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不同疫苗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分析
2019-01-26韩小龙
韩小龙
(山东省郯城县胜利镇畜牧兽医站, 山东 临沂 276100)
近年来,随着PRV的不断变异,原有的基因缺失疫苗在预防此类传染疾病的效果上已经不再显著,且不能及时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因此,找寻新型疫苗或新型免疫程序对我国猪伪狂犬病的防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疫苗与试验猪群
试验选用3种疫苗,分别为国产Bartha毒株(活苗A),进口Bartha毒株(灭活苗B)以及某地分离株中试产品(灭活苗C);试验猪从猪伪狂犬病呈阴性的猪场随机选取,并保证同次试验中所选猪群批次具有一致性。
1.2 方法
此次研究中,采取对不同疫苗进行组合的方式,分别通过注射剂量及频次中的差异来进行比较分析。具体操作如下。
1.2.1 剂量差异比较
随机选取妊娠50d左右的母猪8头,并平均分成a组和b组,对a组试验猪每隔15d注射1次2头份活苗A,连续注射3次;b组中以同样频次注射,每次为1头活苗A,注射完成14d后分别采取猪血清并进行-20°保存。
1.2.2 免疫程度差异比较
选择40头不同品种后备猪,均分为a、b两组,所有后备猪均于215日龄进行1份活苗A免疫,免疫30d后,对a组注射生理盐水,b组进行1份灭活苗B加免,a组为对照组,b组为试验组,30d分别采取血清。
1.2.3 次数差异比较
随机挑选40头后备猪,在进行2份活苗A免疫后均分为a、b2组,a组于21d后加免1份灭活苗B,加免30d后采集血清;b组则每隔21d加免1次同剂量灭活苗B,连续加免2次,并于30d之后采集血清。
1.2.4 加免疫苗种类及厂家差异比较
选取60头肥育猪均分为a、b、c 3组,在试验猪满12周时同时注射1份活苗A,30d后对a组加免1份活苗A,b、c组则分别加免同剂量灭活苗C,和灭活苗B,间隔30d后,分别采集2组血清。
1.3 样品检测
对所采集血清使用毒株进行细胞中和试验,试验所用毒株为经典Bartha和N5B变异毒株等,通过检测其中和抗体滴度分析疫苗的免疫能力。
2 结果
2.1 剂量差异比较
通过相关检测结果可知,免疫剂量对免疫效果不具提升作用。如下表1。
表1 剂量差异比较结果
2.2 免疫程度差异比较
由检测结果可知,通过加免灭活苗,可提升已经过活苗免疫机体血清的中和抗体滴度,并且还发现,其血清中的抗体对猪伪狂犬病有效。
2.3 次数差异比较
通过检测可发现,随着灭活苗加免次数的增加,血清内中和抗体滴度也随之有所提升,如下表2。
2.4 加免疫苗种类及厂家差异比较
由检测数据可知,二免使用灭活苗时的免疫效果要优于活苗,同时还发现灭活苗B做二免时所产生的中和抗体最多,灭活苗C效果却并不理想。如下表3。
表2 次数差异比较结果
表3 加免疫苗种类及厂家差异比较
3 讨论
本次研究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疫苗进行组合,并使用不同免疫程序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对机体进行活苗免疫一定时间后,加免灭活苗可提升机体血清中的抗体水平,使其得以产生由于加免活苗的免疫效果;同等剂量条件下,增加灭活苗加免次数可以提升机体的免疫效果。但在同等频次的基础上增加疫苗剂量却不具有提升效果;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疫苗在对抗体水平的提升效果上也不尽相同,此次研究中进口的Bartha毒株在用于加免后就起到了显著的提升效果。
4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PRV的不断变异,我国在对猪伪狂犬病疫情的防治工作上的难度正在逐渐加剧,在此背景下,研究不同疫苗和免疫程序在猪伪狂犬病免疫中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将是我国防疫工作未来的研究重点方向。相信随着生物科技的不断进步,相关科研机构将会在此类疫情的防治工作中取得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