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太仓科技为例,浅谈优化临沪城市“融入上海”之路

2020-01-09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4期
关键词:太仓市太仓科创

何 庆

(太仓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江苏·苏州 215400)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则是发挥创新第一动力作用的重要支撑。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当前经济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

作为具有沿江临沪独特区位优势的城市,近年来,太仓正致力于推动沪太两地交通、产业、科技、港口、医疗等方面全方位合作,不断放大沪太“同城效应”,全力打造“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的城市标识。这其中,科技创新在推动整个城市高质量融入上海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自明。

1 太仓科技“融入上海”跑出“加速度”

作为上海周边直线距离最近的城市,早在2003年,太仓就在长三角率先提出“接轨上海”发展战略;2016年,“接轨”变“融入”,从承接上海溢出效应,转为谋求沪太同城深度合作,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不谋而合。“两地两城”发展目标应运而生:2017年,太仓提出高质量建设“两地两城”总定位,其中,“临沪科创产业高地”是一项重要内容。可以说,太仓围绕如何更好地融入上海始终在“坚持跑”“耐力跑”,近些年来更是跑出了明显的“加速度”。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太仓建设临沪科创产业高地”课题报告发布,报告认为:建设临沪科创产业高地,要立足建设现代化创新创业城市的长远目标,加快产创融合、产教融合与产城融合“三个融合”,强化“双创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和提升区位优势、加快各类要素的本地集聚、继续完善和细化科创服务,打造“三维坐标”,争取形成临沪智能制造产业城、沿江现代物贸产业区、临沪双创集聚中心“一城一区一中心”现代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建设智造产业孵化板块、新材料产业板块、生物医药产业板块、特色农业创新示范板块等四大功能板块。

在整个城市都加速“融入上海”的大环境下,太仓科技“融入上海”的步伐加速趋势也愈加显著。2017年,太仓市第六届创新创业推进月开幕式活动期间,举办“融入上海科技人才先行”主题论坛,致力于导入上海科创中心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大重点区域服务资源的太仓市“双创综合服务平台”正式成立,同年,“沪上高校、院所太仓日”活动拉开大幕。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太仓建设临沪科创产业高地”课题报告发布;沪上高校院所“太仓日”活动常态化;《关于打造嘉定区、昆山市和太仓市协同创新核心圈行动方案》发布,首届长三角科技交易博览会成功举办。2019年、2020年太仓市第八届、第九届“科创月”开幕式期间均举办与“融入上海”相关的主题论坛。随着各类科创活动的常态化深入推进,太仓科技“融入上海”的加速步伐正在奋发用力。

2 太仓科技“融入上海”的薄弱之处

2.1 科技投入力度还不够

近年来,虽然太仓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数和扣除额有了较大的增长,但增长速度在苏州十个板块中位置靠后,且2019年的总量均排在第九位,不论是企业数还是扣除金额在苏州大市的占比都呈下降趋势,与苏州其他板块的差距也有逐渐变大之虞。

2.2 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偏少

2019年底,太仓市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仅占苏州全市的5.70%,总量排名苏州第九。由于挖潜难度大,短期内较大提升数量不易,导致孵化小微科创企业的承载空间相对有限、能力不足。相比而言,周边布局超前、力度不减,如张家港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各镇(区)结合自身产业实际启动建设一批科技创新载体并已于2014年率先在全省县市实现建制镇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全覆盖。

2.3 创新主体量少源乏

截至2019年底,太仓市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为434家,仅占苏州全市的6.15%,总量排名苏州第九。对照周边地区发展趋势,太仓高企认定比例、奖励扶持优势不显,部分小微企业和不少外资企业申报积极性不高、申报源较少。自身后备力量不足、外加周边地区加速发力,导致太仓吸引沪上企业落地的难度加大。此外,由于太仓企业产出的多为中间产品、缺少拥有核心技术的终端产品,再加上缺乏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导致企业间配套能力还不够强、难以形成优势产业链,对于承接沪上企业溢出来太不具备比较优势。

2.4 “融入上海”竞争日益激烈

张家港:印发《张家港融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18—2020年)》,实施五大工程173条具体举措,从人才、项目、资金、科研机构等方面资源对接,到两地养老、医保等同城化公共服务布局,全部进行了任务分解,挂图作战。在积极寻求与上海科创资源的对接方面,作为入围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的县级市,出台《张家港市创新型县市(市)建设方案(2018-2020)》,画定了张家港“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三年路线图。昆山市:为了更好地与上海无缝对接、协同融合,“学上海所长,创昆山之新”,提出要在全国率先建成具有县域特点的科技创新中心。2018年,出台《对接融入上海三年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在当年该市融入上海合作发展推介会上成立了“4+2”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践联盟,颁发首批“昆山市融入上海高质量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聘书,提出“学上海所长,创昆山之新”等工作思路。嘉善县:将自身定位上海卫星城,要“更直接有效地融入上海”。《2018年嘉善县全面接轨上海深化行动实施方案》将接轨工作任务细化为打造四大平台三大基础设施建设及深化四个机制保障,致力于推进沪善两地形成“总部在上海、制造服务在嘉善”“创意在上海、孵化转化在嘉善”的产业协作体系。2019年嘉善县在上海虹桥商务区设立“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定位为“四高四中心”,即“在善高层次企业上海的研发中心,在沪高科技项目的育成中心,海内外高端人才的集聚中心,创新创业高效服务的示范中心”。

3 太仓科技优化“融入上海”之路的浅显思考

3.1 解放思想,深入探索现实路径

思想的大门打不开,发展的大门永远也打不开;思想有多远,发展就能有多远,冲破一切影响和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思想心结和体制障碍,才能加速劲跑。在把握多重机遇、加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太仓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已经吹响了“四大两提一进”的冲锋号,正更大力度地破除“小胜即满、小富即安”思想,用“加速跑”“奋力跳”,来更好地实现“够得着”,努力推动“融入上海”走在最前列。身处这样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中,太仓科技更应该解放思想、先行一步,树牢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基础,深入思考优化“融入上海”的可行路径,用身体力行的切实行动、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提升“融入上海”的现实途径。

3.2 高瞻远瞩,遵循科技创新规律

不少声音认为:当下,全国各地正在掀起由政府推动的新一轮科技创新高潮,因为经济发展现在进入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阶段,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再加上美国以贸易不平衡为由进行技术竞争与技术封锁,因此,我国具有科技创新的迫切性。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也要遵循创新的规律,警惕拔苗助长,过于焦虑而采取各种刺激,反而可能影响创新的环境。同样,对于“融入上海”亦是如此,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各地政策支持不断加码,科技创新工作有沦为“数据百搭、实效百不搭”窘境的趋势。与过去规模化的产业发展经验相比,科技创新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尤其是核心技术领域,要求产品技术含量高而产量可能很小,且其产品具有多样性和很强的突变性,完全由市场和技术主导,难以通过发展规模经济的经验去实施。因此,如何切入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势、打造具有太仓科技特色的“融入上海”模式,必须遵循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

3.3 脚踏实地,厚积未来发展基础

虽然科技创新成功与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难以通过自上而下的规划来确保,但做好当下工作、夯实发展基础仍然是当务之急,做好这些无疑能为太仓科技厚积薄发“融入上海”取得优异成效提供更多的现实可行性。一要放管结合,调动社会力量服务科技“融入上海”工作。进一步理清政府与市场职责,“放权”与“严管”相结合,政府部门主要角色回归到政策设计与监督管理领域,市场职能部分尽可能交给专业科技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加强对专业科技机构的运营绩效、诚信保障等监管、着力打造公平、高效的科技服务大市场,调动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科创工作的积极性。二要上下联动,共同造就充足承载空间。对于尚未建设科创载体的镇(区),要压实责任,对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标准、与业务部门等加强联动,排出时序计划和路线图,尽快尽早实现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覆盖,以科创载体空间的增加促进运营质量、孵育能力同步提升,便于沪上产业溢出时能“接得住、接的牢、接的稳”。三要做靓特色,打造“融入上海”科创品牌。2019年,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见》,指出上海要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国际合作网络,支持海外研发机构和科学家与上海机构联合申报该市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外资机构在沪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太仓作为德企等外资企业高度集聚的县域,可尝试推动一批“生产在太、研发在沪”的外资企业联合参与两地科技创新活动、推动研发成果两地互通互享,打造沪太企业合作的科创品牌,并以此招引更多沪上科技型企业和相关人才来太创新创业。

猜你喜欢

太仓市太仓科创
安策阀门(太仓)有限公司
安策阀门(太仓)有限公司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太仓市摸清底数管风险 带着问题去执法
安策阀门(太仓)有限公司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大爱有光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他有一颗明亮的心——记太仓市浏家港镇双目失明退休教师王福铨
江苏太仓元代古木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