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1-09赵金泉
赵金泉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洛阳 471099)
目前,国内很多高职院校财经类特别是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是学科课程体系,学科课程体系给专业课任课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多方便之处,财经专业课教师只要具备了学科专业知识,借助教材、课件、教案等往往就能很容易地完成教学任务。但由于这种学科课程体系对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整体性要求较高,各学科划分过细,往往造成教师知识面过窄,加之各学科课程之间又相互分离、彼此孤立,造成学习内容相互分离甚至脱节,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使学生在完成专业课学习甚至完成全部学业后,能够掌握极强的理论知识,不仅对会计知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然而,当给其一些会计资料,让其独立自主判断并处理完成一个会计主体的各项会计核算工作时,往往茫然不知所措,不知从哪里下手,不具备主要会计岗位的基本上岗能力。因此,需要加大实践课程体系,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掌握相应的专业操作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确保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相融合,以此弥补学科课程体系的不足,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成、学有所为,使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无缝对接。
一、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学大部分还是采用原来的教育教学思路与方法,按照事先设定好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进行理论教学,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如慕课、微课、课件、任务驱动法、行为导向法等,但没有从实质上改变和脱离原来的教学思路,教师在讲台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大讲特讲课程内容,而下面的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一点精神,对所学的内容在脑子里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理论课学完以后,开始进入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也就是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所谓动手能力,但教学重心并没有真正向实际操作方面转移,导致实践教学环节效果弱化;教学内容注重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讲解,过分强调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内容;没有按照财务部门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组织教学,致使实践课内容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高职院校在财会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二、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缺乏职业院校特色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以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模拟实训课、财务岗位实践等环节组成的课程体系,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过分强调知识的专业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理论知识和课程所占比重过大,与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要求和工作流程差别较大,模拟实训课程的内容是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其实是对书本理论讲解的延伸,实训课程主要是在相关课程基础会计、税收基础、企业财务会计、经济法等理论课程学完之后,根据某个或几个工业企业有关的财务资料和一个生产经营周期或一个会计期间的基本业务,采取模拟工业企业会计实务处理的教学形式,这种方式包括手工实账和会计电算化软件。这些模拟实训,实际上仍是在学校的会计模拟实训室或教室里用习题式练习方式进行,与工业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和岗位技能要求有较大的差别。
(二)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导致教学环节先天不足
在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任教的教师,按要求一般都必须是本科及以上学历,所以他们几乎都是高学历、高水平,当然也不乏高职称,按照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系要求,他们在大学学习期间更重视知识的理论学习,具有很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他们会财务分析、财务管理、战略布局、风险预估、预算成本等,但基于上述原因,他们的实际动手做账能力较薄弱,他们从大学毕业后,有直接进入高职院校进行教学工作,从一个校门进入另一个校门,没有经过实际会计工作岗位的历练。而在高职院校中,恰恰需要教给和教会学生的正是这些教师所缺失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就导致在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操作技能,不能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从而因教师自身的原因而导致专业课教学先天不足的问题。
(三)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导致学习环节后天不足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高中阶段有着很大的差别,高中及以前阶段的学习教育,主要是打基础、提素质,建立和确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在高职院校阶段,学生们所要面对的则是自己以后人生的设计和规划,自己所要从事和面对的职业和工作。他们在报考高校阶段选择所要学习的专业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比较迷茫,往往是看了学校的招生宣传、家长的建议、亲朋好友的推荐等来到高职院校的财会专业学习,而这些专业课在刚开始接触和学习的时候,往往比较生涩难懂,刚开始的专业课部分又都是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缺乏生动性、操作性,这样就使一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积极性,认为自己学不会,报错了专业等,缺乏学习的动力,导致学生学习环节的后天不足。
三、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一)按国家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和财经职业院校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和重构课程体系,加强技能培养
根据职业院校财会专业的特点和社会对财会专业人才的要求,其课程体系的构成应当充分体现出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和岗位需求,特别是对动手能力要求强的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建设,应当密切联系、相互配合,按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院校财会专业的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和建设。必须以社会需要和岗位需求为教学导向、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方针,强调课程体系的职业特点和专业性,建设课堂理论教学、实训实践教学、职业岗位需求教育相统一的教学体系。突出会计职业的技能型人才要求,以岗位职业能力和基本素养为设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真正符合会计岗位的要求。
(二)认真落实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让教师从课堂走向岗位,从理论走向实践
职业院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和实际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早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加以弥补,2016年5月11日,国家七部委联合发布了《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并于发布之日起施行。教师下企业实践,从跟本上解决了大部分教师从校门到校门,从理论到理论的瓶颈问题,解决了大部分职业院校教师课本知识强、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差甚至不知从何动手的问题,这也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断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职业院校教师只有定期到企业实践,真正参与实践工作,才能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和动手能力,才能把书本理论知识和岗位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弥补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之处,使教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言之有理、据之有例,大大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三)持续不断地提升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培养实用型人才
针对前面所提到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认同感,在教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时,让他们明确,任何一个职业都有其不可替代性,都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教师通过下企业实践后,也能形成丰富的专业实践知识和能力,在教课过程中能把专业理论和实践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再学中做、在做中学,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最后,要持续不断地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有机会在合作的企业里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熟悉会计工作岗位的每个环节,并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其在走出校门之前,就能够胜任会计岗位的工作,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