时,教师可以先找一篇范文让学生进行仿写,依照仿写步骤,将文章写出来。其间,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教师要积极地指导,帮助学生一起完成仿写。通过仿写,学生在对优秀作品实现借鉴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提升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分类指导

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大体上可以分为:微诗歌、微评论、微散文、微应用等。初中学生在学习中主要是以记叙文的描写为主,所以,微写作可以主要针对记叙文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

例如,教学《抓住细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段式的描写,可以是针对学生观察到的某一个人物的外貌进行详细的说明,还可以是对课本中某一篇文章的某一段落的感悟。总之,引导学生在细节上进行微写作,通过细腻的笔触表现人物特点或者情感。微写作中还可以加入修辞手法,为段落的丰富性提供技巧,构造有血有肉的表达。

通过分类指导,实现阶段化的训练,一点一滴地将写作技巧教给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指导,为每一次写作教学创新,给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的享受,致力于让学生爱上写作,倾心写作。相信每一次微写作的背后,都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对学生自我创作的一种肯定,也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充满了民族的骄傲自豪感。

(三)读写结合

很多初中语文教师都存在这样的一种困惑:学生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已经感到非常紧张了,很难再挤出时间进行微写作。该怎么办呢?其实,就像世界上的万物都是相通的,阅读和写作也同样相通。教师不一定必须要让学生每天都进行微写作,可以选择让学生每天进行一段美文的朗读,一周进行一次微写作。通过读写的结合,学生在积累后,再进行写,微写作的质量一定会得到提高。

比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前的一周都进行风景类文章的朗读,课中,引导学生互相分享自己读到的风景,可以是小桥流水旁的一座茅草屋,可以是为世人惊讶赞叹的恢弘巨制,还可以是天刚亮时,天边泛起的白色涟漪。每一种风景都是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每一次欣赏都是一种美的陶醉。通过分享,进入课堂主题教学《紫藤萝瀑布》。课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风景写下来,作为一篇微写作。

学生之间的互相分享,是语言表达能力绽放的时机。每一次用心的交流互动,都是对微写作素材的一种累积,也是一次通过微写作架起的沟通桥梁。思维在交流中涌动,语言在写作中提升,每一次的读与写,都是一种核心素养的培养,期待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四)相互评价

每一次微写作之后,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评价,在教会学生写的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发现他人文章中的闪光点,能够让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有效的锻炼。另外,通过这样一个环节,还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在班级同学互相评价之后,学生还可以进行组内的交流。大家一起分享优秀的作文,指出优点进行学习,争取用在下一次的微写作里;对于那些不太好的文章,勇于指出不足,帮助同学建立下一次的飞跃。每一位学生都进行发言,积极说出自己心中的看法,在相互评价中,完善自我的写作不足。

例如,在教学《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时,教师在学生写完相关的微写作之后,再进行同学之间的互换评价,最后进行小组讨论,组内发言。一系列的流程下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有所收获,都能得到微写作的提升。反复进行几次这样的相互评价之后,效果一定会越来越好,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也都会得到充足的锻炼。

四、及时获得学生反馈

每一次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主动询问学生的感受,可以通过随机挑选学生进行个别的询问,也可以进行匿名式的问卷调查。在了解学生的想法后,及时改进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创新,采取更适应学生、更加合理化的方式进行科学规范化教学,形成一套完善的微写作教学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主,注重课堂的教学氛围,体会学生情绪的变化,不同的课题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手段,合理设计微写作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造力,不断创新,探寻更高效更科学的教学模式。

总的来说,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开展微写作一定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创作中形成发散式的思维,为日后更高程度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理念,摆正心态,努力准备每一次课程的素材,以“微写作”架设初中语文语言表达和思维训练的桥梁,搭建学生喜爱的教学平台,创造出良好的文学学习氛围。

猜你喜欢

微写作语言表达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