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2020-01-09张杰
张 杰
(河北承德宽城机关中学 河北承德 067600)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
一直以来,大部分学生都是各自家庭的中心,在家庭环境中受到了过多的关爱和呵护,学生养成了遇到问题就抛给父母的习惯,没有养成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也滋生出懒惰、怕累、怕苦的不良心理,家长的教育失当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家长的溺爱下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而陷入学习困境,面对困难也更容易出现逃避和破罐破摔心理,导致学生缺乏上进的动力和勇气。比如,班上有个学困生长期受家长的溺爱,养成了自我、专制、偏激的不良心理,在学习中依然以自我为中心,不服从教师的管教,不跟随教师的引导,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过程不积极,学习成绩必然也不理想,成了班上的学困生。
(二)学校因素
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教师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的课业成绩上,将每次考试看得尤为重要,不停地给学生排名次,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进行单向灌输,忽视了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导致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在课上难以及时完成知识的理解、吸收,常常一知半解,课下繁重的作业压力严重压缩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时间,学生遇到的问题无法及时得到指导和解决,导致部分学生知识漏洞越来越多,慢慢就变成听不懂、学不会的学生,成为了数学学困生。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针对能力中等的学生开展教学设计,这样很容易使能力差的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进而在课上出现开小差、睡觉等行为,成为班级内的数学学困生。
(三)学生个人因素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高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学习习惯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但很多学生升入初中后依然采用小学的数学学习方法,通过死记硬背学习理论知识,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理解也不求助教师,没有夯实自身的知识基础。其次,学困生通常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下不会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学习新知识内容时就很容易陷入思维困境,导致课堂学习过程中不仅效率低且质量差。第三,对数学学科缺乏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全神贯注地集中注意力,对课上师生互动、课后巩固练习都采取消极态度,长此以往,逐渐成为了数学学困生。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激发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有些兴趣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很多学困生由于缺乏学习兴趣而逐渐成为了数学学困生,因此,实施学困生转化,首先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兴趣和求知欲的驱使下,全神贯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为学困生转化做好铺垫。比如,学习“绝对值和相反数”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简单但具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给予学困生更多表现的机会,同时给予学困生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及时启发与引导,使学困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到课堂互动的满足感,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重新树立起数学学习的自信心[1]。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有效转化数学学困生,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这也是学生走出学习困境的法宝。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为了使学困生的自主学习更高效,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制作微课。比如,学习“正数和负数”时,生动、立体、直观的微课视频很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原本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生动具体,从而大大降低学生的自主学习难度,增强自主学习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学习中,逐步夯实知识基础。
(三)针对学困生开展因材施教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正视学困生的能力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教师可以结合学困生的实际学情设定分层教学目标,学困生以基础知识内容的学习为主,侧重于较初级的学习目标,比如,七年级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设定初级学习目标,让学困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并能从题目中找出等量关系,列出简单方程,并对学困生采用“引导+指导+详细讲解”的方式,确保学困生在课堂上能顺利完成基础学习目标,使学困生在教师的重点指导下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积极参与到知识探究中,逐渐夯实数学基础,完成学困生的转化。
三、结束语
学困生转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师要结合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制定出个性化的转化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跟随教师的引导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一步步夯实基础,逐渐完成学困生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