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医科”下高校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

2020-01-09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4期
关键词:新医科医科医学院校

刘 佳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杭州 310053)

1 “新医科”对医学生培养的启示

1.1 “新医科”模式的基本内涵

“新医科”是指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实现医工理文融通,并对原有医学专业提出新要求,发展建设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医学新模式。2018年教育部提出加快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着重强调建设发展新医科。与传统的以临床医学教学为主的医学教育不同,新医科旨在推进“医工、医理、医文”相融通,是为了适应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需求的产物。这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新需求,也是健康中国战略对医学创新人才素质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1.2 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价值

在“新医科”背景下,现代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以预防为先的生命健康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模式引领医学发展,医学生要完成从传统的“输入者、接收者”向智慧医疗背景下的“输出者、创造者”的角色转换,培养医工结合、医理结合、医文结合的复合型医学生,成为医学院校的教育模式转型变革的迫切需求。在医学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和改革,对引导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完善医学生课程体系建设,改变传统创新创业分离的式,对培育“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理念的复合型医学创新人才、变革发展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创新性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 医学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挑战

2.1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相对落后

不少医学院校对具体落实政府对创新创业政策上,没有认识到对医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也没有在专业课程中加入创业教育,更没有具体的教育目标。除了创新创业赛相关职能部门外,其他部门并不重视创新创业,创新创业逐渐游离在外;无论是人才培养规划、专业发展体系、还是教育评价体系,都未能将创新创业教育列为单独考核指标,间接导致创新创业“走过场”问题严重。

2.2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从纵向看,在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中,未形成完善体系且存在教学断层,不少学校在低年级开设职业规划,专业前景分析课程,而将创新创业教育设置在临近毕业之际,缺乏系统性设计,存在功利主义,做“表面文章”之嫌;从横向看,医学院校课程设置固化而单调,不少高校以通识选修课,讲座形式的教学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绩点导向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削弱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3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不够专业

创新创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授课教师而言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历。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主要由学生辅导员、学校就业工作老师或行政管理人员担任,既难做到专兼结合,又因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创业经验,成效甚微,甚至存在“现学现教”和照本宣科的做法,无法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新医科人才;导致学生无法获得专业性的创新创业指导,对创新创业产生不了兴趣。

3 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变革的探索

3.1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运行机制

医学院校理顺并构建彰显时代发展总体趋势的创新创业活动运行体制:一要强化组织领导,明确权责分工。形成以党委学生处牵头,教务、科研、人事、团委各部门紧密联系的组织架构,充分发挥教育合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和服务体系,从宏观层面推进教师架构的整体性和科学性;二要积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出台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革新课程监督评价体系,建立基于专业教育开展的新型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三要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结合学生个性特色,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教育理念从“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到“个性化”交叉融合人才的转变。

3.2 搭建以新医科为核心的课程结构

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以“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为基准,构建以新医科为核心的课程结构,体现现代医学教育的前沿性和时代性,探索医理、医工、医文融合教育。构建医学与理工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体系是要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以预防治疗疾病、促进人们健康为教学目标,采用案例分析法或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链接丰富的网络资源及学科资源,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医学领域的某个具体案例,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不断提高学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理论解决医学领域现实难题的能力。

3.3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首先,要丰富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学科结构,通过聘请具有工科、理科、文科、医科等学科背景的专业教师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教学工作,让学生获取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内涵;其次,培养一批创新创业教师骨干团队,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企业考察,调研和挂职锻炼,调动教师积极性,丰富实践经验;再次,要搭建校外创业导师库,挖掘资源主动聘请企业老总、专家、风险投资家为医学院校创业导师,给予一定荣誉和物质保障,对学生的优秀创业项目进行跟踪指导;最后,将创新创业指标纳入教师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和评优评先过程,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保障挂职相关待遇。

3.4 打造产学研融合支撑服务平台

一是加快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通过整合各类社会资源,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培育有产业化运作前景的创新型卫生成果项目,加强与创新创业平台的长期合作关系,校企双方提供专利情报,技术转让,创新创业咨询等科技服务,发挥其对创新创业项目从苗圃期到产业化全过程的支撑作用;二是完善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渠道:在学校所在的创新创业园区及孵化基地基础上,结合地方产业布局,为学生开辟更多的社会实践岗位,加大与各类公共组织,民间组织,社会投资机构合作,形成多产学研成果转化模式;三是开拓新颖的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以校园文化为基点,宣传创新创业政策,打造创新校园,借助信息技术,优化传统方式,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和资源共享。

3.5 搭建创新创业业人才评价体系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说:“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契机我国高等教育将形成新的‘教学质量观’。在教与学层面,从教师单向灌输的‘单声道’模式向师生互动的‘双声道’模式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从‘我能行、我会干’向‘我敢闯、我会创’方向转变。最终实现中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人才评价关系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使用,重塑人才评价体系,对新医科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变革至关重要。创新创业型医学人才评价体系应根据新医科标准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评估方法,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多元化发展,不能以传统的静态评价体系对医学生创新能力的进行评估,应建立动态的评价系统,重视培养全过程,比如,允许医学生用创新创业成果进行学位论文答辩或申请奖学金等。

猜你喜欢

新医科医科医学院校
面向新医科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校协同开展医科生医患心理教育的调查与对策
医科院校农村免费定向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探讨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医科院校毕业生骨干在创业管理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