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的思考与探讨
——以土木工程学院为例
2020-01-09阎杰谢军
阎杰 谢军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河北·张家口 075000)
0 引言
目前,我国的顶尖人才主要是通过研究生教育来进行培养的。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普及率越来越高,研究生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在我国培养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我国每年都有大批毕业生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并且报考人数逐年增长。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研究生考试申请人数已达到290万,比2018年增加了52万。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国家正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希望促进我国研究生的高质量培养。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问题,所培养人才与和经济社会需求之间仍然存在一定距离。本文以土木工程学院为例,对我国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所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完善研究生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并为完善我国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提出了建议。
1 完善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的大规模建设的开展,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其规模、发展速度在世界中遥遥领先,在此背景下,对于高层次土木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已经由以前对“量”的追求转变成对“质”的追求。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建筑的形式越来越复杂。同时,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舒适性与安全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迫使建筑行业的技术标准不断提高,也使得在建筑行业中更是迫切需要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因此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土木工程研究生的培养。完善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对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1.1 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如今,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阶段,随着建筑行业的需求从量的追求转变为质的追求,越来越重视高素质专业人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也将面临革新以契合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社会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也有着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1.2 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研究生教育的责任重越来越重,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使我国在人才培养上取得突破,通过培养出高质量专业人才以提高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及竞争力,我国以“双一流”作为完善我国人才培养体制的教育战略,而如何使研究生教育质量得到提高是建设“双一流”高校的关键。高校作为我国的人才培养基地,必须注重于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高等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对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完善,这既符合国家建设的需求,又能促进大学可持续健康发展。这对于建设“双一流”高校、推动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 关于我国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存在不足的探讨
如今,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增长,尽管我国为此不断对研究生的培养管理模式进行完善,但在研究生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在土木工程研究生培养方面,土木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而目前我国在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养模式单一、师生创新意识较低以及所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2.1 培养模式单一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研究生教育,同时更强调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并重发展。但目前我国对于专业型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趋同化严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并无二致。没有形成具有专业特性、适用于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培养体系;其次,在导师安排方面,研究生导师多以学术型为主,导师缺少在专业上的实践经历,所以在职业技能方面的指导会有所欠缺,这对于培养社会所急需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端专业人才十分不利;研究生的培养管理模式不应该千篇一律,沿用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来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是行不通的。
2.2 师生创新意识较低
由于我国教育大环境所致,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普遍较低,应试性教育使学生对创新缺乏积极性,相比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研究生在创新能力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或者创新指导方面,老师的也同样存在着创新意识不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教材和考试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不重视学生创新理念的培养,只重视传授课本知识,对于尚不明确的、前沿的、具有探究性的知识关注度不够。所以造成了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宽广,缺乏问题意识,在处理问题时显得缺乏新视角、新方法,因此习惯于墨守成规,很少能对问题提出独特见解。
2.3 所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尽管我国高校在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改变,但大多是出于形式主义,在本质上依旧坚守着以追求学术发展、科研进步为目标的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这也造成了我国研究生专业领域过细、知识面过窄的现象。部分研究生毕业后甚至找不到工作。实践操作能力差、不能迅速适应工作内容、不能及时为企业创造价值成为了我国研究生存在的普遍问题,这种传统的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存在的滞后性使得研究生的价值得不到充分利用、研究生的潜力得不到充分发展,同时也导致了毕业研究生找不到合适岗位,而企业又找不到合适员工的矛盾。
3 关于完善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的建议
在土木工程专业方面需要培养具有宽广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理论知识以及强大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在此背景之下,高校应结合国家战略要求和社会需求,对我国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进行完善,为我国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
3.1 培养方式单一化转向多样化
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过于单一,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构建多样化培养机制,例如通过跨学科培养方式,以此来培养出高质量跨学科创新人才。跨学科培养模式是以高校为主导,为那些知识面较广、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和兴趣的研究生提供教育资源,可以采取跨学院的方式,两个学院之间互相流动,或者由原来的导师单独指导转变成导师联合指导对研究生进行培养,研究生通过导师联合指导,能有效扩展知识面,同时对于提高研究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也有着巨大的好处。
3.2 注重理论与实践贯通型人才培养
多年以来,我国在研究生的培养方面稍显狭隘,注重的是学术发展、科技创新,强调学习理论知识与科研方法。但每位研究生都有某方面的专长和兴趣,并不是所有研究生都适合做学术研究。因此,不能只重视理论性人才的培养,同时也要重视理论与实践贯通式人才的培养。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来说,可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培养理论与实践贯通式人才,采用“产学研”合作模式,校企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共同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课题团队,鼓励研究生在投身于工程建设同时开展科技研发工作,同时企业中有丰富工程经验和技术水平的专家与高校导师联合指导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有利于帮助研究生通过结合理论与实践,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3.3 人才分类培养
传统的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过于单一,不管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多是以注重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方式固化,使得研究生很难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同时也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建设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对研究生进行分类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以土木工程研究生为例,人才的分类培养指的是根据研究生的个人兴趣专长以及职业导向,为研究生安排不同培养管理模式。对于有继续从事科研、读博深造意愿的学生,应该注重培养其学术和科研能力;对于有从事建筑设计意愿的学生,应该注重培养其理论知识与软件操作能力;对于有从事施工建设意愿的学生,学校可以与施工单位展开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注重培养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了。如此方能有利于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