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勤服务中管理育人体系的构建要点探析

2020-01-09黄贤武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后勤管理者育人

黄贤武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管理育人是高等学校后勤工作的管理职能之一,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工作改革中提出“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和目的,即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生活服务;服务育人,管理育人。高校后勤工作具有教育属性。校园环境是潜在的课程,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对学生严格管理、教育是后勤职工的一项重要职责。那么,如何实现管理育人,作为高等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思考。

一、后勤服务管理育人要架构好“四梁八柱”,打好基础

所谓的后勤服务管理育人的“四梁八柱”,指的是后勤管理制度建设,一套系统全面的管理制度,是构建好整个管理育人体系的基础,这就像建筑中的框架,决定着管理的风格、执行方式和成效。因此,如何制定好后勤服务管理制度,是关键所在。

1.后勤制度建设要全面细致,涉及到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高校的后勤管理制度要充分考虑到后勤管理的方方面面。从整体上说,后勤管理包括财务管理、财产物资管理、基本建设管理、房产管理及维修、水暖电气管理、膳食管理、医疗卫生管理(包括心理健康管理)、公寓管理、其他服务管理(社会接待服务、生活服务、安全服务管理等)以及后勤服务经营实体管理等,内容庞杂,涵盖面广。因此,后勤管理制度要有全局观,要全面覆盖,细致到位,制定制度时要通盘考虑,不能互相矛盾,更不能笼统模糊,要在充分调研、细致了解的基础上,制定意义明晰、责任明确、措施得力、切实可行的制度条款。

2.后勤制度的制定要立足实际,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人文关怀。高校后勤管理不同于企业和社会,它所服务的对象主体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青年人共有的青春热情、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等共性,也有因生活环境、生源地、成长环境、性别差异等形成的不同个性。后勤管理制度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充分贯彻“立德树人”思想,注重以人为本。后勤制度的制定不是为了方便管理者,其根本宗旨应该是服务被管理者——广大师生。因此,从内容与形式上,制度的设定都要考虑到如何方便服务对象,尽量避免程序复杂、形式繁琐,提倡简捷明了,方便快捷。

3.后勤制度的建设要和高校其他制度建设形成协同关系,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高校的育人功能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高校的四大职能、“三全育人”理念,都是统一在一起的。所以,一所高校的后勤管理体系,要统一在高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与办学方向之下,统一在一所高校的大学精神、大学章程之下。后勤管理体系要和教学体系、科研体系等相互呼应,协调一致,彰显办学特色。

4.后勤制度的建立要合乎法律法规,体现道德要求,贯彻思政要素。大学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地区,它是象牙塔,但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世外桃源。其所有的活动,都要与社会紧密相连,体现一个国家与民族的道德与法律要求,其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所以,管理者在制定各项制度的同时,要挖掘出管理过程、管理环节中的德育因素,体现“育人”“树人”目标要求。

二、后勤服务管理育人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队伍,高效运转

如果说制度的建设是后勤服务管理育人的 “四梁八柱”,那么,后勤管理队伍则是整个管理育人体系的建设者和维护者,关系到整个体系的运转与实效。可以说制度是一种工具,如何利用好这个工具,发挥好这个工具的作用,重点在使用者的素质、能力与态度等。

1.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知识要求

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力,包括研究能力、交往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合作能力、适应能力等,同时还要具备必要的基础素质,如健康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较全面的人文素质、活跃的思维素质、现代的管理理念、良好的个人品格等,当然,专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管理学知识、必要的生活知识、卫生健康知识等也是管理人员做好工作的基础。高校的后勤管理者,要善于通过自主学习、培训等方式,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升能力与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有效地掌握大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心理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2.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要求

后勤管理头绪多,事务性特征明显,这就要求作为后勤工作人员,要养成团结协作能力,相互帮助,优势互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发挥好每个人的能力和才干,努力贯彻执行管理制度,以良好的精神面貌体现管理者的团体形象。更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树立一切从学生利益出发,科学合理处理好个人与工作的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要有奉献精神,担当意识,要真正从培育人才的角度出发,勤劳务实、踏实肯干,创新工作方法,放得下身段,弯得下腰,树立服务意识,耐心细致做好工作。

三、后勤服务管理育人要善于借用外部力量,形成合力

后勤工作由于事务繁杂,很多都是 “背后”工作,做好了没人理解,做的时候又容易得罪人,有些大学生桀骜不驯,无视管理制度,也不听工作人员劝阻,甚至还借口“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来显示个性。也有的大学生对后勤管理漠不关心,根本无视制度的存在。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管理者在工作中,注重一些方式方法,善于利用一些外力,达到工作目的。

1.做好舆论宣传

完善的制度也要有理解接受的过程,再微小的服务也要有人理解。所以,后勤服务部门在发挥好管理育人职能的时候,要注意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把制度制定的理由与目的,后勤管理的辛劳与成效,广泛向服务对象进行宣传,以争取他们理解,消除他们戒备心理,减少工作的阻力与障碍。特别是有些日常行为规范、安全防范知识等,没有广泛的宣传就难以深入人心,使人警醒。同时,针对一些人的错误言行和做法,也需要通过舆论的力量,让人明白错误的根源所在,以正能量的冲击消除负面影响。

2.善于运用好法律法规

要加强对大学生们的法制教育,通过学法守法用法的宣传,一方面使大学生们养成遵纪守法意识,自觉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另一方面,也通过教育,让大学生们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3.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大学生的成长总是在一定的具体环境中完成的,要善于发挥环境的作用,做到环境育人,这个环境,不仅仅是学校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校风教风与学风,还在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要有意识地做好学生家庭工作,实现家校互联互动,为学生成长助力;也要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让学生了解社情民意,体会社会主流意识,弘扬社会正能量,同时引进社会力量,把社会上知名学者、名家大咖、先进人物、典型事例引进校园,作为育人方式和内容的有效补充,最终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发挥合力,培育人才。

四、后勤服务管理育人要激发自主管理,巩固成效

自发地接受管理,自主地进行管理,是每个管理者都想达到的目标,也是达到育人目的的最好方式,那么,如何激发大学生们的自主管理意识,自发进行自主管理,不防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建设好后勤管理中的高校学生组织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发展兴趣、提升能力的好助力,同时,也是让他们实现自主管理的好渠道。后勤管理要有意识地引导好学生会、宿管会、校卫队,志愿服务队等具有较强自主管理的学生社团,让社团成员发挥作用,参与到后勤管理的具体工作中来,变客体为主体,从被管理者变为管理者,从而实现自主管理的目的。这也有助于他们理解管理制度的目的,体会管理者的用心。

2.激发被管理者主动参与管理、接受管理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积极开展各类学生评优评先活动,以成就感激发大学生的向上向善意识,激发大学生们的“小宇宙”。通过教育,唤醒他们内在的道德意识,引导他们自觉规范日常行为,遵守规章制度,弱化强制印象,养成自律自强的意识和习惯,从而达到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觉同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作斗争的目的。

五、后勤服务管理育人要注意理念与方式方法的革新,与时俱进

大学生思想更新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而管理者往往多年不变,这就要求学校层面的教育者管理者也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主动创新育人理念与管理方式,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1.线上线下管理并进

当今社会,互联网、大数据、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后勤管理者,也要主动适应时代的变化与发展,探索新技术在后勤管理方面的应用。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好传统线下管理的优势,比如面对面谈心,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查寝制度能及时发现隐患,把事态控制在萌芽状态等。同时,也要积极发挥线上管理的优势,利用好互联网、自媒体、APP、监控网络等,把新技术产品变成管理的工具,更好更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掌握动态,实时分析总结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办法,消除可能影响学生成长的不利因素。

2.全方位的网格化管理

借鉴社区先进的管理方式,实现网格化管理,合理设置网格员(宿舍长,楼长、卫生监督员、安全护卫员、心理健康员等),实现管理层次化、细微化,专门化,充分了解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行为,掌握大学生们的细微动态,贴近管理,贴近服务,以和谐的方式实现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引导。同时,可以从时间与空间方面实现立体管理,从时间上,可以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维修服务、医疗服务、安全保卫、心理辅导等,从空间上,实行校内教学区、生活区、实验实训区划片管理,校内校外联动管理,如与辖区公安部门、消防部门、交通部门、工商管理部门、校园附近社区等,实现信息共享,扩大空间管理的范围。

3.思想与心理辅导激发活力

充分发挥好辅导员、安保员、心理疏导师等的作用,实现思想引导、安全教育。心理疏导进宿舍、进课堂、进头脑,充分保障学生的身心安全。同时,做好重点人群的跟踪防护工作,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

4.静态与动态管理结合

人的思想行为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管理人员既要做好管理制度贯彻执行的静态管理,也要开展学生动态的调查研究、分析预测、应激预警等动态管理。各项工作有计划、有运行、有总结、有反思,形成一个完成的运行过程,循环管理,不断总结更新修订,不断提高。

六、结语

后勤服务管理育人体系的建设是“三全育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基础性工作。虽然当前不少高校在这方面还存在着诸如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作风生硬等问题,但只要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积极主动开动机器,时刻反思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不断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就一定会使管理育人的成效显现出来,也会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育人经验,更好地发挥高校的职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猜你喜欢

后勤管理者育人
请别拿管理者的标准要求员工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煤炭企业后勤创一流对标管理研究
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能力生成探究
窗口和镜子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从孔子的管理思想谈管理者的自我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