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经典文本品读的教学策略

2020-01-09何光玲

课外语文 2020年24期
关键词:柳妈祥林嫂整体

何光玲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第一中学,安徽 灵璧 234200)

阅读是一项需要技巧和时间的活动,文本品读能力的提升不仅仅需要以大量素材品读为保障,也要以技巧为工具提升效率。文本品读方法有很多,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将更加有效且简洁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提升学生的文本品读质量与效率。在面对经典文本品读时,如何通过好的品读方法实现更深入的文章分析与探究是教师需要思考的方面。因此在经典文本品读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我教学思想的创造性,以教学实际为基础、学生能力提升为目的、科学教学为原则进行经典文本阅读技巧的探究,让学生形成更加清晰的文本品读思路与体系,更加全面地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接下来,笔者将结合个人教学经验介绍以下几种相关教学策略。

一、寻找方法,规划步骤

品读不是一味地随机品读过程,而是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技巧由浅至深地进行过渡性深入分析的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对经济文本进行品读时,教师要教授学生相关的品读方法,并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文本品读步骤体系,让学生更有条理地、更有序地进行经典文本品读。

首先,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品读时所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因此每个人所适用的文本品读技巧也是不同的。因此要抓住所有人思维的共同点,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合理的品读分析层次,而不是以偏概全的固定呆板的品读方法。不论切入角度如何,文本品读步骤都应该遵循“局部—整体—局部”的顺序,即从文章局部获得信息、概括全文内涵、部分情感拆析。例如在品读《荷塘月色》一文时,笔者便要求学生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文章品读。首先,作者在文章第一部分讲述了来到荷塘的原因以及时间,并通过“颇不宁静”等词语奠定文章淡淡愁绪的情感基调。在第二部分中,作者又通过对荷塘周遭环境的描写强化情感表达效果。最后一部分仍旧以景物描写开头,并将其自身情感寄托于景物之中,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但却无法脱离的复杂的心理。通过对各部分的分析,学生能够回到作者通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倾向,也能够逆向地将整体情感倾向与各个部分对应起来,以局部到整体、再到局部的步骤顺序完成文章品读。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技巧,并按照合理的步骤进行品读,这样既实现了学生学习共性的统一,也满足了学生学习个性的差异。

二、上下结合,整体感知

文本是一个整体,不是相互独立的部分的组合,因此在进行文章品读时必须学会将上下结合,从整体感知。因此教师在教授文本品读时要培养学生阅读整体思维,引导学生在部分分析中结合整体,达到文本品读的整体与部分结合、文章不分离的效果。

首先,学生要明确文本品读的目的,即文章阅读的目的。接下来,学生需要带着这一目的对文章整体进行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能够实现这一目的的各个“条件”。最后,学生需要总结概括整体。例如在《祝福》一课中,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教学指导得出本次文章品读的主要目的,即人物情感以及形象的分析。接下来,学生则按照文章的写作内容以及人物出场顺序分别进行品读分析。在品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无论是本文的景物描写还是人物的情感变化描写都透露着一种压抑、悲惨的情感氛围。最后,学生可以将文章前后对祥林嫂人物形象、语言描写的差异进行对比,通过前后结合对比突出祥林嫂在封建社会压迫下的悲惨变化。通过这样前后结合整体分析的方法,文章的情感以及人物形象变化特点更加突出,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也会更加明确。

部分与整体是不可分离的两个部分,部分结合构成整体,整体意义分散于各个部分之中。所以结合上下、整体感知是学生品读文本的有效方法。

三、拓展延伸,深入分析

除了对文本主要人物情感进行品读外,其他人物角色的品读也尤为重要。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品读时,教师要将品读范围拓展延伸,让品读深入到文章各个角色中,实现文章深层次情感进行理解分析。

以《祝福》一文中的柳妈为例,这一角色虽然不是文章的主要角色,但其存在是祥林嫂变化的一大重要影响因素。从对祥林嫂产生的影响来看,柳妈既是同情祥林嫂的人,也是将祥林嫂推向深渊的迫害人。从文章中为地主帮工可以看出,柳妈也是与祥林嫂一样的在社会压迫下的劳动妇女。从文章中柳妈对祥林嫂的态度以及行为变化可以看出,柳妈深受封建社会迷信思想的毒害。通过品读柳妈这一角色,学生能够感受到封建社会思想对人们的毒害摧残,更加清楚地感受到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憎恨。同时,通过分析柳妈对祥林嫂的态度以及行为变化,祥林嫂遭遇的悲惨程度大大加强,更加突出了祥林嫂这一人物的角色特点。除此之外,笔者还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景物描写进行拓展分析,并引导学生通过景物描写的变化感受情感的变化。

通过这种拓展延伸品读的方法,文本中更多的元素能够得到发掘,整体情感表达也会更加强烈。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品读时,不应将目光局限在主要人物角色及故事情节的品读中,而应将品读范围扩展到各个人物角色中去。

四、实践练习,巩固成果

除了通过教材经典文本学习锻炼品读能力外,学生还应当抓住其他文本阅读的机会进行练习。无论阅读材料是否属于重点要求这些内容,学生都应当以同样的态度进行品读。

在日常阅读学习中,学生要学会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品读能力的训练,将练习渗透到日常阅读中去。例如在练习品读情感时,学生除了要注意文中对人物情感的直接描写外,也要综合考虑文章的景物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并通过使用在以往文章品读中所获得的技巧进行练习。除此之外,学生要对自我文本品读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品读过程中所出现的遗漏以及不足,及时找出导致错误产生的原因并予以纠正。通过不断地练习与改正,文本品读能力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实践出真知,大量的练习是提升能力并熟练技巧的唯一有效方法。因此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从行为上有所转变外,还要培养学生主动积极进行练习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习惯的驱动下进行主动练习。

五、经典鉴赏,提升审美

在高中经典文本阅读中,欣赏经典名著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力。在阅读经典名著时,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一是对于经典名著的选择,对于高中生来说,可以阅读一些更加积极向上或是励志的文章,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励学生勇往直前;二是在阅读过程中要多加思考,最好可以站在作者的角度,将作者的情绪代入自己的身上;三是要琢磨作者的用词和写作用意,通过简单的词句去推敲作者写作的用途,学习作者写作特点,鉴赏文章之美。

例如,《名人传》是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传达给我们的是一种乐观的态度,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三位伟大的人物被历史所铭记,他们的人生仿佛就是传奇。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有着各自领域成就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显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鉴赏作者的写作风格,之所以被称为名著,它和一般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在刻画人物形象和抒发情感方面有什么特色,去一点一滴地将作者的感情和文中人物的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去揣摩、学习和鉴赏,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名著阅读是一种有效提升学生审美力的途径。在经典名著阅读中,学生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并且要仔细琢磨,勤于思考,提高阅读能力。

六、结语

由上可得,学生文本品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入手,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样化的方法与手段丰富教学,让学生从多方位深入学习,进而达到有效提升学生文本品读及阅读能力提升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学生本身的文本品读能力与基础也对教师教学策略的采取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选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通过经典名著来提升学生的审美力。总而言之,经典文本品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提升学生文本品读能力也是教师必须实现的一大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柳妈祥林嫂整体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不可忽视的“局内人”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祥林嫂与二姑姑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