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四性”,让作业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
2020-01-09刘梅
刘 梅
(重庆市荣昌区特殊教育学校 重庆 402460)
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导向作用。要想使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发展的要求,教师就要在作业设计时重视“四性”,使数学作业更好地成为数学教学有效的延伸手段,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力帮手。
一、重视作业的开放性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已经总结出:开放性的作业,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尽量自己去发现、去讲解、去探索、去创新,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爱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励他们在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中,通过综合性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在设计中要将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进去,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的生活和学习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比如,利用好“购物认识钱币、计算家庭收支情况、制定作息时间表”等方面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内容,补充学习内容,使数学教学充满时代气息。
开放性作业的设计,应该符合以下两个特点:
(一)作业内容因人而异
作业的目的、内容、方法并非对所有的学生都是相同的,因为学生不同,需要就不同;学生身心不同,作业的目的、内容、方法也就有差异。所以,作业设计要因人而异,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作业,这也是因材施教的一种体现。
(二)作业的完成体现协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已明确地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1]。所以,学生作业最好是探究性作业,这种探究,往往一个人难以胜任,因此完成作业的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从而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另外,从作业的时空来看,课程的开放性,使大量的作业已不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而需要与社区、家庭及他人协同合作。
二、重视作业的趣味性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好玩是他们的天性。在作业设计上,多变的形式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再把做作业看成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因此,作业设计具有趣味性,能“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跃跃欲试。通过纵向和横向的联系,让学生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体验欲望,从而在体验中巩固所学知识。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用做游戏、讲故事的方式将学习任务加以落实,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在获得快乐的同时也能获取知识。
比如,学完乘法口诀后,教师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玩。还可以创设情境,如学完有关“元角分的认识”后,让学生去超市购物,通过实践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了解单位间的换算进率。
中年级的学生熟悉了学校生活,也有了独立自主意识,课业也不那么紧张,因而可以多留一些研究性、合作性的作业,如调查作业,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上网、咨询、查阅书籍等获取资料,然后将资料整理出来,提出、解决问题。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让学生编写数学日记,让学生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数学知识记下来,并鼓励他们相互交流,进行全班评比。可以办数学小报,将所学知识进行整理等。
三、重视作业的实践性
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紧急通知》中明确提出:“要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的小学生的家庭作业[2]。”因此,作业设计还应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取得第一手资料。在设计作业时可以结合家庭生活,让家长为孩子提供数学实践的机会,如给家长当“会计”,为家长记录家庭开支等;结合所学材料,可以绘画,可以实验,可以制作,可以查阅收集等;可以结合社会生活,如统计立交桥上行人通行量,观察红绿灯设计的通行时间,测量人行道适合的宽度等,这样,让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学生就会乐于发现、认真计算,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使作业活动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
四、重视作业的可行性
很多时候,我们设计作业的初衷是好的,所设计的作业也的确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但由于所处地域、环境的不同,有的受条件限制,有的受能力限制,导致学生完成作业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我们还应充分考虑到它的可行性,在作业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经济状况、能力层次、家庭环境等因素,先为孩子的作业做好铺垫,再设计一些分层作业,必要时提供一些资料,尽可能化解学生在作业中可能碰到的困难,让他们都能顺利、有效地完成作业,得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总之,我们既不抛弃传统的重现式作业设计,做到温故而知新,举一而反三,又要重视以上阐述的“四性”,让作业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一定能使“作业”这一数学学习中的重要角色在新课改的舞台上成为一个和谐的音符,并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