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苗的不同免疫程序对黄羽肉鸡免疫的效果分析

2020-01-09王孝德禹婷婷李志贤虞与理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活苗二价母源

王孝德,禹婷婷,李志贤,虞与理,胡 杰

(1.贺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贺州542800;2.广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南宁530001)

流感病毒分为A、B、C三型,三型之间的同源性较低[1]。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属于正粘病毒科,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总长13.6 kb,分为8个节段,易于发生变异和病毒重组[2]。

2017年6月前,我国仅对高致病性禽流感(H5亚型)进行强制性免疫。H7N9流感病毒在禽类身上呈现低致病性,但对人类则显现高致病力[3],感染H7N9流感病毒的禽(鸡)不发病,仅携带病毒[4]。近年来,由于H7N9流感毒株变异逐渐频繁,不断涌现出新的毒株,毒力逐渐增强,H7N9亚型流感病毒变异株对鸡表现超强毒力[5],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对家禽危害大,给人民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6]。因此,2017年6月5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要求2017年7月上旬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启动H7N9免疫工作,同时也要求对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效果进行监测[7]。因此,如何科学、准确评价疫苗效果,对防控禽流感至关重要。国家新推荐使用的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苗(H5N1Re-8株+H7N9 H7- Re1株)免疫程序、免疫效果如何,相关资料报道较少。本实验通过监测黄羽肉鸡不同免疫程序下的抗体消长规律、抗体持续时间、免疫抗体滴度变化情况,评估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苗(H5N1Re-8株+H7N9 H7-Re1株)的免疫效果,为禽流感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参考,也为养殖企业或个体养殖户的免疫防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疫苗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苗(H5N1Re-8株+H7N9 H7- Re1株),简称(H5+H7)二价灭活苗(下同),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生产,政府采购苗,批号为2017026。

1.2 试验动物本地规模养殖场饲养临床健康的10日龄360只黄羽肉鸡(三黄鸡),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120只,用戴脚环的方式进行标记。

1.3 检测试剂禽流感病毒H5亚型血凝抑制试验抗原和禽流感病毒H5亚型阳性血清以及禽流感病毒H7亚型血凝抑制试验抗原和禽流感病毒H7亚型阳性血清以及H7N9 H7-Re1株HI抗原和阳性血清,均购自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其中,禽流感病毒H5亚型血凝抑制试验抗原和禽流感病毒H5亚型阳性血清批号分别为2017001和2016003,有效期分别至2019年04月27日和2018年11月16日;禽流感病毒H7亚型血凝抑制试验抗原和禽流感病毒H7亚型阳性血清批号分别为2017007和2017004,有效期分别至2019年4月18日和2019年6月26。1%鸡红细胞悬液稀释液和pH7.2~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按GB/T18936-2003中的配方由贺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自配。

1.4 免疫方式及采血时间A组:即在34日龄肌肉注射0.5 mL/只(H5+H7)二价灭活苗,于免疫前0 d及免疫后第14、28、42、56、86 d,分别采集鸡血,分离血清,-20 ℃保存备用。B组:即在10日龄和20日龄鸡,分别颈部皮下注射0.1 mL/只(H5+H7)二价灭活苗;于免疫前0 d、一免后第7 d以及二免后第14、28、42、56、70、100 d,分别采集鸡血,分离血清,-20 ℃保存备用。C组:即在 20日龄和40日龄分别肌肉注射0.5 mL/只(H5+H7)二价灭活苗;于免疫前0 d、一免后第14 d、二免后第8、22、36、50、80 d,分别采集鸡血,分离血清,-20℃保存备用。

1.5 检测方法参照GB/T18936-2003《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中血凝(hemagglutination,HA)和血凝抑制试验(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方法对上述血清进行禽流感H5和H7抗体检测;判断标准:抗体滴度≥4log2为阳性,抗体滴度<4log2为阴性。

1.6 数据分析利用SPSS软件对1.2.2中的检测数据进行抗体平均滴度值、标准差、变异系数、95%的置信区间分析。

2 结果

2.1 没有出现免疫不良反应试验鸡未观察到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

2.2 禽流感H5抗体情况

2.2.1 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效价变化情况 由表1可知,A组免疫后第14 d时,抗体水平提升较快,抗体阳性率达到91.67%,抗体平均滴度为6.42log2;B组在一免后第7 d时,抗体阳性率仅为10%,说明有母源抗体的干扰,抗体提升慢,一免时间过早;二免过后第14 d,抗体提升非常迅速,抗体阳性率达到100%,抗体平均滴度为7.43log2;C组一免后第14 d,抗体阳性率为94.17%,抗体提升最快。

2.2.2 禽流感H5抗体消长规律 由图1A可知,A组抗体在免疫前0 d(34日龄)时母源抗体水平低,阳性率为0,说明母源抗体已消退,免疫后第14 d抗体水平快速提升,免疫后第28 d抗体水平达到最高峰,平均滴度为8.09log2,抗体阳性率为96.67%,免疫后第42 d抗体阳性率最高为98.33%,但抗体滴度已经下降到6.33log2,到免疫后第86 d(即出栏时),抗体滴度降为5.99log2,抗体阳性率为89.17%(表1)。

由图1B可知,B组抗体水平在免疫前0 d(10日龄)时抗体滴度为6.42log2,抗体阳性率为87.5%,说明仍存在较高的母源抗体,免疫一针后第7 d,抗体水平很低,仅为1.09log2,说明并未产生抗体,也有可能是母源抗体干扰,一免第10 d后,紧接着二免,二免后第14 d,抗体水平快速提升,抗体滴度达到了7.43log2,抗体阳性率达到100%,二免后第28 d抗体水平达到最高峰,平均滴度为8.45log2,抗体阳性率为100%,二免后第42 d抗体水平开始下降,到二免后第100 d(即出栏时)时滴度已经下降到6.27log2,抗体阳性率为83.33%(表1)。

由图1C可知,C组抗体水平在免疫前0 d(20日龄)时抗体滴度为2.01log2,抗体阳性率仅为6.67%,说明母源抗体基本消退,免疫一针后14 d,抗体水平快速提升,抗体滴度为6.88 log2,抗体合格率达94.17%,一免第20 d后开始二次免疫,二免后第8 d抗体水平开始提升,抗体滴度达7.15 log2,抗体阳性率达99.17%,到二免后第22 d抗体滴度达到最高峰,平均滴度为8.63log2,以后抗体滴度缓慢下降,但抗体阳性率100%状况一直维持到二免后第50 d,到二免后第80 d(即出栏)时滴度已经下降到7.45log2,抗体合格率仍高达为95.83%(表1)。

图1 AIV H5抗体检测结果Fig.1 AIV H5 antibody test results

2.3 禽流感H7抗体情况

2.3.1 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效价变化情况 由表2可知,A组于34 d日龄实行一针免疫,免疫后第14 d抗体水平有一定提升,抗体平均滴度为4.72log2,抗体阳性率为78.33%;B组在一免后第7 d,抗体阳性率仅为7.5%,说明有母源抗体的干扰,抗体提升慢,二免后第14 d,抗体提升较快,抗体阳性率达到93.33%,抗体平均滴度为5.96log2;C组一免后第14 d,抗体阳性率为93.33%,抗体提升最快,抗体平均滴度为6.88log2。

2.3.2 禽流感H7抗体消长规律 由图2A可知,A组抗体在免疫前0 d(34 d日龄)时母抗体水平低,仅有10%的阳性率,说明母源抗体消退明显,免疫一针后14 d快速提升,免疫后第28 d抗体达到最高峰,平均滴度为7.59log2,抗体阳性率为96.67%,然后抗体逐渐缓慢下降,抗体阳性率变化不明显,免疫后第86 d(即出栏时),抗体滴度降为5.31log2,抗体阳性率86.67%(表2)。

表1 禽流感H5 抗体检测结果Table 1 AIV H5 antibody test results

由图2B可知,B组抗体水平在免疫前0 d(10日龄)时抗体滴度为6.17log2,抗体阳性率为82.5%,说明还存在较高的母源抗体,免疫一针后第7 d,抗体水平很低,仅为1.75log2,说明并未产生抗体,也有可能是母源抗体干扰,一免10 d后进行二免,二免后第14 d,抗体水平快速提升,抗体滴度为5.96log2,抗体阳性率达到93.33%,随后抗体水平不断提升,二免后第42 d抗体达到最高峰,平均滴度为7.58log2,然后抗体缓慢回落,到二免后第100 d(即出栏)时抗体滴度已经下降到5.87log2,抗体阳性率为80.83%(表2)。

由图2C可知,C组的抗体在免疫前0 d(20日龄)时抗体滴度为2.01log2,抗体阳性率仅为6.64%,说明母源抗体基本消退,免疫一针后第14 d,抗体水平快速提升,抗体滴度为6.44log2,抗体合格率达到93.33%,一免20 d后开始二次免疫,二免后第8 d抗体水平开始提升,抗体滴度达7.53 log2,抗体阳性率达到98.33%,到二免后第22 d, 抗体滴度达到最高峰,为8.77log2,以后抗体滴度缓慢下降,到二免后第80 d(即出栏时)时抗体滴度仍有7.43log2,抗体阳性率仍高达为92.5%(表2)。

图2 禽流感H7抗体检测结果Fig.2 AIV H7 antibody test results

3 讨论

3.1 本次试验20日龄和40日龄各免疫一次组(C组)免疫效果较好C组的抗体滴度值、抗体均匀度、抗体高峰期的维持时间均优于其他两组。A组虽然抗体提升也较快,但抗体高峰期维持时间太短,抗体衰减速度快于B组、C组。因此,二次免疫的效果要比一次免疫的效果要好[8]。B组考虑三黄鸡鸡体格较小,一免日龄小,选择的免疫剂量0.1 mL,低于厂家说明书要求的0.3 mL/只,二免后虽然抗体有所提升,但抗体平均滴度低于C组,变异系数大于C组,B组免疫剂量不足是造成B组免疫效果不如C组的原因之一[9]。

3.2 (H5+H7)二价灭活苗的免疫效果好选择的三种免疫程序,用(H5+H7)二价灭活苗免疫的黄羽肉鸡,H5和H7的抗体群体阳性率都达到了农业农村部70%以上的要求。在首免14 d 后,H5 亚型和H7亚型抗体阳性率都可达78.00%以上,与杨泽林等[10]报道的H5亚型首免后第15 d,合格率(阳性率)为10%,首免后22 d,合格率(阳性率)为60%;H5亚型首免15 d后,合格率(阳性率)为70%,首免后第22 d,合格率(阳性率)为93.33%,有些差异。免疫后第14~120 d肉鸡出栏,禽流感H5的抗体水平普遍比H7抗体水平高,H5、H7抗体阳性率都在80%以上。表明(H5+H7)二价灭活苗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表2 AIV H7 抗体检测结果Table 2 AIV H7 antibody test result

3.3 根据出栏时间的不同可采取有差别的免疫程序可根据本地不同情况,采样不同的免疫程序。对于饲养生长速度慢、饲养期在120日龄左右的黄羽肉鸡规模养鸡场,最好实行首免后第20 d加强免疫,免疫效果更好。在农村散养地区,由于乡村动物防疫力量薄弱的现状,首免后第20 d加强免疫难以全面实施的情况下,可使用一次性免疫,即可在20日龄时,也能获得达到农业农村部要求的免疫效果;对于饲养生长速度快、饲养期在70日龄以下的肉鸡的规模养鸡场,为保障鸡肉的质量安全(疫苗注射后第28 d才可上市销售),可实行一次性免疫或首免后第10 d加强免疫(B组);在有疫情发生过的区域,用首免后10日加强免疫(B组),使鸡在较短的时间更快的获得保护。

猜你喜欢

活苗二价母源
美国FDA批准两种二价新冠疫苗作为加强针使用
猪流行性腹泻疫苗不同免疫程序的效果评估
绵羊小反刍兽疫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
H5、H7亚型禽流感母源抗体对蛋雏鸡首免日龄的影响
猪场常用疫苗的选择与合理使用
sncRNAs调控植入前胚胎母源因子降解机制的研究进展
滑液囊支原体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研究
HPV 疫苗种类及适用人群
如何选择不同效价的宫颈癌疫苗?
猪伪狂犬病不同疫苗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