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抗-G抗体引起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
2020-01-09刘鑫路吴运萍
刘鑫路,周 秀,吴运萍
1.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输血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2;2.天津市武警医疗中心输血科,天津 300000
抗-G抗体通常只与带有D或/和C抗原红细胞反应,也被称为抗-DC,抗-G常伴随抗-D出现。患儿出生已有27天,血清中抗-G抗体已减弱,最开始只检出抗-D抗体,选用ABO同型RhD阴性血进行交叉配血时,主侧发生凝集反应考虑还存在其他同种抗体,分别用PEG增强方法、酶处理试剂红细胞方法后检出抗-D抗体和抗-C抗体,经用两次吸收方法鉴定为抗-D合并抗-G,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为新生儿,女,27天,末次输血时间2019年11月15日,Hb:125g/L,为纠正贫血,申请输血。
1.2 仪器与试剂
抗-A,抗-B,抗-D(IgM),抗-D(IgG),抗-C,抗-c,抗-E,抗-e(批 号: 20171227, 20181810,20183001,20180626,20183101,20183201,20183301);抗球蛋白(IgG、C3d)试剂(批号:20185001);ABO细胞及筛选细胞(批号:20195326,20197031);聚凝胺试剂(批号:20197502);均由上海市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酸释放剂(批号:20180423)由上海申型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抗-D(IgM+IgG)(批号:8000249683);进口谱细胞(批号:8000260167)来自荷兰sanquin公司。抗人球蛋白卡(批号:50531.38.18)购自DiaMed公司。
1.3 方法
1.3.1 血型鉴定:采用盐水法按照文献[1]操作。
1.3.2 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抗体筛查采用盐水法、聚凝胺法、抗人球蛋白法(凝胶卡)按生产厂家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和判读,设置自身对照,根据与进口谱红细胞的反应格局判定抗体特异性。
1.3.3 抗体效价检测:根据血清稀释度标记10支试管(如1,2,4等)。1代表1体积未稀释血清,2代表1体积血清被稀释至2体积。除第1管,其余每支试管中加50 ul生理盐水。前两管(1和2)中,各加50 ul待检血清,用移液枪头吹吸、混匀2中的液体数次,转移50 ul至下一支试管,重复相同的步骤,直至完成所有倍比稀释。每管加50 ul,2%~3%红细胞悬液,充分混匀,37℃孵育30 min,以1 000离心15 s观察记录结果。
1.3.4 PEG增强方法做抗体鉴定:依据进口谱细胞的数量取16只洁净试管,分别标记序号,另取一支洁净试管记为自身对照。加2滴待检血清,4滴20%PEG,加入1滴2%~5%的红细胞悬液。37℃孵育15 min。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3次,弃上清液。加入2滴抗人球蛋白1 g G试剂(具体请参照说明书)混匀,1 000 g离心15 s后观察结果。
1.3.5 酶处理试剂红细胞方法做抗体鉴定:将木瓜酶稀释液转移至粉剂瓶中,充分溶解后,按日常工作量用洁净试管分装成数个小包装,置-20℃冻存。每次可用1个小包装,当天剩余液体应弃去(酶的实际用量和孵育时间遵照试剂说明书)。取1体积进口谱细胞和自身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遍,最后遍弃去上清液,留红细胞沉淀;轻轻摇散红细胞沉淀,加入1体积步骤一配制的酶液。经37℃孵育15 min。用大量生理盐水洗涤酶处理过的红细胞3次,然后制成2%~3%的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取17支洁净试管分别做好标记。每支试管中加入2滴患者血清(或血浆)。分别于对应试管加入1滴对应的酶处理过的2%~5%的进口谱细胞和自身红细胞,混匀。经37℃,孵育1 min。经1 000 g离心15 s,观察有无凝集和溶血,记录结果。如有凝集反应则为阳性结果,不必进行以下程序。如未观察到凝集反应,应继续进行以下程序。用生理盐水洗涤4遍,最后一遍彻底弃去上清液。加入抗人球蛋白试剂(剂量参照试剂说明书),混匀。经1 000 g离心15 s,观察反应结果。如为阴性反应,则加IgG致敏的红细胞进行验证。
1.3.6 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效价测定:吸收实验操作按照文献[2]操作。酸放散试验按照生产厂家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放散液与标准红细胞作用离心后观察结果。
1.3.7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按照文献[3]直接Coombs’实验试管法标准操作规程操作。
2 结果
2.1 ABO和Rh血型
患儿血型为O型,Rh阴性,经Rh血型确认试验后仍为阴性。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血清抗体筛查试验阳性,Rh血型其他因子为抗-c和抗-e阳性,因此Rh表型为dce/dce。
2.2 谱细胞反应格局
为明确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应用16只一组的进口谱细胞对抗体进行鉴定,初步分析血清中含有抗-C+D抗体,效价为32。
2.3 直抗结果
患儿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阴性。
2.4 交叉配血结果
选择三例O型dCe/dCe献血者和三例dce/dce献血者红细胞与患者的血清进行交叉配血主侧反应,结果显示该患者血清能凝集dCe/dCe献血者的红细胞,而与dce/dce献血者红细胞没有凝集,说明该患者含有抗-C抗体。我们选用O型Rh分型dce/dce献血者红细胞0.5单位治疗,效果良好。
2.5 抗-G抗体鉴定
患儿父亲Rh分型为DcE/dce,患儿母亲血清(O型Rh分型dce/dce)与患儿血型分型一致,患儿母亲正常分娩不能产生抗-C抗体。故患儿血清可能存在抗-G抗体而不是抗-C抗体。我们用血清分别Dce/Dce和dCe/dCe压积红细胞做吸收试验,结果用和Dce/Dce压积红细胞吸收后的血清不能与dCe/dCe及Dce/Dce红细胞发生凝集。再将用和Dce/Dce压积红细胞进行酸放散试验,放散液仍可以和dCe/dCe及Dce/Dce红细胞发生凝集。说明血清中不含有单独的抗-C抗体。结果用和dCe/dCe和dCe/dCe红细胞吸收后的血清不能与dCe/dCe红细胞发生凝集,但仍能与Dce/Dce红细胞发生凝集。再将用和dCe/dCe和dCe/dCe压积红细胞进行酸放散试验,放散液仍可以和dCe/dCe及Dce/Dce红细胞发生凝集。说明血清中含有单独的抗-D抗体。因此可以证实患儿血清中为-D+G抗体[4]。
3 结论
一般情况下,抗-G只与带有D或/和C抗原的红细胞反应,RHD和RHCE的C等位基因所编码的Ser103是G活性的关键,一般带有D和/或C红细胞均为G阳性[5]。抗-G可以应用rG/dce或r/G/dce细胞经吸收/放散实验分离出来,但这类红细胞非常少见和难以得到[6]。本例患儿我们采用Dce/Dce和dCe/dCe压积红细胞进行两次吸收放散,确定患儿血清中的抗体为-D+G抗体。本例患儿母亲之前既有输血史又有妊娠史,而妊娠和输血的同种免疫是Rh同种抗体产生的主要原因。本例患儿母亲产生-D+G抗体与输血史及妊娠史有关。在妊娠期间由于反复的“经胎盘出血”,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刺激母体内产生与胎儿红细胞不配合的IgG性质的血型抗体,这些抗体可通过胎盘屏障回到胎儿体内,最终导致胎儿红细胞溶血被破坏。若是受血者或者是孕妇血浆中存在Rh抗体,当与含相应抗原的血液相遇后,便会导致严重的输血反应或者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由于本例患儿ABO血型及Rh分型与母亲相同,母亲体内Rh血型抗体虽然通过胎盘屏障回到胎儿体内但并不会导致新生儿溶血的发生。因此患儿贫血可能由于其他疾病原因造成的。由于患儿血清中含有Rh血型抗体,在输血时要选择不含对应抗原的红细胞进行输注。如果只输注RhD阴性血,仍有可能因为抗原抗体相遇后会造成溶血反应,影响输血效果。从免疫血液学角度看,Rh血型系统最主要的5个抗原中,免疫原性强弱顺序依次为D,E,C,c,e,这5种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均能引起严重的血液免疫学反应,如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HDN)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如今人们对于RhD抗原的认识已较充分,其余抗原则重视程度不高。在RhD抗原阴性患者,多次妊娠育龄期妇女,需要多次输血治疗的患者要常规检测RhC、Rhc、RhE、Rhe抗原,进行Rh血型系统分型,进行ABO血型系统与Rh血型系统同型输注,减少因Rh血型系统不同型输注引起的Rh血型系统抗体的产生率,减少由于回忆性免疫应答引起的迟发性溶血反应;避免临床输血中由于Rh血型系统抗体产生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贻误抢救输血时机,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因此在临床单独常规检测Rh血型系统RhD抗原是不能满足临床合理安全输血要求的。而对Rh主要的五个抗原常规进行检测,并给与Rh分型进行同型血液输注,可有效避免因输血而产生Rh同种抗体,减少输血风险,这也是未来精准输血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