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畏难:红色文化与新时代育人工作的精神融合

2020-01-09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4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红色育人

沈 艳

(柳州工学院 广西·柳州 545000)

红色文化是民族魂魄,是对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奋发图强的生动写照。站在民族复兴的时代交汇点,要深刻认识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育人力量,通过合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引导高校学生了解红色文化,引和激励学生坚定个人信仰,树立“不畏难”的积极心态,使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融合,真正实现全面育人目标。

1 红色文化在高校学生育人工作的价值

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精神特质和红色基因是实现民族复兴梦的关键动力,为当前做好高校育人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鲜活的育人素材。因此,在新的育人环境下,从高校学生的思想境界、兴趣需求等客观实际出发,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重视激发、培养学生认同、感悟和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全面提升育人成效。

1.1 价值引导:有利于筑牢学生全面成长的价值观

红色文化是激励高校学生攻坚克难、建功立业的重要动力。通过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蕴含精神力量,强化价值引导,鼓励学生不畏困难、不惧挑战,激励学生坚定个人理想,谱写为党、为国建功立业的时代情怀。首先,红色文化是在特殊时代环境下形成的精神理念,其中蕴含了英勇顽强、不畏困难和国家为重等价值规范,将其融入学生培养工作,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其次,红色文化是中华文化、历史传统和马列主义等内容深度融合的产物,在全面育人工作中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因此,通过挖掘红色文化的内在精髓,能够培养、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最后,能够引导学生及时调整个人成长目标,助力学生全面成长。在“互联网+”语境下,爱国主义教育遭受巨大冲击,尤其是历史虚无主义和西方反华思想干扰了学生的精神认知,影响了学生的成长方向和价值导向。红色文化是鲜活的精神理念,是能够有效纠正学生价值观念偏差的育人素材。面对高校学生培养存在的价值理念偏差问题,通过挖掘红色文化的资源优势,能够有效纠正学生的价值偏向,引导学生树立为国为民奋斗的价值观。

1.2 思想引领:有利于壮大学生全面成长的精神动力

引导学生生动传承、深刻践行红色文化,为学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精神力量。第一,红色文化生动、鲜活,为学生全面成长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历经锤炼所形成的红色文化,既有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奋斗精神,也有广大民众共克时艰的优良传统,合理应用该文化资源,将指引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及时化解个人思想障碍。第二,红色文化传递了正确的奋斗思想和爱国精神。红色文化是现代中国发展、建设的动力来源,其中传递的正确奋斗观,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密码”,彰显了积极精神的强大动力。因此,以红色文化为素材,开展育人工作,有助于学生树立积极、正向的奋斗观,帮助学生有效消除个人成长、学习进程中面临的突发困难和思想难题,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1.3 榜样指引: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成长目标

引导学生重温红色文化故事,追寻其中蕴含的勇于担当、家国情怀等精神理念,对当前充实育人体系,培养学生传承红色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其一,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学习、了解红色文化历史中涌现的英雄人物,帮助学生寻找、发现个人成长榜样,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目标,助力高校学子形成勇于担当、敢于担当的理想情怀。高校学生长期处于和平环境,生活条件优越,逐渐迷失了正确的成长方向。红色文化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通过发掘、寻找学生成长的榜样,使学生在和平环境下仍然能够感受到“舍生忘死”的民族血性。其二,对于高校育人工作而言,通过挖掘红色文化中涌现的代表人物、英雄事迹,有效补充了育人体系内容,实现学生成长过程、成长内容的全面覆盖。通过选择红色文化中更容易被学生认可、吸收和汲取的榜样素材,凝聚了强大的育人力量,为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目标寻找到了正确方向,有助于学生将个人的爱国热情转化为积极、自觉的行为实践,为学生实现个人价值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1.4 平台支持:有利于整合多元育人力量

在当前高校学生培养过程中,以红色文化为基础,充分把握育人本质,整合多方优质育人资源,推动思想铸魂,凝聚推动学生全面成长的强大力量,实现高校育人的最大效能。一方面,红色文化是深化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和优质平台。在多元文化环境下,红色文化蕴含的精神理念、价值旋律和家国情怀对学生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力。因此,以红色文化为平台,整合红色文化故事、在线平台等多种育人资源,将引领、激励学生坚定成长信念,夯实个人信仰。另一方面,借助智慧平台,扩大了红色文化的实效价值。新的育人环境下,通过合理挖掘红色文化的人文内涵、精神理念,发挥在线教育平台的应用优势,将红色文化故事、人物素材与现实育人理念全面融合,以红色文化理念指导智慧教育环境下的高校育人工作。学生通过利用各种途径了解红色文化,坚定了个人的理想信仰,实现了从精神鼓舞到信念孕育、实践升华的生动转化。

2 红色文化与新时代育人工作的精神融合路径

民族精神是学生全面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素材。红色文化故事及精神在高校育人工作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从中汲取鲜活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为当前全面优化高校学生培养体系提供了信念引导、道德教化和情感孕育等支持。因此,在全面育人环境下,要将践行红色文化与学生培养育人工作密切融合,通过以红色文化为主线,以培养学生“不畏难”精神为重点,发挥智慧教育优势,形成依托红色文化的全面育人路径。

2.1 挖掘红色基因,坚定学生的精神立场

红色基因是新中国建设、发展的核心因素,也是当前汲取精神力量,优化全面育人体系的重要保障。在当前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创新高校育人工作时,要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基因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坚定学生的精神立场。第一,挖掘、传承红色基因,精准把握全面育人工作的“价值本色”。要向学生生动、客观讲述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引导学生自觉参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工作,坚定学生个人的信仰。第二,将红色基因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要在做好红色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做好学生精神认同培养,使红色文化的优势基因融入学生培养工作的全过程。通过继续发扬红色文化传统,做好红色文化自信教育,使学生将红色文化的精神信念融入个人实践。第三,强化精神引领,精准把握全面育人方向。要将精神信仰教育融入育人工作全过程,通过建设优质思政课程,编写开发红色文化教育素材,为全面优化高校学生育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实现党对高校育人工作的全方位领导。

2.2 提炼红色精神,深化“不畏难”的精神信仰

当前高校学生面临的成长环境日益复杂,将“不畏艰难”融入育人工作,全面创新育人工作体系,使学生从红色故事中发现成长智慧、汲取成长精神,坚定个人的精神信仰,使学生将个人的成长梦想与国家发展密切融合。一是对红色文化事件的起因、发展及英雄人物进行汇总,将其融入学生培养活动,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感悟革命精神,实现从精神共鸣到行为内化的生动转型。二是对红色文化中涌现的英雄人物进行提炼,深度挖掘红色故事中的精神理念,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英雄的伟大壮举,汲取“不畏艰难”的精神理念。通过从红色文化的故事素材中发掘全面育人的精神动力,推动高校育人工作回归学生情感升华与信仰教育。

2.3 占领“新高地”,营造“智慧化”的全面育人环境

智慧教育环境下,在汲取红色文化力量时,通过借助“互联网+”平台优势,进一步丰富相关历史和最新报道,拓宽和补充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与学习,使高校育人工作从传统的“理论说教”向新的“生动感人”升级,有效回归学生育人本质。一是要组织学生观看以红色文化为主要创作题材的视频、音频内容,通过借助VR技术,引导学生观看“网上纪念馆”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切实感受红色文化精神理念,改善学生的红色文化体验。二是要用好微博、微信等智慧平台,鼓励学生探索红色文化故事、分享红色文化的精神感悟,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因此,高校育人工作要重视从红色文化中挖掘有影响力、感染力的育人故事,通过发挥互联网优势,引导学生从智慧化的红色文化中发现更多精神内涵,实现教学育人与时代育人的全面融合。

2.4 真信真学真用,构建“鲜活化”的全面育人体系

在独特环境下形成的红色文化对当前优化高校学生育人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挖掘红色文化素材,构建鲜活的红色文化教育体系,为全面育人工作注入了新的精神内涵,使学生在真信真学的基础上,实现真知真用,进一步坚定学生的精神认知。一要鼓励高校学生立足现实生活,反思历史,倡导高校学子借助相关书籍、文章和影视报道等资源,积极开展红色文化故事追忆和话题讨论,并且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推广活动,全面拓展学生的精神内涵。二要深度探究红色文化与学生培养的衔接点,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通过把握重大历史节点,将红色育人资源与学生培养工作相融合,开发、设计学生全面参与、积极参与的育人课程,增强红色文化的育人感染力,使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协同成长、共同面对复杂挑战。三要建设区域内关于红色文化的实践基地,组织开展各类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为高校学生深入了解、全面学习红色文化提供完善的实践空间。

3 结语

高校学生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建设者,也是当前有力推动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在当前推动高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时,既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也需要引导学生继承革命精神、民族意识和家国情怀。因此,通过深度、广泛解读红色文化历史,坚定学生的革命信仰和精神追求,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育人工作全过程,坚定学生的个人精神信仰,牢固学生“不畏难”的成长心态。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红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追忆红色浪漫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