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

2020-01-09廖鑫欣

图书情报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旅图书馆融合

廖鑫欣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南宁 530022)

1 背景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指出,全世界旅游活动中约有37%涉及文化因素,文化旅游者以每年15%的幅度增长[1]。2018年3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被形象地誉为“诗和远方”的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将旅游和读书视为相得益彰。在新时代条件下,我们越来越体会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现了文化发现创造价值与旅游体验分享价值的有机结合,是水到渠成、大势所趋[2]。第三代图书馆强调“空间”、“共享”,将图书馆打造为“第三居室”,很多地区公共图书馆打造“城市书房”“共享书房”,以此为契机提高了馆舍设计感、丰富服务方式和方法,因此成为“网红”、“打卡圣地”、“地标建筑”、旅游目的地,更是说明在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旅游属性逐渐显性化,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拥有更宽敞的馆舍、更丰富多元化的馆藏资源、更先进的信息技术、更人性化的服务,“读者本位”理念日益深化,吸引力不断提高,与生俱来与的文化属性和后天逐渐显露的旅游特征使文旅融合下的公共图书馆更加有为和有位。

我国公共图书馆举办展览、讲座、建立创客空间、视听室的实践从某些角度来说也蕴含着旅游属性,文化是这些实践的前提和内涵,旅游是这些实践的载体和表现形式,通过依托总分馆建设,打造与旅游景点相应的主题分馆、或是直接与景点、酒店合作设置服务区休闲区、与博物馆建立共同体提升文化内涵和旅游吸引力等等公共图书馆主动或者被动地开始文旅融合探索与实践。对现有的实践总结归纳,特别是有意识地以文旅融合为理念进一步研究公共图书馆领域中文化属性与旅游属性多维度、全方面的融合方式与方法,为开启文旅融合下公共图书馆发展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价值

在知网CNKI 以“文旅融合”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截止到2019年6月18日,可搜得结果445 条,最早始于2010年王小颖的《文旅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战略与系统研究》,2011-2015年五年间年均论文发表量不足10 篇,2016、2017年两年呈上升趋势,年均论文发表数44.5 篇,到了2018年呈井喷式发展到151 篇,这说明随着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文旅融合”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具体涉及到“图书馆”方面的研究较少,王世伟[3]从“食、住、行、游、买、娱”6个方面勾勒了公共图书馆文旅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路线图;鄢莹[4]从研学旅游、民宿图书馆、网红图书馆等典型实践代表,提出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共图书馆需要处理好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与商业性、基本服务与延伸服务等基本关系。金龙[5]从研学旅游的角度提出将研学旅游服务纳入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业务范围内、打造服务品牌、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并探索文化与旅游机构的合作模式。宋微[6]提出根据尊重规律、因地制宜、稳中求进、鼓励创新的文旅融合发展总要求,尝试探索公共图书馆的未来发展之路。本文以浙江省为例,通过介绍该省公共图书馆近年的一些文旅融合实践,提出合作融合、改造融合、阵地融合、角色融合等四种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方式。

3 浙江省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条件

3.1 充分发挥旅游大省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调查,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 亿人次,同比增长7.6%;实现旅游收入5 139 亿元,同比增长8.2%[7]。总体消费增速高于游客人数增幅,表明游客更愿意在旅游产品上多消费。其中,参观图书馆的游客比例达40.6%,图书馆热度升高体现了大众对文化消费的更多需求,公共图书馆也顺应着这股浪潮,不断转变服务方式和充实服务内容。

根据浙江统计年鉴(2018年)显示,2017年浙江省旅游业发展情况:国内旅游人数62 868万人次,收入8 764 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国际旅游方面,2017年入境旅游者人数达1 211.7万人,旅游创汇收入827 600 万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4%。文化产业影响力指数位居全国第 3 位,综合指数和生产力指数位居全国第 4 位,“四上”文化法人单位 5 675 家,其中影视制作机构 2 833 家,上市公司 38 家;营业收入 9 372 亿元,增长19.4%;其中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营业收入 2 012 亿元,比上年增长0.25%;文化及相关特色产业增加值 3 580 亿元,增长12.1%。这说明文化与旅游产业分别发展成为推动浙江经济发展的万亿产业之一。[8]

3.2 浙江省公共图书馆整体发展程度高

根据浙江统计年鉴(2018年)显示,截止2017年,浙江共有101 家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3 607 人,总藏量7 813 万册件,实际使用建筑面积108 万平方米,阅览室坐席数6.9 万个,在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评上“一级图书馆”81 个、“二级图书馆”4 个、“三级图书馆”10 个,上等级率高达95%,这说明浙江省公共图书馆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区域性差异相对较小,行业总体发展程度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4 浙江省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方式

4.1 合作融合

“合作”,《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释义为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9]525。维基百科中又称“协作”(英语:Collaboration)是指一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团体作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交集或在一起共同工作[10]。合作的前提是有同一个目标,合作对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团体。特征是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公共图书馆领域的合作融合是指以特定的主题为依托、组织建设为平台,从规划初期就与相关机构合作,从场馆到资源实现深度融合。特征是主题或目标共有且明确、整体规划、整体运营,融合程度较高。

4.1.1 与社会力量合作融合 杭州图书馆李白诗词主题分馆由杭州图书馆与浙江书苑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李白餐厅共同打造,是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背景下主题图书馆建设方面的首次实践探索,是以合作为文旅融合主要方式的代表馆之一。该馆围绕李白诗词主题,拥有《古诗源》《唐宋诗学与诗教》《太白别传》等藏书2 万余册,诗词类书目的数量占到了藏书总量的30%以上,甚至是当年李白斗酒写下的诗百篇均有入藏。李白餐厅一楼是咖啡馆,可以借阅图书,品咖啡,小憩聊天。餐厅二楼是吃饭的地方,一楼和二楼以旋转楼梯为连接,很有情调,一开业就吸引了很多市民、读者和游客前来“打卡”。该馆与杭州全市公共图书馆四级服务体系互联,实现通借通还,不仅创新了公共服务模式,还丰富了杭州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方式、渠道、类型,对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多触角、全链条的深度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4.1.2 与文化机构融合 拱墅区位于京杭大运河最南端,运河文化对其影响较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拱墅区图书馆,坐落在运河文化广场,面积3 000 平方米,于2007年正式开馆。该馆除了承担区级公共图书馆的一般职能外,还作为运河文化主题图书馆充实着杭州主题图书馆的队伍。值得一提的是该馆与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的特殊关系,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正式开放的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与拱墅区图书馆同处一楼,通过共享人才、馆藏、活动、场地、服务对象等方式,两馆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建立了密切合作的关系,因此被称为“图博综合体”。通过两个主营文化单位的融合,“拱墅区国图综合体”丰富了馆藏的数量和种类,使读者和参观者在观看博物馆实物的同时,可以通过查阅、借阅相关图书等方式拓展对运河文化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该综合体的吸引力,实现其内在旅游价值。

4.2 改造融合

“改造”,《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释义为1.就原有的事物加以修改或变更,使适合需要;2.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建立新的,使改造适合新的形势和需要。改造的特征是修改或变更原事务,以适应新的需要[9]418。公共图书馆领域的改造融合是指利用现有的优势,如历史方位、资源等,通过改造或者升级,实现融合。特征是对已有资源或优势进行有目标性的改造或升级。

德清县图书馆莫干山民国主题分馆坐落在景区民国风情小镇内,为德清县图书馆的首家特色分馆,与县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系浙江省文化厅第三批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书香德清——以乡镇特色分馆建设带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体系”之一,是保存借阅民国文献资料、交流研讨民国文化现象的理想场所,是环莫干山区休闲阅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该馆于2016年3月19日开馆,建筑面积 360 平方米,馆舍是由民国时期著名政治人物黄郛创办的莫干小学礼堂基础上改建而成,主体建筑建于1932年,现藏有1 万册与民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相关的书籍以及海量民国期刊数据库。该馆舍历史悠久且主题馆藏丰富,通过改造升级,与景区实现深度融合,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提高了该馆的资源利用率、提高了阅读活动参与度,为景区带来了“人气”,也为自己带来“名气”。

海宁市图书馆自助书香驿站西山公园点建在有百年历史的海宁老硖石站旧址上,以老火车为主体,打造成了满载书香的图书馆。该驿站提供图书2 200 余册,其中儿童读物800 余册,基本涵盖所有类别;内设有电子书借阅机,可免费下载3 000 册电子书,内部采用智能化节能供电系统,照明、空调等自动控制系统,读者可以用读者证、市民卡甚至身份证直接“刷卡进门”。将火车改造为馆舍,火车卡座成为舒适的阅读坐席,从形式上、内容上都极大丰富和提高了阅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使该馆的旅游属性从形式上、服务上都不断显现。

4.3 角色融合

角色,《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释义为1.戏剧、影视剧中,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2.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特征是保有某种类型[9]712。公共图书馆领域的角色融合是指在保持自身特色、资源不变的情况下与其他旅游资源融为一体,角色融合的灵活性比较高。

古越藏书楼,是我国图书馆史上最早对公众开放、第一家具有近代公共图书馆特征的藏书楼,1931年,“古越藏书楼”改为县立图书馆,今为绍兴图书馆分馆[10]。绍兴市人民政府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以世界遗产标准保护利用古城,认真实施古城保护利用条例,进一步疏解非古城功能,加快推进“阳明故里”“鲁迅故里”“古城北入口”改造提升,开工建设绍兴饭店二期、“风越里”一期工程,修复古城风貌。”[11]进一步修复古越藏书楼,将周围的民居拆除改造,联合周边的大通学堂、范文澜故居、刘宗周故居等,打造“阳明故里”旅游大片区。古越藏书楼将成为该旅游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以公共图书馆的角色为读者服务。

4.4 阵地融合

此处的阵地指场地及活动、服务范围。“场地”,《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中多指供文娱体育活动或施工、试验等用的地方。公共图书馆领域中的阵地融合是指以场地为融合的切入点,将公共图书馆与旅游服务机构有机结合[9]1665。此类融合以阵地为依托,方式简单,但粘合度较低。

4.4.1 阅读+酒店模式 海宁市图书馆24 小时自助书香驿站钱江君庭酒店点凸显“阅读+旅游”的特质,展现了海宁市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方面的率先尝试。该馆于2017年1月15日启动成立,是嘉兴地区首家入驻酒店的24 小时自助书香驿站,也是浙江省内率先尝试,是公共图书馆领域阵地融合的典型代表之一。该驿站在酒店大厅区域内,面积约80 平方米,藏书约2 400 册,值得一提的是,该驿站特别增加了海宁地方文献,将金庸、王国维等名家名人的作品也纳入其中,有利于方便入住酒店的游客了解海宁的名人文化、地方文化,成为阅读和文化传播的一个窗口。

4.4.2 阅读+特色小镇模式 特色小镇作为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新据点之一,目前浙江已建成省级特色小镇 114 个,其中富阳图书馆硅谷小镇分馆是一个以党建为特色和主题的图书馆,设有“硅谷·红书坊”,目前馆内有人文、社会、经济、历史、政治等书籍千余册,并开辟“红书坊”党建书籍专区和“清风角”党风廉政书柜。同时配有智慧党建一体机,内含1700 种党建数字资源。通过阵地融合,党建主题图书馆构成了硅谷小镇的有机结合部分。[12]

4.4.3 阅读+城市书房模式 温州城市书房企业申建的典型如梦多多小镇城市书房,由森马集团企业出资并提供场地,承担了书房的装修经费与日常开销,而图书馆作为文化场所的进驻也提升了商业区的文化品位,合作双方互利共赢。书房的设计也向社会广泛征集公益设计方案招募志愿设计师,采纳各种节能、高效、便民以及有创意的设计思路,如鹿城文化中心城市书房由法国设计师量身定做。在这些24 小时自助街区图书馆里不仅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也能作为阅读、旅游的新去处。

5 借鉴与启示

5.1 依托主题分馆、新馆建设等契机打造阵地融合

总分馆制是目前公共图书馆实现资源优势共享、拓展服务辐射半径、提高区域内读者服务效能的有力抓手,不论是旧馆升级改造还是新馆建设,都可以考虑以合作融合、改造融合、角色融合、阵地融合等方式,从分馆选址、主题、服务形式等方面着手与社会力量或者政府机构合作,优化公共图书馆的资源配置,提高社会效益,实现文旅融合。秦皇岛南戴河有一座面朝大海的图书馆,既是图书馆,也是值得一去的景点;福建下石村有一座桥上书屋,结合土楼建筑设计,获得过阿迦汗建筑大奖。这些图书馆不仅兼具实用功能,有趣的选址和建筑设计上的审美享受也是一大亮点[13]。通过提高馆舍的设计感来提高图书馆的吸引力,进一步将公共图书馆打造成一个集主题阅读欣赏、区域文化服务、旅游休闲餐饮三位一体的人文式文化场所。

5.2 利用现代化技术提升文旅融合效果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公共图书馆必须及时利用现有技术,提高行业的服务水平,以大数据分析、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机器人馆员、VR 体验、利用芝麻信用借阅等等创新的举措,提高了用户体验,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利用这些新技术、新手段,不断增强公共图书馆旅游张力和辐射效果,通过充实用户体验内容,创新体验手段等方式,如提高旅游信息服务能力、充实突出旅游特性的数字资源建设,突出旅游性质的阅读推广服务等等。

5.3 积极寻找公共图书馆文旅产业链的结合点

以文创产品为切入点,公共图书馆以自身馆藏资源甚至行业资源为落脚点,通过探索、整理、挖掘,以文化创新为依托,推动更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使文创产品不仅具有图书馆功能与内涵,同时兼具旅游属性。积极促进“图书馆+旅游”业态新融合,推动行业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锻造出文旅融合的新业态,依托信息科技,推进深度融合。最后,顺应大众对于文旅产业日益增长的需求,建立具有公共图书馆特性的文旅消费新机制,并不断改造升级,积极培育互联网服务、个性定制服务、用户体验服务、高科技智能服务等公共图书馆服务新热点。

5.4 做好顶层设计注重文旅融合的实际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过程中应避免过分强调外观设计而忽视图书馆的功能布局,同时更要注重融合的内涵与实际。特别是在阵地融合中如何提高粘合度,如“拱墅区图博综合体”,更趋向于资源整合,在空间格局上还是各归各的陈设。运河文献虽然是两馆整合的纽带,但丰富的文献资源未渗透进馆藏藏品的知识介绍中,参观者还是匆匆浏览一遍馆藏便离场,与真正意义上的大空间、大资源融合还有一定差距[14]。因此,做好顶层设计是公共图书馆文旅深度融合前提与基础,上级及相关主管部门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好分析与设计,避免形的融合。

5.5 注重文旅融合的内涵与外延的和谐发展

浙江省很多公共图书馆本身就是旅游打卡胜地,有建筑本身就是景点或景区的,如德清县莫干山民国图书馆、绍兴图书馆分馆古越藏书楼;有根据主题确定选址从而加持旅游属性的,如杭州图书馆佛学分馆,该馆毗邻天竺三寺、灵隐寺等佛教圣地,依托大景区的佛学环境,由政府出资租用景区内一座典型江南民居结构的馆舍建设而成,馆内读者除了阅读,还可以参加沙龙、讲座、小型展览等活动,或研习翰墨金石,或感受禅修禅茶,体味中华博大文化。这些公共图书馆无论是选址,还是服务方式、活动内容,都充分体现了文旅融合的优势,实现融合的内涵与外延的和谐发展。

5.6 主动融入到全域旅游的大环境中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地方不可或缺的公共信息资源获取中心,在打造全域旅游中,在产业观光旅游的全景化、全覆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找准定位和融入方式,充分发挥自有优势与资源,与相关文化机构、城市地标、旅游景点、购物中心等合作,调动社会力量,为读者提供更高质量、更全面的阅读服务及体验。

6 结语

杭州推进24 小时开放型“杭州书房”建设。计划分三年在主城区繁华地段和县市中心位置、人流量大的区域,建设100 家左右的“杭州书房”,以图书免费借阅为主要功能,兼具数字阅读、影音视听、小剧场、休闲餐饮、文创产品等文化服务功能的小型文化综合体,营造满城书香的氛围。2019年,将计划完成35 家[15]。浙江图书馆离著名杭州西湖景区只有5 公里的距离,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深厚人文底蕴,有利于进一步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实效性。面对庞大的旅游市场,公共图书馆应发挥自身文化与旅游优势,不断凸显其旅游特质,发挥文化内涵,在文旅融合中有为又有位。当前,公共图书馆面临着最好的发展机遇,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公布;“全民阅读”连续五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图书馆广泛运用促使了新一代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大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亦迎来了更多的挑战,如何跳出传统思维,实现更高效、更深度的融合和发展,在现有实践的基础上值得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文旅图书馆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融合菜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