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咽拭子标本采集方法在手足口病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0-01-09张桂娟
张桂娟
(濮阳市人民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河南 濮阳 457000)
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的一种肠道传染疾病,主要通过亲密接触传播,可引起患儿手掌、足底、口腔黏膜、臀部出现疱疹,少数患儿可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对患儿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1-2]。在粪便、疱疹液、咽拭子中均可分离到病毒,其中咽拭子标本采集具有简单、易操作的优势,且通过对咽拭子标本检测可准确判断疾病情况[3]。采集咽拭子标本的最佳部位为咽后壁,但由于手足口病患儿的年龄较小,配合度不高,难以接受咽后壁咽拭子采集。基于此,本研究比较扁桃体咽拭子标本采集和咽后壁咽拭子标本采集在手足口病监测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2—6月于濮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5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85例患儿包括男45例,女40例,年龄1~5岁,平均(3.42±1.14)岁,体质量10~28 kg,平均(17.31±3.62)kg。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4]中手足口病相关诊断标准;②存在发热,手、足、口腔黏膜、臀部至少3个部位出现疱疹;③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出现疱疹症状超过3 d;②采集前服用抗病毒药物;③呼吸功能衰竭;④先天性心脏病。
1.3 采集方法采集前,要求患儿接受禁食、禁水干预,且未接受雾化等相关治疗,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制定的手足口病临床病例标本登记表及统一派发的病毒采样盒,病毒采样盒包含1支采样管、2支采样棉签、10 mL生理盐水,使用物品时再次检查包装、有效期、有无潮湿等情况。由3名以内专职护士完成,采集过程中佩戴口罩、手套,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执行。取10 mL生理盐水指导患儿漱口,头部向后微仰,发“噢”声,让生理盐水在咽部转动。针对不配合患儿,指导患儿含少量水或生理盐水后吐出或咽下,采用烧杯或平皿收集漱口液。在采集过程中,指导患儿家属协助医护人员按压固定患儿,避免患儿躁动而影响标本的采集或发生误伤。采集标本时定位准确,用1支采样棉签适度用力拭抹咽后壁,后用另1支采样棉签拭抹扁桃体部位。采集过程中旋转棉签增加接触面,注意避免触及舌部。采集时可在疱疹较多的皮肤黏膜处反复涂抹,注意动作轻柔。采集完成后迅速将棉签放入采样管中,于手握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以防干燥。将咽拭子置于标本保存液中并充分搅动40次以上,以洗下黏附含有病毒的细胞。在试管标签上注明患儿姓名、编号、采样日期,置于4 ℃冰箱保存并于12 h内送检。采集完成后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增强其对口腔护理相关知识的认识,嘱患儿进食后及时使用淡盐水或温开水漱口,确保口腔清洁。
1.4 观察指标(1)扁桃体咽拭子标本和咽后壁咽拭子标本肠道病毒的检出率。(2)采集扁桃体咽拭子标本和咽后壁咽拭子标本的一次成功率。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检出率、一次成功率)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阳性检出率扁桃体咽拭子标本和咽后壁咽拭子标本肠道病毒检出率分别为88.24%(75/85)、91.76%(78/85)。两种方法对肠道病毒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8,P=0.443)。
2.2 一次成功率采集扁桃体咽拭子标本和采集咽后壁咽拭子标本一次成功率分别为98.82%(84/85)、90.59%(77/85)。采集扁桃体咽拭子标本一次成功率高于采集咽后壁咽拭子标本一次成功率(χ2=4.224,P=0.017)。
3 讨论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病毒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机体,在肠道淋巴组织及咽部大量繁殖后释放入血液,引起相应组织及器官发生一系列炎症反应,病毒在靶器官广泛繁殖会导致机体严重感染[5-6]。积极寻找合理有效的检测方式对监测、控制手足口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数肠道病毒经口进入胃肠道,病毒首先在口腔、咽部、肠道淋巴组织中大量繁殖,后达到全身器官组织。肠道病毒在体内的存活时间相对较长,其传染性在发病1周内最强。因此,发病3 d左右未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患儿的肠道病毒检出率相对较高。粪便标本检测是临床监测手足口病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粪便标本采集缺乏便利性,给临床采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易影响样本采集数量。当手足口病暴发时,感染人数较多,少量样本难以反映疾病暴发的真实情况。一般情况下,咽部是手足口病相关病毒最早感染繁殖的部位,通过采集咽拭子标本能够最早采集到病毒,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7-8]。咽后壁被认为是采集咽拭子标本的最佳部位,但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患儿年龄较小而不能完全配合采集工作,导致咽拭子采集难度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扁桃体咽拭子标本和咽后壁咽拭子标本肠道病毒检出率无明显差异,提示两种采集咽拭子标本的方法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在手足口病监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口腔疱疹多分布于口唇、舌、咽、颊黏膜、扁桃体、硬腭等部位,除去饮食、饮水等因素外,不同采集部位的咽拭子标本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区别[9-10]。但本研究中仍有部分患儿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标本采集不到位,所采集的病毒量过少或未采集到病毒。标本保存或运输方式不当致使病毒核酸降解也是影响检出率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护士有效采集咽拭子标本也是影响病毒阳性检出率的重要环节。临床应对进行采集标本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严格规范操作,确保其能够正确、规范地采集咽拭子标本,并将标本快速密封保存至采样管中,以备送检,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病毒阳性检出率。在本研究中,采集扁桃体咽拭子标本一次成功率高于采集咽后壁咽拭子标本一次成功率,提示采集扁桃体咽拭子标本的效果更好。究其原因在于,采集咽后壁咽拭子标本对患儿咽部刺激较大,采集过程中用压舌板强行压住患儿舌头,拭抹咽后壁极易引起呕吐而污染标本,致使一次采集成功率低。采集扁桃体咽拭子标本对患儿咽部刺激相对较小,患儿接受度较高,有利于标本的采集与后续检测。临床应根据患儿耐受情况选择标本采集方式。针对年龄较大的患儿可选择咽后壁采集标本。对于哭闹不止、配合度差的患儿可选择扁桃体或两颊采集标本,以避免误伤。疱疹主要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因此,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可在疱疹较多的口腔黏膜处进行反复涂抹。在确保采样阳性率的同时注意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扁桃体咽拭子标本和咽后壁咽拭子标本肠道病毒检出率均较高,是临床监测手足口病的有效方法,其中扁桃体咽拭子标本一次采集成功率更高,有助于手足口病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