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0-01-09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八中学苗荣霞

天津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甲地例题微课

■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八中学 苗荣霞

一、微课的设计原则

(一)时间短

时间较短是微课的主要特征之一,设计微课课程时间时,教师需要严格控制在5~10分钟。一般一个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的时间最长为20分钟,其中前十分钟是黄金期,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抓住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前十分钟。每节微课的内容要具有针对性,针对一个重点展开讲解,不可以片面求全而忽视某一重点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对不同的课程内容进行科学的分类,根据不同难度的课程内容制作相对应的微视频,最开始学生可以观看简单、难度低的微视频,随着课程的深入,逐步提高难度,循序渐进,让学生不断地接受更高难度的课程。

(二)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现代课堂的主体,设计者应该履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将学生作为中心服务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微课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因此设计的内容要始终围绕学生。微课的内容要紧贴实际教材需要,使微课程成为仅次于练习题之外的第一大辅助工具。微课本身时间短的特征有利于学生随时随地观看学习,把碎片化空闲时间利用起来,不占用集中的学习时间。并且微课数据保存的方式,便于学生不限次数地学习,所以在微课内容知识点的选择上要具有多样性特点,学生不会因为观看次数频繁而对微课产生反感。

二、初中数学教学应用微课的意义

(一)培养兴趣,保持专注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课堂注意力时间有限且自制力较弱,学习烦琐和较难的初中数学知识时容易出现厌烦的情况。微课跟以往的数学教学方式不同的是其通过视频资料的方式来展现整体数学教学内容。微课将原先单一、沉闷的教材内容,转变为风趣形象、活泼生动的知识学习,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取得视听结合的积极效果。学生更愿意学习,数学教师也能提升教学效果。

(二)突出重点,简洁明了

在微课教学期间内,微课内容既包含了学习重点,又涉及了跟其重点相关的学习资源如练习测试、学习反思等。此外微课的制作特点短小精悍,能更明显地突出重点难点,舍弃零碎部分,学生可以很轻易地找到重难点内容,这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与此同时,微课能够永久地重复利用,简洁有效,方便学生多次查阅。

三、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预习中的微课应用

在预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应用微课,可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热情。例如,预习“轴对称”内容时,借助微课简要介绍“轴对称”等基本知识,然后鼓励学生回顾自身生活过、经历过的情境,找出见到过的属于拥有对称特征的“建筑、物体”等案例,并对“对称”的内涵进行分析。之后为学生播放如人体对称、天安门的对称、黑板的对称等视频,创设微课式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住此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再如,当学生们预习“正方形”时,根据简要对正方形做出初步的了解,之后让学生们从家中找出现类似于正方形形状的物品,并各自记录下物品的名字和应用。学生们对不同的物品进行评判,最后找出最符合“正方形”特征的物品,对其评分,得分最高的三个学生获得奖励。通过整个过程,学生们能够对“正方形”特征有初步了解,完成有效预习,对正式课堂学习有极大帮助。

(二)概念中的微课应用

数学概念相对抽象但非常重要,相当于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条件。例如,学习“正比例函数及其图像”有关内容时,让学生观看几分钟视频教程,再联系有关知识以及经验,让学生自行思考正比例函数并认真地观察图像,找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共同特点并做总结。而且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k值不同的情况下正比例函数图像的改变情况,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发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再如,学习等边三角形时,教师可以利用有关概念编制出一个7分钟的小视频,正式开始内容讲解之前让学生们观看,提前分组对视频内容进行讨论和讲解。同时,让学生们回顾学过的知识,如长方形、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相关概念等,从中找出规律,得出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通过整个计算推理过程,让学生们建立逻辑、找出规律,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体会数学的奥秘。

(三)典型例题中的微课应用

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就是例题和练习题,采取典型例题展开练习以及讲解,属于关键的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例如,学习“矩形”的内容,通过矩形的性质解决矩形中的折叠问题,典型例题就是矩形折叠问题中直接求长度或角度。利用微课制作动画,展现出折叠后角或线段的等量关系,帮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也可改变折痕的位置,获得相应变式的题,这样一题多变,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做到举一反三。学习解方程时,教师可以把一个主题加入试题中,如从甲地到乙地的路有一段平路与一段上坡路,如果骑自行车保持平路每小时行15km,上坡路每小时行10km,下坡路每小时行18km,那么从甲地到乙地需29min,从乙地到甲地需25min。问题: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多少?本题的考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重点解决行程问题。在这个问题的解答过程中,通过制作微视频展现自行车的运行过程,用线段展现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本题首先依据题意得出等量关系,即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不变的,进而列出方程为10*( 2960-x)=18*( 2560-x),从而解出方程并作答。在整个解题过程中,设计的题目内容把实际路程数和解答未知数相结合,既有利于学生们巩固一元一次的方程学习内容,又有利于对实际问题进行探讨,感受。

(四)复习中微课的应用

课堂上的知识点时常复习才能够得到巩固,初中数学学习更是如此,学生们在学习完整个课程之后多加复习、勤加练习是巩固课堂知识的有效途径。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把微课应用于复习中。第一,教师将所有内容按类别进行区分,根据各个类别所包含的内容,为学生复习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第二,依据测试题的难易程度,以典型习题和易出错习题为案例制作微视频,学生在饭前饭后都能够抽出少量时间进行复习。长此以往,对学生理解典型的例题、规避容易出错的习题以及成绩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正式课堂上,数学老师对所有同学进行抽查,设计几道典型练习题,检验学生们在观看微视频后的学习成果。并且鼓励每个小组的同学进行内部讨论,讨论主题为如何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第三,数学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同学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这样的微课教学方式既提高了教学成绩,又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基于原有的课堂,通过微课展开模板式的复习,能够明显提升复习效率。例如,制作针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制作版块的知识框架分析的视频后,让学生自主复习,构建结构性知识体系。同时制作与基础知识对应的习题,呈现典型的习题解题思路,于早晚自习给学生播放,让其自主完成。课堂上,依照微课所学内容,划分小组展开讨论并展示讨论结果,最后教师及时点拨,作出系统讲解以及总结、评价,此模式能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科学地运用好微课,让微课更好地辅助传统的数学教学,双方之间相辅相成,达到教学事半功倍的成效。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微课属于教师跟学生的关键性数字化资源,并属于学校教学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基础,微课教学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实践,也对教师的教学和专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甲地例题微课
二次相遇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如何计算地方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