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新媒体微信平台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路径研究

2020-01-09榆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慧

河北农机 2020年9期
关键词:思政微信课堂

榆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赵慧

随着信息技术与智能硬件的普遍化应用,微信平台已然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社交软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是高校学生,这也是实现线上教学的有利条件。对于在校学生来说,互联网平台与智能移动设备不仅是娱乐沟通的工具,也是帮助他们获取信息与知识的便捷性途径。微信平台的崛起不仅方便师生之间交流,还能帮助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对新媒体技术的交互,提升高校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中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的便捷功能,是实行现代化、高能化教育的基础。

1 高校教育开展思政教育的影响因素

高校教育隶属于高等教育的范围,对学生的教育不仅要做到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道德观念及素养的教育。因此,就需要尽可能地规避实行思政教育的制约因素,而影响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校方面。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部分高校以社会职业需求为教育导向,偏向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就业能力,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欠缺教育,造成学生智育与德育之间的失衡。第二,课程方面。相较专业课而言,思政教育课程属于公共必修课,而许多学生对公共必修课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一些学生认为专业课更能帮助自己实现就业或创业,而思政教育课程在短期内不能对自己的未来产生重要价值,就会产生应付心理。传统课堂所采用的传授式教学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思政教育课程无法发挥出思想教育主阵地的功能。第三,社会方面。目前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资料的途径多种多样,轻易又便捷,虽然辅助了学生获取优秀文化的渠道,但假如学生不能做到对信息的理智辨别,反而容易使学生建立不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学生实行思政教育,规范他们的学习行为[1]。

结合上述因素,可以得知高校的思政教育受到了多种环境的影响。高校的思政教育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拥有优良的政治素养与较高的辨别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将思政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 新媒体微信平台在思政教育中的优势功能

手机作为移动智能终端,是大众参与社会互动的重要工具,在诸多软件程序中,微信是高校学生生活与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移动应用程序。微信平台在高校的思政教育领域发挥着独特优势,帮助思政教育的实施更加立体,教育效果更加明显[2]。

首先,微信作为智能应用软件,具有较强的用户黏性。我国互联网络数据中心发出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至2018 年,我国微信朋友圈的使用率已经达到了87%,较高的用户黏性保证了思政教育在新媒体平台实现高效互动的渠道,为高校提供多元化思政教育教学模式[3]。其次,微信平台拥有较多的操作功能。微信不仅是一种即时通信软件,它还拥有订阅号、服务号等信息传达与在线服务的作用,利用小程序的互联功能将用户与相应程序相连接,帮助用户整合手机内的资源,创建便捷性服务体系。因此,通过新媒体连接功能,就能创建信息化的思政教育教学功能。

目前信息化教育教学软件的数量较多,且应用程序的内部功能较为完善,但是都需要其下载至手机端口,这对手机硬件配置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假如每位任课教师都使用不同的软件进行线上教学活动,那么学生需要下载相应数量的客户端,这严重分散了学生对课程的注意力。因此,微信平台利用小程序的形式为高校教育创造出了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方案,快速便捷的应用模式使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接受度有所提高,强化了学生在思政教育教学中的有效性与获得感。

3 微信平台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创新研究

3.1 运用线上课堂提升思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模式中,课堂教学依旧是教育模式中的主体。由于传统思政教育课堂通常采取的是大班制授课模式,所以难以对学生进行高质量、有效性强的课堂互动,未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在此影响下,将延迟收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由清华大学开发创建的“雨课堂”,把繁冗复杂的信息技术引入PowerPoint 与微信之中,具备互动性强、便捷度高的特点,适合应用于当前大班制的思政课堂上,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与创新,向思政教学课堂注入新活力[4]。

学生只用在公众号中找到“雨课堂”,并进行关注,就可以与老师进行线上课堂沟通,老师也可以利用程序中弹幕、投稿、答题等功能,对学生反映的想法与问题进行及时了解与解决。通过便捷生动的互动方式来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并帮助学生深化思政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线上课堂还能将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并在正式上课之前利用微信平台点对点的方式进行预习课件的推送;完成课堂传授后,老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完整的个性化报表、反馈数据等内容,使教学过程的评价更加客观,使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利用微信平台,线上课堂推动了传统思政教育在新媒体中教学模式的转变,帮助师生沟通更加便捷高效。将传统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思政教育的模式转变成以老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3.2 依托在线课程平台,创建思政教育资源库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人们接触信息内容的频率也不断增加。这一现状为思政教育创造了机遇,但也伴随着更为复杂多变的挑战。面对数量庞大、质量不佳的信息投递,不能单纯依靠思政课堂的教学,想要实现有效的思政教育,还需要对绝大部分信息展开甄别与整合,结合思政课堂中的理论性知识对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与行为规范进行正面引导。为实行健康有效的教学引导,部分高校设计了本校的线上课程网站,思政教育就可以依托此类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搭建适合本校育才模式的教学资源体系,创建思政教育的多元化平台[5]。

依托于新媒体平台,根据思政课程教材的类型划分为不同的专题区块,将互联网中的信息进行筛选,从而引入归类完毕的专题板块中,并以文字、图像、视频等形式上传至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素材。同时,可以将优秀的思政教学成果进行上传,如演讲视频、调研报告、教学课件等,为学生提供精选的思政作业,利用公共平台为学生创造优质的互动。

4 利用微信平台,打造综合性思政教育平台

微信中的公众号具备群发消息、自动回复、留言互动等多项功能,其中包含服务号与订阅号这两种类型。关于高校的思政教育,微信平台的订阅号功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公众号平台能够对菜单进行自定义设置,并在不同的菜单中创建与之对应的推文素材或网址的链接。以上描述的线上资源库借能够利用菜单功能实现微信平台与网络网址的链接,学生获取资源更加高效便捷;在线上思政教育教学中,使用最为频繁的就是即时推送功能。教师可以将时政热点、政策方针等相关内容即时推送至学生端口,对学科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辅助,学生也可以就自己的观点与问题在消息下方进行评论,老师在接收到学生的反馈后,就可以展开点对点的解疑答惑,以此鼓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表达,提高学生在思政课堂中的积极性,也方便教师对学生及时地、正面地引导。

微信公众号是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平台之一。首先,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可以推送优秀实践教学成果,扩大实践教学的传播力;其次,创建一个由学生来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力,经过学生创新化的编辑、排版之后,将相关资料进行推送。在学生运营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思政教学内容的理解,更促进了学生的动手能力[6]。

思政教育不是单一、短暂的教学活动,更不可能产生一蹴而就的教学效果,而只有经过长期的、深入的思政学习,才能不断对自身思想道德水品进行提升。而微信公众号就可以当作课堂外思政教育的延伸,当学生进入社会后,依然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中思政教育教学内容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

5 结语

综上所述,处于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多元化的新媒体平台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信作为应用广泛、功能齐全的线上软件,能够将新媒体技术与网络平台进行结合,创建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相互关联的重要载体。基于微信平台,创建以线上教学为主,互联网资源、微信中各项功能为辅的思政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一方面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另一方面加深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使高校思政教育更具实效性与立体性,使思政教育内容更具传播力与影响力。

猜你喜欢

思政微信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美在课堂花开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