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提质增效教学方法浅见
2020-01-09周燕
周 燕
(重庆市渝北中学校 重庆 401120)
在实际教学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往往被一些人当作“豆芽”学科,在考核上不重视,在教研上欠力度,在备课上下的功夫不足。尤其是上课,未仔细思考教学方法的大有人在,个别教师只是给学生引路,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老师顺口讲几句,适当做一点练习题,使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为克服这些弊端,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转变思维。为此,笔者结合我校教师道德与法治课的具体实践,谈一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提质增效的教学方法。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接触生活
不愤不发,“心愤愤”则“口悱悱”,启发式教学就是要借用具体事例、场景提出问题,引起学生产生联想,引导学生接触生活,进而分析、思考出答案,并极欲把答案表达出来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学维护公民权利时,我们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家长暴打孩子的过程,同时出示一些孩子被家长严重打伤、甚至不给饭吃的案件,一些学生表现出气愤的神色,感同身受,有的学生甚至哭了,联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曾经对自己产生的暴行。这时我们便提出问题:请问家长这样做对吗?家长说你是我生的养的,我要你死就得死要你活你才活,你敢不听我的话?你做错了事不该受到我的严惩吗?还说黄金棍下出好人,这样的理由对吗?很快引起学生的讨论。然后我们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进行法律分析,得出了正确答案,由此,更进一步引导到维护其他公民权利的事情上。
二、运用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体悟道理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道德与法治教育传授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可以运用体验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悟道德原理或法律原理,运用体验式教学还可改变道德与法治课严肃有余、生动不足的氛围。学生能通过体验产生思维的飞跃,使道德与法治思想知识深深地刻印在脑海中。体验式教学的核心是“实践育人”。体验式教学的重点是开展具体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比如,请法治副校长或警察模范人物进行座谈,或请法官到学校开展“模拟法庭”现场审判;或者在课堂上组建道德与法治的模拟法庭。再就是在班级成立法治学习兴趣小组,开展涉及相关知识章节的遵纪守法演讲比赛、辩论赛,举办相关的道德与法治的征文竞赛,办专题黑板报。此外,有条件的可把课堂搬进少管所和少教所,针对课本章节和相关知识进行参观访问,看图片展览,组织模拟听证会、模拟法庭等。这些生动活泼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能使学生在活动中舍身处地扮演角色,体会职责,获得感受,掌握知识,感悟道理,养成品质,从而极大地改变“台上老师大声讲、台下学生无人听”,以及“考前拼命背书、考后毫无印象”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尴尬状况。
三、运用情景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错对
情景式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根据知识的内在要求,营造包含知识或折射知识的具体生活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受到情绪感染,进而引起思考,分析对错得出结论,并把这个结论与相关知识对应和印证,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就有了形象的依托,能记忆深刻,感悟深刻。比如,我曾经扮演学生,在教室里拿着“自己”的考卷一看,成绩不及格,并把自己的成绩跟好的同学一比较,就“气”得双脚一跳,我一掌拍打在桌子上,还扔了卷子,骂“这死思品课,怎么这么难学,让我不及格,思品课,你去死吧,我不学了。”我还提了凳子向课桌之间的走道一扔,然后哇哇大哭起来。学生们看了都惊呆了。我发现学生有了情绪了,就问:你认为我这个同学能否控制情绪?你认为我这个同学的方式可取吗?学生从生活事例中自然得出“这个同学不能控制情绪”,然后分析不可取的理由,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要学会控制情绪,不影响他人的学习和情绪。这就是约束自我,尊重他人,这是重要的道德品质。进一步分析,如果这个同学因成绩差还迁怒他人,这就更不道德了;如果这个同学扔的凳子砸坏了,就是损坏公物,属于违反中学生道德行为规范里面爱护公物的条款,必须根据校规负责赔偿;更严重的,如果这个同学扔凳子还砸伤了人,轻则违法重则可能是犯罪了,如把人砸残或砸死了,就不得了了。这些进一步明确了道德与法治的联系和讲道德、守法纪的重要性。这样的情景式教学,的确让学生深有感触,能很好地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四、运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落实知识
探究式教学是重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根据课题要求或教师用出示的课本信息或网络信息,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内部的各种内在联系,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道德与法治教学多以现象出示、现象分析、问题引导、问题解决、作出结论等顺序进行,很适合进行探究式学习。探究方法,一是发现,教师或同学出示一个道德故事或法律故事(或视频),由学生单个或分小组分析现象,找出里面包含的是非对错,引出道德问题或法律问题,小组讨论提出解决办法或判决结果。二是质疑,针对一个法律问题的不同理解,让教师与学生进行质疑,或由不同意见的同学之间进行质疑、辩论。三是印证知识或作出结论,由学生分组谈自己对相关道德知识或法律知识的感想或见解,最后统一一个基本结论。四是材料拓展探究,教师或同学出示类似的材料,让同学们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出涉及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的道理,最后作出结论。也可反过来,出示材料,出示分析过程或出示多个结论,由学生分组研究其分析思路是否正确,所采用的道德知识或法律知识是否吻合,或对已出示结论的义项进行选择,在交流时进行自我论证。这样的探究学习,学生能亲身经历发现、研究、分析的全过程,对道德知识与法律知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并有利于把知识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比如,学生通过探究,学习了公民知识,就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怎样做一个中国公民,知道自己作为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怎样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公民权利等,并把这些牢固掌握在意识里,落实在行动上。此外,学习了法律法规知识,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包括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遵守交通规则,讲究文明礼貌等,直至形成法治信仰,进而能自觉捍卫法治。
综上,我校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了上述教学方法,大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