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创新研究

2020-01-09张心慧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育人理念信息技术

张 娜,张心慧

(铁道警察学院,河南 郑州450053)

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实践论在教育领域的演化,是以具体实践活动或项目为载体,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与知行合一的教育工程。在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管理、工作理念及工作形式发生了深刻变革,无一不经历着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创新变化,正在解构与重构原有工作生态环境。与此同时,教育信息技术也拓展着高校实践育人工作阵地,强化着工作成效,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创新发展。因此,应当立足于教育信息技术背景,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创新。

一、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时代价值

(一)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

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当下思政教育要重视实践性与理论性的两性统一,既要用科学理论做好知识教育工作,也要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树立鸿鹄之志。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番话,为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普遍良好,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状况总体来说相对良好,然而由于受到社会转型发展的影响,在实际中仍然存在着实践能力薄弱的现象,有知识少体验、重书本轻现实成为常态。青年大学生往往在纸面上成长,生活在一个相对缺乏实践与相对封闭的“象牙塔”,缺乏足够亲力亲为的实践机会。这样认知与实践相脱离的严峻形势下,学生的知与行相互分离,认知与行为存在反差。比如在手机使用方面,目前青年大学生对手机的危害之处与优势价值都有着十分清晰的认知,有着明确的价值判断,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往往缺乏自律,常常存在使用不当或者滥用等情况,不但影响着高校教育实效性与人才培养工作,而且也对身心发育与发展有着极大的危害。这就迫切需要一项集合思政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统一的教育工作,以通过实践体验反哺知识教育,强化现实实践感悟来反思与应对现实困惑,达到检验知识理论与真理的目的,实现知行统一[1]。而实践性是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显著特征,区别于传统课堂理论与说教教学的育人方式。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能够实现社会实践与理论教育的有机统一,把育人工作落细、落小及落实到具体项目与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而为学生提供活跃和谐的体验性教育内容,促进能力培养与知识学习的有效对接,帮助学生实现知行合一。

(二)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

从广义来讲,实践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实践即活动、生活与行动,能够教会学生做事与做人,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自主学习,拥有一颗追求上进与卓越的心。而高校育人工作的基石与落脚点也应当是实践而不是一味灌输,要让育人工程范围摆脱学校课堂与书本的局限,在具体实践中锻造与升华学生的态度情感、道德素质与知识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体会中收获美德、情怀与成长,坚定信仰并开放心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要培育能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就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近些年来,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体系不断推陈出新,不仅做好了促进青年学生知行统一、成为一个会学之人的基本任务,而且也不断与大学生思政教育不断融合,其通过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为抓手,不断培养青年学生的民族复兴担当精神与理想信念,增强青年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服务社会与人民的高尚情操,使得青年学生拥有着正确的政治走向与意识形态,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文化人才。由此可见,高校实践育人工作通过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确立正确价值观与政治认知,实现核心素养形成,提升社会责任感,坚定民族复兴信念,使得青年学生成为既能够满足社会建设需要的时代新人,也成为拥有远大思想抱负的社会栋梁。

二、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现实困境

(一)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理念滞后于教育信息技术倡导的新思维

教育信息技术背景下,“互联网+教育”的形式成为高校育人工作的主流趋势,传统实践育人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跨界整合与融合共生,形成了全新的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生态,推动着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理念革新与形式创新。从一定角度分析,教育信息技术下的高校育人工作理念,要继承与发展“互联网+教育”育人方式中蕴含的开放共享精神与跨界思维,以此应对教育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新挑战与新困难。可以说,教育信息技术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理念应从主体性朝着主体间性转化,整个育人过程都应当更加倾向于开放性和差异性。然而纵观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实践育人工作理念,相较于其他育人工作,显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一方面,部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理念仍然带有明显的自我主体性,仍然将传统社会实践与志愿活动作为主流工作内容,没有与当下青年学生网络化生存现状有机结合,出现大一统、搞形式及走过场现象,使得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出现趋同化。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缺乏互联网思维,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意识较低,无法充分发挥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与长处。

(二)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体系难以满足教育信息技术背景的新要求

在教育信息技术背景下,青年学生主体性日益增强,迫切需要符合其自身需求差异的实践育人活动体验与网络化平台资源,以此满足自身社会化需求与专业化发展需求。然而目前各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相对成效较低,工作水平与质量参差不齐。究其原因,一方面,工作模式相对陈旧单一,往往局限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与实习实训,还停留在表浅的形式,与产业对接松散,与专业融合深度与层次不够,或是沿用填鸭式等落后教学模式,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创新不足,存在重形式轻内涵、重育技轻育德等现象,难以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意识,造成了实践育人作用的弱化。另一方面,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机制相对落后,较难满足教育信息技术背景的新要求。当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在教育信息技术平台与工具方面的投入力度较少,实践育人工作运行机制不健全,致使高校实践育人平台管理混乱,各部门本位主义地开展工作;实践育人资源与机会利用率较低,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三、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创新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方法

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方法的创新,主要指结合现代学生学习特点与成才需求,围绕学生所需,运用新技术与新思路创新工作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管理方式与运行机制发生了实质性变化,逐渐由传统线下开展发展到线上进行,信息技术与实践育人工作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两者深度融合又相互促进。因此,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新形势,增强新时代实践育人工作的时代性与吸引力,高校应当努力构建信息化实践育人管理平台,深入推进实践育人工作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线上与线下双线管理,开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新局面。一方面,应当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组织管理,打造出全新的组织管理方式,实现组织管理的有序联动,有助于帮助学生获取精准服务,实现实践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应当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信息化改革,进而借助于大数据、新媒体、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打造系统化管理平台,提升实践育人工作管理水平。比如说,以高校教育管理部门为主体打造区域性信息交流平台,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部门联动协同,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互通。另一方面,也应当运用信息技术全方位布局实践育人工作新阵地,不断创新实践育人工作的载体与平台,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开创全新实践方式与新阵地。结合新时代青年学生特点,立足于实践主体移动互联网生活空间,革新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平台布局和运行理念,构建实践育人工作的智慧空间,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双向交互的工作方式,以此整合教育资源。比如说,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应当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的工作形式,努力实现虚拟网络与现实教育情境、线上与线下等全方位覆盖实践育人,充分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提升实践育人工作的效果与效益[2]。

(二)创新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与前提,理念创新既能够使得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事半功倍、有序开展,也能够使得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有的放矢、取得实效。教育信息技术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创新动力,从某种角度而言,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不仅是一场由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转型,更是一次由国家、政府及社会三方推动与谋划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技术深刻变革。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中,教育信息技术既能够让实践育人工作突破传统工作模式与理念的束缚,极大地提升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吸引力与传播力,同时也在重构着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内在关系,使得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范式与功能定位不断变革,为实践育人工作创新发展与管理带来了新理念与新思路。毫无争议,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发展方向,既要实现育智向育能的转化、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与能力提升的双向统一,也要立足于互联网精神与价值和青年网络化生存,强化学生的个性化与主体性学习,打造社会化与网络化的现代实践育人新体系,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因此,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创新要从思想认识与理念认同开始,树立信息化发展思维,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本元理念。一方面,应当立足于大学生网络化生存、主体性增强以及社会化需求,将“以人为本”作为实践育人工作理念。“以人为本”理念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本质要求,其最终目的是协助学生进行自我实现与自我开发,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信息技术背景下,青年学生成长在“无处不网”与“无日不网”的网络化学习环境中,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如果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仍旧局限于以知识教育为主体而不注重实践教育的陈旧理念,就不能满足青年学生多元化价值需求与社会化需求,那么其人才培养效果必定会大打折扣。因此,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应当符合学生主体要求,体现社会人才需求,尊重学生个体在需求与能力方面的差异,并提供有针对性、差异化的教育内容与实践体验。另一方面,也应当具有信息技术运用理念,强化互联网思维。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理念不应当束手束脚,要树立开放化理念,顺应教育工作信息化与数字化发展趋势,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进实践育人工作,为实践育人工作注入源头活水。

(三)创新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机制

高校实践育人是以增强学生实践为前提,让学生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实现知行统一与学思结合,实现认知与实践的统一,促使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作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法则与制度,高校实践育人机制是工作有序开展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工作创新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手段。在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生态环境发生深刻变革,无论是理念、方式还是内容,当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中仍然潜藏或者遗留部分不合时宜的现实问题,成为其创新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为了推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创新发展,必须对当下机制进行创新。一方面,创建协同培养人才机制,构建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实践育人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的教育活动,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力量、高校及地方政府等不同实践育人主体的共同合力,以此优化配置与分配协调社会资源,充分挖掘学校、机关企业、基层社区等不同区域的实践育人资源,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一二课堂融合发展。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构建,是长效化与可持续的实践育人工作机制的内在要求。在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教育资源成为高校实践育人资源的重要组成,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应当以建设实践育人共同体为外在引擎,把教育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应用于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创新改革,借助教育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和部门联动,协同实践育人机制,有效整合社会与网络中优质实践育人资源,以此开启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新征程。另一方面,也要创新高校实践育人保障体制。要强化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培养其教育信息技术能力与意识,提升其职业道德与信息道德,将高素质管理队伍作为实践育人工作创新的重要抓手。要加快推进网络化平台建设,加大实践育人工作信息化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为实践育人工作创新做好物质保障。要利用教育信息技术监控与评测实践育人工作过程,确保实践育人工作达到预期目标与生成效果。

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创新长路漫漫、道阻且长,同时也未来可期,大有可为。因此,应当从理念、形式及制度体系三个维度进行创新,以此促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创新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

猜你喜欢

育人理念信息技术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