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中国视域下乡村振兴策略研究

2020-01-09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何明珠

河北农机 2020年9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美丽生态

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何明珠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核心问题,坚持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经济方能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以尊重自然为前提,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共同发展为基本目标,美丽中国建设实践充分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不再只包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经典论述,也包括继承者对其思想的进一步继承。发展这些生态理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指理论指导。

1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夯实乡村振兴的思想基础

教育作为理论发展和文明传播的有效途径,对乡村振兴有着积极的建设意义。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宣传引导作用。要加强农民文化素质培训。农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主体和获得者,其自身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建设效果。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农民思想教育,组织多种类型的知识讲座,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加强农民生态认知,用科学文化素质武装农民头脑,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更高更快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乡村振兴,是我国公民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乡村建设的主体不仅包括普通的农村百姓,还包括领导干部和城镇居民,而这些建设主体都应该成为生态文明的教育对象。教育是一种期限较长、影响较深的长期行为,目的是让每一位公民都可以自觉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因此生态文明教育具有全民性和终身性的特点。而正确、健康、积极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助于公民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习惯,不再以自我发展为中心意识,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同,从而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条件

产业结构不断进行优化和升级,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速度,可以有效地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不仅可以解决我国当前资源濒临枯竭、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也同样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形式的过程来看,美丽中国的建设过程和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也是我国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为改善我国经济转变的发展方式,加快美丽中国的建设速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2.1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

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生产废料可以转化为新的生产要素”以及“消费排泄物可以被农业生产加以利用”的观点,这与我国倡导的资源循环利用理念本质相同,使我国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污染气体实现低排放或零排放,加快生态经济的建设步伐。要完善净化技术,开发新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保证地区能源有效利用的同时,要尽可能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造福乡村百姓。中国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因此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利用新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我国农村青山绿水提供有力的保障。

2.2 促进产业结构生态化转型

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转型是指产业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使产业结构的变化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最终实现与自然界的其他组成主体和谐、共同发展。生态产业是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发展基础,构建新型产业形式,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等多种产业组合。要提前谋划,积极整合,加强不同产业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多方面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第一,促进农业向生态化产业进行转型,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生产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高效运转,并提高农业资源的生产效率,与此同时,保证农林牧渔等四项产业得到均衡的融合发展,最终实现生态产业的循环发展。第二,要充分挖掘不同产业之间的差异性和共同点,加强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结构,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济方式。

第三,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型农村经济形态,加强大数据农业监测、统筹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高科技农产品种植园区、农业科技孵化基地等,加强对农业、农产品的宣传推广,积极培育市场优秀品牌,多方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3 完善生态制度建设,强化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

3.1 建构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基础、全社会协同合作的生态制度体系

生态政治是指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列入政治问题中,提高自身的政治高度,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作为政治提升的重要考察目标之一,而不再是一项简单的保护治理工作。在美丽中国的建设过程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人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政府在生态政治建设过程中的主要角色是倡导者、实施者和监督者,因此要为社会公众制定合理的生态保护规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为强化乡村振兴的基本保障,政府加以扶持。总体来说,社会群体作为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最终受益人,在为生态环境的治理注入新鲜活力的同时,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力量。

总之,要将解决生态问题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政治任务,为生态政策、生态制度、生态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政治保障,完善生态制度的建设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3.2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

生态实现文明治理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建立科学全面的生态法律制度,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保障。从中国当下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实施现状可以看出,生态法制建设的原则性要求过多,可操作性相对较低。应该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符合当下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法规的可实施性,为此,首先要根据基本国情完善生态法制建设体系,弥补原有法律法规的缺陷;其次要建立严格科学的执法监督体系,对法律法规的执行进行监督,避免“以罚代刑”“量刑过轻”“量刑自由裁量权过大”的现象发生;最后,保障全体公民生态法制建设的参与权,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效果与结果享有知情权,以及保有申请环境补偿的权利,使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4 结语

多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伴随国家、经济、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呈现的主要特征与矛盾,制定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统筹考虑、通篇谋划的重要举措,对于改善民生、支撑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价值。乡村振兴建设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系统工程,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会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与新挑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乡村振兴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民收入渠道增多,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渐改善,为更高水平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现实保障。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美丽生态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生态养生”娱晚年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