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南市历下区道路绿化现状研究及发展思考

2020-01-09张吉祥

花卉 2020年24期
关键词:绿地率历下区行道树

马 悦,张吉祥

(山东建筑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

城市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视觉审美和生态效益方面都对一个城市产生显著影响。优秀的道路绿化首先在视觉上能够分割组织和引导道路空间,丰富街景并直接影响城市面貌。其次,道路中丰富的绿化结构在遮荫、降噪、滞尘、改善小气候上都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此外,城市道路绿化在一定程度上还体现出地域性特色和文化内涵,构成城市景观特色[1]。

1 历下区道路绿化现状

济南市历下区道路建设时间较早,道路规划与绿化建设存在脱节问题,并且植株更新滞后,养护管理薄弱,道路绿化景观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需求。近年来,济南市历下区不断加大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与管理力度,在2018 年率先开展道路绿地普查工作,对辖区内道路绿地情况进行全方面调查,并完成百余条道路绿化改造,整体道路绿化得到较大提升。

2 道路绿化调研研究

2.1 调研结果总结

调研结果统计目前济南市历下区的道路绿化苗木共有116种,隶属42 科87 属。其中木本植物108 种,占苗木总种类数的93%,草本植物8 种,占苗木总种类数的7%。木本植物根茎发达,生长周期长,作为道路绿化的选择有较强的优势。

2.2 整体调研结果分析

调研结果分析包括总体特征和各道路绿化状况两部分:第一部分基于调研数据,整体归纳出济南市历下区道路绿化的物种组成、频度、行道树选择和观赏特性的特点。第二部分则在明确整体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每条道路的绿化率和不同道路绿化断面形式的植物种植特点和绿化结构。

2.3 总体特征分析

2.3.1 绿化植物组成分析

分析调研范围内苗木的组成,其中应用最多的是蔷薇(12 属18 种)。其次是豆科(6 属9 种)、木犀科(4 属8 种),其余科均小于5 种。乡土植物占比83%。可见济南市历下区道路绿化树种多集中于蔷薇科、豆科,植物多样性还需进一步提升,乡土植物占有相当大比重,外来引种和栽培种占比较低。

2.3.2 绿化植物频度分析

绿化植物频度是指某种植物出现的样带的占全部样带的百分率,反映出植物分布的均匀性[2]。乔木层共应用种49 种,其中出现频度最高的是国槐,其次是法桐、大叶女贞,频度分别为68.8%、65.3%和64.6%,均在60%以上,以上植物作为基调树种,优点突出,环境适应能力强,被普遍应用于历下区道路绿化中。灌木层共应用59 种,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大叶黄杨,其次是小叶女贞球(72.3%、63.8%);灌木层中,仅在1~2 条路段出现的偶有种达13 种,其中不乏红瑞木、红叶碧桃等观赏性极高的植物;草本花卉共应用8 种,除麦冬和结缕草的频度较高(86.3%、32.8%)外,其余种频度普遍较低,仅个别路段出现。草本花卉生长周期短,管理难度高,导致应用较少,地被层景观单调。

2.3.3 绿化植物观赏特性分析

不同植物因其形态、色彩、芳香等差异,表现出丰富的观赏价值。据调查统计,济南市历下区道路绿化中,观花植物共有20种,春季开花的有樱花、玉兰、西府海棠等;夏季开花的紫薇、合欢、广玉兰等;秋季开花的木槿、蔷薇以及冬季有腊梅、紫荆等[3];观叶植物共有15 种,包括红叶石楠、紫叶小檗等彩叶植物,和具有特殊叶形的五角枫、构树、乌桕等,极大提升了道路景观观赏价值。观果植物有11 种,如栾树、枸骨等。此外,植物还因枝干的色彩或姿态具有观赏性,如雪松、华山松等。从植物的观赏特性来看,历下区的道路绿化基本能利用植物特点发挥其观赏价值,从色彩、形状、姿态等方面为道路景观提供视觉审美的多样性,并丰富季相变化。

2.4 各道路绿化分析

在对历下区道路整体绿化特点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又对各调研道路的绿化情况进行分类分析。本次调研范围为历下区二十一条典型道路,包括八条主干道、九条次干道和四条支路,总道路长度为44.46km,总绿地面积达29.9 万m2。

2.4.1 道路绿地率分析

道路绿地率即道路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道路总宽度的百分比,是道路绿化重要指标。据调研数据结果计算,调研二十一条道路中只有33.3%的道路符合城市道路绿地率标准。其中,奥体中路道路绿地率最高,为59%,其次凤山路、马鞍山路分别为56%和52%。红线宽度在50m 以上的道路绿地率达标率为50%,红线宽度在40~50m 的道路绿地率达标率为22.2%,而红线宽度在40m 以下的道路有40%符合城市道路绿地率标准。济南市历下区的道路绿地率普遍较低,仅有少部分道路能够满足标准,总体道路绿地面积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

2.4.2 不同断面类型植物配置

调研道路类型主要有一板二带、三板四带和四板五带五种道路类型。一板二带道路的绿化均为单一行道树树池,没有形成连续绿带。下层基本以麦冬作为地被,少数土地裸露。遮荫效果不明显,景观效果单调。其中50%的道路行道树应用有四种以上,行道树选择和配置方式不统一,道路景观特色不够突出。三板四带道路宽度在35~55m 范围内,机非隔离带主要为大叶黄杨、红叶石楠等作绿篱,列植树池行道树,立体绿化结构单调,植物群落稳定性差。四板五带道路均为景观特色街道,道路绿地率在20%以上。其中奥体中路、舜耕路和明湖东路植物种类丰富,乔木树大荫浓、灌木色彩绚丽,形成了乔灌草地的立体绿化结构。

3 济南市历下区道路绿化优化发展策略

3.1 丰富乡土植物应用和物种多样性

济南市具有丰富的乡土植物资源,据《山东树木志》记载,山东省野生及常见栽培树共74 科210 属,但应用于历下区道路绿化的树种仅116 种。乡土树种对于本地自然条件适应能力强,作为道路绿化树种有极大优势,在树种规划中还应充分挖掘应用。例如黄连木、楸树等乡土树种,不仅在生长条件和滞尘能力方面表现良好,树姿和花果叶也具有一定观赏性,可适当增加这一类植物的应用。此外,应扩大苗木树种应用,引进新种,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稳定的城市道路绿化系统,实现视觉审美、生态效益和文化特色的提升。

3.2 增加绿化面积

历下区调研道路中,仅有三成道路符合城市道路绿地率标准。面积结构不合理导致了绿地功能的不健全,视觉审美和生态效益大打折扣。在城市精细化发展的时期,道路绿化应避免大兴土木,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改造提升,由有到精。首先,可以将单一的行道树树池适当整合为绿带,并丰富中下层结构。其次,根据交通、地下管线等情况,适当增加绿化带条数,逐步降低无绿化带道路和一板二带道路的比重,无素土地段可以布置花箱。增加垂直绿化也是必要手段,通过垂直方向的绿化种植,不仅增加绿量,还丰富景观层次,是城市道路绿化发展的必然趋势[4]。

3.3 优化景观结构配置、开发地被种类

绿量作为绿地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要求兼具平面与立体的复层绿地结构,应满足绿地立体空间的丰富性。城市绿地最佳生态效益结构比例乔:灌:草:地为1:6:20:29,通过各层次合理配置,构筑稳定多样的植物群落[5]。调研分析显示历下区道路绿化结构失衡,中下层植物景观急需提升改造。因此首先应增植中下层植物,种类上多应用观花、观果类灌木,绿篱多采用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等既能适应济南气候,又能丰富景观层次的植物,红叶石楠在冬天需保冻处理,应逐步减少应用。其次,要引进适应本地环境的地被植物,丰富下层景观。

3.4 体现景观特色

历下区行道树树种单一,道路间差别不大,也无法突出城市景观特色。因此应扩大行道树选择范围,丰富行道树的多样性,并且采取同一条道路行道树配置相对统一的方式,区分道路间特色,逐步形成城市景观特色[6]。行道树选择不仅要适应生态环境,还应注意景观多样性,选择树种应具有优良观赏性状,对于提升道路绿化景观特色方面既要丰富物种、又要定下基调,力求在和谐统一中有变化。

4 结语

济南已从粗放式建设转变为精细发展,道路绿化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顺应此趋势,在原有基础上改善道路绿化结构,建设生态优美、具有文化内涵的城市道路。通过全面调查城市道路绿化状况,充分了解道路绿化特点,是道路更新建设第一步。城市道路绿地应丰富植物应用、优化景观结构,并体现一定文化特色。此外,还应加强对绿化树种的引进、更新和管理。园林绿化与城市环境面貌息息相关,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园林绿化的作用与潜力,使功能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建设更加优美、宜人的城市道路绿地。

猜你喜欢

绿地率历下区行道树
行道树是景也是民生
让成长遇见“憧憬”,让崇璟成就未来
济南历下区召开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座谈会
行道树
济南市历下区“集团化办园” 助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云朵城堡的小天使
中小学幼儿园用地绿地率控制研究
南京市建设用地绿地率影响因素分析
行道树对人行道的破坏
城市绿地建设中存在绿地率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