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垃圾分类现状及原因浅析
——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1-09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王玉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王玉
2020年6 月1 日起苏州将施行《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意见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坚强的法律支撑和保障。2020年4 月9 日,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同志提出要全面动员、全面参与、加快形成垃圾分类的工作合力,垃圾分类已被列为今年苏州市十大重点工作之一。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分类主体之一,所产生的垃圾若可以得到妥善地回收利用,相信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部分资源的浪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落实情况,以期针对分类现状提出建设性意见,提高大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和落实分类行动的意识。
1 调查基本信息
1.1 调查背景
截止到2019 年,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663 所,在校大学生约3934.67 万人。高校人口集中,加之目前快递业和外卖业的繁荣,生活消费品消耗量巨大导致垃圾产量多、种类复杂,这使得大学校园必然成为实施垃圾分类的主战场。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了解该群体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落实情况,将对整个垃圾分类工作起到很强的促进作用。
1.2 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网上问卷调查于2020年4 月1~15 日在苏州职业技术学院展开,基于年龄、性别、文理科等维度,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在苏州职业技术学院的6 个系部中随机发放问卷,并收取了828 名学生问卷。其中男生34.78%、女生65.22%,大一学生占了55.8%、大二占34.66%、大三占9.54%。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学生的垃圾分类认知
根据消费者行为模式“兴趣—需求—动机—行动”,在校大学生的垃圾分类行为的产生,来源于对日常垃圾分类意识,根据本次调查显示,对是否愿意垃圾分类的问题,86.11%的大学生愿意进行精细化垃圾分类,12.63%的大学生愿意认真考虑垃圾分类,1.21%的大学生不愿意参与垃圾分类。由数据可知苏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的垃圾分类意愿还是比较强的,但是后续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掌握知识比较有限,37.31%的大学生表示对垃圾分类只是比较了解,50.36%的大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模糊,5.45%的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完全不知道,6.88%的学生对此没关注过。垃圾分类知识获取途径的调查数据显示,90.22%的学生通过互联网,62.56%的学生通过电视,30.68%的学生通过报纸,32.97%的通过书刊杂志,只有9.3%的学生通过学校宣传和课堂教育了解。通过数据可知,高校在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教育方面存在不足。
2.2 校园垃圾分类引导
根据调查,高校日常的垃圾主要有几大类:第一是纸制品,包括快递包装盒和书籍、纸张等;第二是食物残渣,包括剩菜剩饭、水果果皮等、第三是有害垃圾,包括废弃的电池、过期的药物和化妆品;第四是废旧纺织物,包括旧的被褥铺盖、淘汰的衣物等;第五是其他垃圾,如使用过的纸巾、打扫后的尘土、破碎的玻璃碎片等。
大学生对学校垃圾处理的满意度一般,只有31.03%大学生表示对校园垃圾还比较满意,68.01%的大学生表示一般。在针对哪些途径可以促进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的调查显示,89.4%学生提出在醒目的位置放置分类垃圾桶从视觉上提醒人们垃圾要分类回收,82.7%的学生认为加大宣传力度与教育能提高垃圾分类意识,69.93%的学生认为将垃圾回收活动纳入先进个人或先进集体的选评标准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59.78%的学生认为树立垃圾分类典型更有利发挥模范引导作用。通过数据显示,校内分类垃圾桶存在着样式单一、无明显标识、不易引起学生分类投放的问题。校内垃圾分类制度方面,目前的垃圾分类制度主要靠物业人员的努力,需要提高全员参与的积极性才能保证垃圾分类的实效性。
3 现状浅析
高职生作为未来社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调动高校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并向全社会扩展开来,必将产生更加的扩散作用,这对垃圾分类工作将起到很强的促进作用。
3.1 以垃圾分类为抓手,提升高职生文明素质教育
2020年6 月1 日,苏州地区将全面强制推行垃圾分类,《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使生活垃圾分类进入公民素质培养的范畴,这项工作是系统而长期的社会工程,高职院校作为分类的主体,更加责无旁贷。通过在高职院校深入垃圾分类环保理念,引导、鼓励学生付诸实践,开展垃圾分类宣教活动,垃圾分类公益讲座、变废为宝创意手工展、每月垃圾分类之星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道德素养、文明习惯的养成,更能在推动垃圾分类中提高参与度,激发学生实践能力。
3.2 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高校可以将所在地出台的相关垃圾分类标准作为参考,再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加以修改,结合教职工和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制定严格统一的分类标准以适应学校这个特殊环境。同时为增加实际操作中垃圾分类的可操作性,可以面向全校师生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创意办法的收集,设计一套切合本校操作行之有效的分类回收办法。
同时完善责任和强惩制度,上海在2019 年7 月1 日强制实施垃圾分类,《条例》规定,个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200元,实施半年以来居民参与率100%,日常垃圾减量达到35%,更是出现了支付宝垃圾分类小程序、垃圾玩具热销等创意项目,朋友圈的各种垃圾分类段子也为垃圾分类增添了不少乐趣,习惯成自然,垃圾分类已经顺利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高校也应如此,安排专人专项负责,责任到人,惩罚分明。垃圾的分类、分类运输的每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规范,要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针对学生可以引入开发使用垃圾分类APP,学生对于不明分类的垃圾时,可以及时查询,学生严格遵守垃圾分类后,只需APP 填写,就能生成垃圾投放记录并获得积分,学校利用大数据管理平台记录学生宿舍的垃圾投放行为并有效监督,对于相应累计积分也可给予合适的奖励。
4 结语
进行垃圾分类是大势所趋,垃圾分类观念需深入人心,形成意识习惯是关键。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从身边小事做起,成为垃圾分类的主力军,努力推动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