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
2020-01-09陈伦红
陈伦红
(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 402160)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中职电子专业一年级新生入学就接触学习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应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使大国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一、立足本职,爱岗敬业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中职一年级新生初次接触的电子专业的专业课,学生往往开始有浓厚的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内容的加深,这种兴趣很容易逐渐减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养,还要一直贯穿爱岗敬业思想的教育。爱岗敬业指的是忠于职守的事业精神,这是职业道德的基础。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学生而言,爱岗敬业就是要热爱自己的学习,热爱自己的专业,要用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课前要按照老师的要求预习,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课,完成自己的学习和操作任务。课后认真完成作业,收拾整理好实训设备和器材,打扫干净实训工位,认真分析实训现象,总结实训结论,并完成实训报告。比如,在讲常用电工工具时,很多同学都觉得这些东西太简单了,平常生活中见得多了,甚至还都使用过,所以对学习这些就不怎么在意,于是我要求他们从专业的角度学习、对待这些电工工具,并通过生活中一些违反规定使用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告诫学生必须以恭敬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专业,再简单的东西也要持这种态度。这样从头到尾严格要求学生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立足于本职工作,爱岗敬业。
二、精益求精,力臻完美
工匠精神的第二个基本内容就是精益,即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精益求精,就是要超越平庸,选择完善,正如老子所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成为经典,靠的就是制表工匠们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的精益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育并鼓励学生认准自己的目标,执着坚守,耐得住学习上的枯燥无味与寂寞,经得起学习与生活中的种种诱惑,学习知识与技能断不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而要以匠人之心,追求学习知识和技能上的极致,练就一手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的完美技艺。对于大师们来说,什么是熟练?也许就是几百次甚至上千上万次的简单重复。当下,学生就是要反复反复再反复,做好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件事情、每一项任务,这样才能做出成绩、做精、做到极致。比如,进行“常用导线的连接”实训时,要求学生对常用导线的线头进行剥离练习。在练习之前我先进行了示范讲解,然后让学生练习,对于塑料硬线,要求学生分别用三种方法进行剥离,对于塑料扩套线,则要求学生对公共扩套层和芯线绝缘层采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剥离,同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反复练习,做到熟练;对于检查不合格者,在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下必须达到要求。这些在学生眼中看起来非常简单的操作,老师在实训过程中依然不能简单对待,一定要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去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在反复练习中明白,越是简单的事情越是要做到极致的道理[1]。
三、专注于心,执着进取
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完成自己的每一项任务。这也正是目前中职学生最为缺乏的精神特质之一,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年轻好动,往往没有长久的注意力,做事更缺乏耐心,非常容易忽略老师讲课、实训操作中的细节问题。而作为电子专业核心课程的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本身就要求学生能专注于心,无论是用电安全,还是对各种电路的判断与正确使用,以及常用电光源的识别与安装要求,电流、电压、电阻值的计算等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不允许半点的粗心大意,必须按照实训要求和标准,认真做好每一个步骤,把每一道工序都做得非常严谨,充分而到位,哪怕是细枝末节的、毫不起眼的环节也不能放过。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高度。很多同学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实训结果差异太大甚至完全失败,往往就是在细节上没有处理好,没有按相关要求和操作标准做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实训操作过程中都要反复提醒、告诫学生,把最专注的态度用在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中,通过每次的提醒督促,学生成功的几率就大大提升,他们对这种在学习和实训中获得成功的自豪感也会感染其他没有做好的同学,从而带动和促进其他同学在后面的学习和实训中注重细节,专注于心[2]。
四、创新突破,追求变革
“工匠精神”虽然强调敬业、精益、专注,但绝不等同于死搬硬套、因循守旧、冥顽不化的“匠气”。那些闻名遐迩的大国工匠们,在敬业、精益、专注的基础之上,更多的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一种变革,一种创新,如果他们只躺在前人、师傅的成绩之上照本宣科、拘泥不变,就永远只是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匠人,永远都不可能成为匠师。之所以能成为一方泰斗,独领风骚,他们在其一生的奋斗中绝对离不开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这就意味着,职业从业人员必须把“匠心”融入生产工作的每个环节,既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心存敬畏、追求质量,更要富有创新突破,追求变革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事实上,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只有创新突破,才能变革现实;只有创新变革,才能推动科技产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才能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通过学生对任务书的解读分析,小组讨论拟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自己小组所用到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然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分析,学生再进行总结反思,找出自己在解决任务问题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这样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能够改变以往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