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探微
2020-01-09佐晓贤
佐晓贤
(中卫市第七中学 宁夏·中卫 755000)
学科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实现沟通的工具及桥梁是教学语言。教学语言作为师生交流的重要媒介,是学科知识有效传播的载体。中学语文带有极强的工具性、审美性及人文色彩,其基本作用价值主要表现在语言的沟通交流上,因而,中学语文教学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语言的应用效果。
1 教学语言概述
教学语言从含义上看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所使用的语言,教学语言本身不作为一门学科而存在,其贯穿于教师教学全过程,是串联课堂教学的总钥匙。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实现与学生的语言交流及情感共鸣有赖于教学语言这一工具。简言之,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语言是教学行为发生的基础前提。课堂上的教学语言侧重指教师巧妙且艺术地应用语言来组织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语言可视为一种教学艺术,是教师教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具体到初中语文课程,因其自身兼具工具性及审美性,应更为注重教学语言的有效应用。而在中学语文教学效果评估上,教学语言为教师提供了观察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状况的窗口,也为后续教学策略及重心的调整做好铺垫。中学语文教学语言除了具备其他学科教学语言的共性特点之外,还带有其独特的一个属性,即情感性。基于此,唯有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才能真正使语文教学走进学生内心。教师选择契合语文课程特点的优美语言,能够让学生对语文的人文价值有所体悟,同时激发其对语文“美”的认知及感受。
2 中学语文教师应用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文本教学时,巧用教学语言能够对教与学两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具体而言,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及审美情趣通常隐藏于文本下,这也使中学语文带有一定的枯燥感,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因理解困难而产生畏学心理。此外,由于学生在学习能力上有所差异,在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上,也可能出现学生接受理解程度不一的状况。而教学语言,特别是带有艺术性及幽默感的教学语言能够从心理层面上化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及负担,让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能够生发出语文的学习兴趣,营造高效语文的教学课堂。
第二,中学语文新课改的内在要求。在中学语文新课改背景下,新的教学理念出现,越来越多的初中语文教师认识到了传统课堂模式下语文教学有效性不高等问题,开始围绕学生学习需求来组织设计课堂教学的方式。受此影响,出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师生心理距离的考虑,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的使用上不再停留在单一的一言堂上,转而以引导及鼓励类话语为主。此外,中学语文在新课改下,内容选材与学生生活联系更加紧密,采用更加艺术或诙谐的教学语言,能够一改语文教学语言死板单调的沉珂。
第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客观需要。初中语文教材中,因题材不同,教学课堂应用的教学语言也需要因地制宜。在一些基础性或者逻辑性及系统性要求较高的教学内容中,为了使信息传递更加清晰条理,教师可选用严肃工整的课堂语言。在一些带有故事情境属性的内容教学中,为了营造具体生动的教学情景,教师可以选用带有强烈感染力的课堂语言,通过音调的起伏变化,针对性提高该部分内容课堂教学质量。
3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应用策略方法
3.1 注重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基础知识性
中学语文教学中,在知识点的传授上主要借助语言实现,初中语文课程也是积淀学生审美情趣及素养的重要手段,为此,要注重初中语文课程的基础知识性,在教学语言中加以凸显。作为初中学生来说,通过语文课堂中各版块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不同文体下的语文知识点,语文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但从语文课程的属性特点上看,其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阻滞或艰涩,教借助教学语言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对不同章节的语文题材内容知识点加以掌握。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而言,自身应熟悉语文教材中的篇章段落布局,吃透初中语文教材,在向学生讲述语文基础知识点时能够信手拈来,深入浅出。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上,就要突出基础知识性,给学生营造丰富的语文知识库,进而逐步实现人文素养的提高。在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知识性满足上,教师要注意规避语言口语化严重,语言不精炼及语言缺乏针对性的情况。虽然语文教学语言要尽量贴合学生生活,但语言素材的组织加工不可或缺,在课文的朗读教学中,要发音标准,吐字清晰,语句流畅。为了不破坏教学氛围及文本意境,教师要少用或不用口头语。在课文内容语句转译时,突出语言的美感。
例如,初中语文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部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篇章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不遵循逐字逐句翻译的原则,从整体上营造情境,让学生先直观地从语言中感受意境之美,将教学语言知识性和盘托出。可参考使用如下语言翻译文本:太阳在红色光晕中缓缓升起落下,云朵飘散,干枯的藤蔓缠绕老树,落叶时而飘落,乌鸦在回巢,但我却不能回家。抬眼所望,小桥下流水潺潺,溪水清澈,桥边人家的烟囱飘出缕缕炊烟。荒凉古道,剩我与瘦马缓缓前行。如此,一方面突出了语文教学语言的美感,营造了意境美,另一方面又将文本意义传递给了学生。
3.2 彰显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丰富趣味性
中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要着眼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在采用带有浓厚知识性及语文美感的教学语言之余,适当穿插趣味性教学语言。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课时设计上,如果一味向学生讲述基础知识,学生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极易导致大脑疲累,此后的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基于此,中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语言上彰显一定的趣味性,在生动、幽默、饶有趣味的语言编排下,与学生展开更深入的交流沟通,让学生从另一个维度了解语文。事实上,语文教学语言的呆板已经限制了课堂教学效果的达成,在教学语言枯燥性的弥补上可以借助趣味性语言及互动实现。
例如,初中语文统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的《威尼斯商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学生常听的歇后语,如“老虎啃天——无从下嘴”,“竹篮打水一场空”等,采用幽默方式导入课程,然后向学生再说一条“歇后语”:“夏洛克打官司——乐极生悲”,提示学生根据前期预习,思考莎士比亚笔下的威尼斯商人,为何有理难赢?让学生带着思考阅读课文,细细思索事件背后的逻辑,然后采用分组扮演等方式,给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了解由乐生悲,由悲转喜的情绪变化及课文的喜剧色彩。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此类带有趣味性的教学语言时,不能尽显幽默而失去词汇的严肃性,即不能让语言变得低俗。这就需要中学语文教师在选用风趣类的教学语言时把握风趣幽默与严肃之间的“度”,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诙谐氛围下收获知识,恰当地发挥出趣味性教学语言的作用。
3.3 赋予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充分的激励性
如前所述,中学语文题材内容广泛,在不同的语文素材中切换,学生容易因理解不到位而产生枯燥及厌学心理。随着中学新课改的持续推进,生本观念得到强调和重视,让教学回归学生本体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在此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要紧扣学生是教学课堂主人的原则,在语文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增加中学语文教学的激励性。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而言,常用激励手段可以有效辅助学生生发学习动机,而激励尤其需要体现在教学语言上。因而,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应具有充分的激励性,通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交流,营造随处可点评的场景。借助教师的点评,使学生在思想及心理上受到鼓舞,从而提高中学语文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初中语文中一些带有作者深邃思考的文章,如鲁迅的文章段落,教师应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语言的应用上不以标准说法或强势语调压人,尊重学生的阅读心得,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大胆说出自身看法,让学生在想说、敢说、乐说中发现问题,联想迁移。教师从旁激励引导,如采用如下激励性教学语言:“你非常勇敢,敢于第一个回答问题,说错不要紧,向你敢于发表见解表示佩服,期待下节课你的精彩见解。”、“你的思路很独特,也很有价值,能够另辟蹊径发现分析问题,大家希望每节课都能够听到你的发言。”,如此能够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意识,不盲从权威解读,挖掘语文文本背后广阔的外延属性。需注意的是,采用中学语文教学激励性语言时,要把握几个要点:第一,激励语言在表达上要灵活,因人为宜,不能一种激励语言用到底,从而让学生感觉过于敷衍。第二,激励时语言的语气语调要合理把控。针对学习基础好的同学,在满足其荣誉心理时,为了不让其有盲目自大的感觉,教师可以采用相对比较平静的激励语调;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在语气上应流露欣喜之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真心的赞赏,从而让学生更有学习动机。
4 结语
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的选择及使用上需要结合新课改要求,遵循生本主义理念,兼备教学语言的知识性、趣味性及激励性。语文教学非一日之功,教学过程是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语言上钻研,根据初中学生学习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让中学语文课堂语言走出呆板局面,使学生爱上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