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解析

2020-01-09谭小莉

科学咨询 2020年48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课外历史

谭小莉

(重庆市开州中学 重庆 405400)

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能够自主学习的学习者,才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首先,课堂教学带给学生的支持已经发生了改变,由传统的“量化”转变为当前的“质化”,学生需要以课堂为原点,积极地生成自主学习能力。再有,我们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新时代人群的必备技能,学生需要拥有信息素养,这种能力的养成源于学生一次次参与自主学习。此外,依据多元智能教育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人优势,课堂作为一个群体活动空间,既能为学生提供个人展示平台、归属感、认同感,在某些方面也会限制学生的个人效能。因此,学生需要借助自主学习能力的生成来缩小这种群体之间的差距。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们的学习资源、知识背景都是最为丰富的,小小的课本所包含的内容也显现出不足,我们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拥有“涉猎”的意识和能力。

一、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高中学生需要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才能生成更多的感悟,获得更多的体验,这样学生才能拥有学习的兴趣。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选择两种方式来实现。首先,可以在实践训练中渐渐生成。在现当代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可以忽视,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更愉快地学习,学生受到尊重,对学习历史就会有积极的动力,饱满的情绪。学生拥有了学习兴趣后,才会结合教师给予的空白,利用课前、课后积极地自主学习,才能在课上和教师积极地呼应。另外,教师可以在教授学生新知识时让学生自由讨论。这样的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教师还可以在课下引导学习自学,自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自己查阅资料,学习其他资料,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更加喜欢与人探讨历史知识。高中学生希望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发言权,而这种发言权的生成源于学生积极的准备[1]。

二、给学生话题讨论的时间

在让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活动时,学生并不喜欢闷头苦干,他们希望能够时不时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他们希望时不时地和他人呼应。因此,要想让学生持续参与自主学习活动,我们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参与个人学习成果展示的机会,而引领学生参与话题讨论就是最佳的方法之一。基于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可以适当地让学生自由讨论,要注重让历史和现实结合。历史本身是充满距离感的,教师可以把现实中和历史相联系的时事政治引入课堂,减少距离感,使学生感觉到更真实的场景,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学马关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时,教师可以让同学百度搜索“一国两制”;学到一届三中全会等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查阅各种资料,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全会、十八届六中全会等内容,还可以了解十三届四中全会的完成情况等。这种与现实联系起来的方式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对课堂外拓展的成功体验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应用好课外学习活动

不管是基于先学后教目标,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我们都需要将课堂学习时间与课外学习时间进行整合。尤其是在我们认识到课堂教学的局限之后,我们还需要在这一方面做出改变。此外,在2020年初的停课不停学活动中,我们也对此有了极深的感悟,我们需要应用课外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生成“长效”的学习能力与“实效”的学习效应。如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预习后在课前讲述此历史课所包含的历史情节,所带来的意义,给未来造成的影响。还可以让学生查阅各种资料,关于此段期间著名人物发生的事,或者其生平,让学生以故事的形式分享给大家,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等方式,利用多媒体、录像机、投影仪等高科技与课堂无缝结合,创设良好的历史情景,让同学感受到历史的严肃和厚重。要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多多开展课外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性思维能力和拓展创新能力,教师应该给每个学生组织演讲的机会,通过促进学生主动在课下查阅相关的历史知识,拓展学生的历史课外知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2]。

综上所述,在落实学校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调整教育的侧重点,从“量化”的教育空间逐渐转变为“质化”的学习空间。在这一过程中,使高中学生生成自主学习能力,会使学生拥有会学的基础和前提。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课外历史
小满课外班
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探索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
体育教学中高中学生不良情绪调节“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