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四三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20-10-15沈阳工学院杨玥

河北农机 2020年9期
关键词:我院竞赛课程体系

沈阳工学院 杨玥

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改变了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状况根深蒂固,并未真正聚焦以“学”为中心。

弥补了以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缺陷,解决了许多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综合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过于刚性的教学机制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政策顶层设计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研究背景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克服了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2)弥补了以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缺陷,解决了许多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综合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

(3)打破了一锤定音的考试评价格局,实现了以“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的转变,给学生的学习施加了无形的外力,激发其学习动力。

(4)扭转了教师教学理念陈旧的状况,推进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方法衔接不畅的问题,使现代信息技术与本科教学深度融合。

(5)克服了传统教学教师投入不足的问题,采取诸多改革措施促使教师增加教学精力投入。

2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1 转变培养理念,提出了校企双方协同发展的深度校企合作模式

转变教学理念,进一步巩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优化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构建以项目教学为主,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学以致用。沈阳工学院信息与控制学院的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适应我国社会对人才多层次的需求,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与华为科技有限公司、大连华信科技有限公司、沈阳云创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深度校企合作。

(1)依据社会、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内容,聘请企业高级职称工程师来我院授课。

(2)通过构建与企业的集中实践环节,采用企业化培训、顶岗实习、“企业二级学院”和“企业冠名班”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大创活动、学校重大科研项目和科技竞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且通过与企业进行产学研的合作,让部分学生参与企业的真实项目研发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2 确立了与学校发展定位相一致的“四个面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学校的总体办学思路指引下,结合信息与控制学院各个专业几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对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要求给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四个面向”指的是面向学科发展最新潮流、面向市场需求、面向社会实践、面向创新思维和创业知识,实现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的建设。

以物联网工程专业为例,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要求,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条件与教学、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建设。构建以物联网行业需求为导向、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项目为载体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项目驱动”的课程体系。建立“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校内培养与企业培训相结合、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为了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课程体系总体结构采用“3+1”结构,即前三年在校内培养,最后一年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

2.3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三方参与”大创竞赛全程化模式

为进一步提高信息与控制学院大创竞赛的参赛作品的质量,将大创活动融入日常的教学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信息与控制学院将创新创业竞赛融入教学过程,制定信息与控制学院大创竞赛全程化方案并进行有效的实施。“三方参与”指的是学生参与竞赛、教师参与指导、企业参加命题。我院请企业参与一些竞赛题目的命制,有效地将大创活动融入日常的教学过程,将每次竞赛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且召开优秀学生的经验交流会。

2.4 构建了以双创能力培养为主的“四个自主”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四个自主”指的是自主选教师、自主选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自主选合作团队、自主确定学习时间,主要指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以创新创业团队为突破点,提前完成毕业设计环节。信息与控制学院积极开展第二课堂,通过开放实验室,吸引更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学校成立许多创新创业社团,建立多个针对专业不同培养方向的专业训练项目,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专业教师,根据教师建立的专业社团,自主选择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同学们之间建立合作团队,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目标,将毕业设计贯穿于整个过程。

3 教育体系应用价值

本成果自2013 年开始于我院信息与控制学院各个专业进行改革,累计已有5 届学生直接受益。目前,沈阳工学院信息与控制学院所有专业的学生均采用“二四三四”体系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双方协同”相互渗透的深度校企合作模式、“四个面向”相互衔接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三方参与”相互结合的创新创业竞赛全程化实施方案和“四个自主”相互交叉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培养了“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擅做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近几年来,我院计算机类、电信类、电气类专业毕业生整体上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多家企业主动与我校建立长期的用人关系,学生的就业率逐年提高。

几年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工程教育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我院竞赛课程体系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