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螺旋德育课程体系初探

2020-01-09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双螺旋思政课程专业课

吴 楠

(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天津 300180)

一、德育课程体系改革指导思想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8 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讲话,为上好德育课和专业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原则。在此指导下,我校德育工作者把德育课程提升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积极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螺旋德育课程体系。

二、“双螺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路径

(一)以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轴整编教学内容

1.将德育课程模块化,对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要求,我校德育组在党委领导下编写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学生读本》,让学生紧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了解党的最新科学理论,激发爱国热情;在主管校长的带领下编写了《时事政治与社会适应》校本教材,帮助学生洞悉社会的最新变化;为学生配备了《职前必备》职业素养提升手册,从学生个人成长角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顺利转变为新时代的劳动者提供可行性指导。

2.在专业课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专业课是学生成长为专业人才的重要课程,是人才专业化、现代化的基础,也为学生的就业指明了专业方向。在学好专业课的基础上,需要认真思考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中国青年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应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专业课要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每一门专业课的授课计划中明确列出每一节专业课所能够渗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确保每节课学生在专业上和思想道德上都有所提升。

(二)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为双螺旋构建德育课程体系

1.“思政课程”:革新思政必修课和思政选修课第一螺旋课程体系

(1)德育必修课程模块化,内容对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要求,编写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学生读本》《时事政治与社会适应》《职前必备手册》,在德育课程中,校本教材与国家规定的教材配合使用,将中职德育课提升到思政教育的高度。

(2)德育选修课程时代化,内容对接国家经济政治大事件。我校以国家的政治经济重大事件为背景,结合学生实际,开设了“大国格局”系列德育选修课,如:2017年“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系列课程、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大事记”系列课程,以及正在推进的2019年“我为祖国点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系列课程,共计7800人次参与聆听、互动,在学生中引发强烈反响。

第一螺旋思政课程体系由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选修课构成,第二类课程是对第一类课程的拓展和促进,两类课程相互关联、互为补充,互相促进,螺旋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2.“课程思政”:搭建专业课和通识课融入思政元素的第二螺旋体系

(1)专业课程生活化,把时代精神融入专业课堂教学。专业课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是专业素有快速提升的有效途径。在专业课中,我校不仅仅让学生掌握前沿专业技能,更注重让学生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明白为什么要掌握前沿专业技能。例如讲授焊接新技术时,扩展讲述我国建筑史上的标志性建筑—国家大剧院,国防建设中投入巨资建造的航空母舰—辽宁号、001A 等,其焊接技术的要求是十分高超的。这是我国改革开放 40 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国力增强的标志,从而激发学生成长的斗志、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通识课程拓展化,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马克思指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必须认识到:一方面人是全面发展的人,需要接受全方位的教育,另一方面,人必须融入社会,才能真正称之为“人”。基于此,我校通识课除了语文、数学、外语课程,在主管领导的协调下,在专业系部的大力配合下我校德育组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开设了德育通识拓展课,如“中美贸易与商贸人的时代担当” “我和我的祖国”,并与专业系部教师合作,建立了“改革创新育人苗圃”实践基地,使6900人次得到实践锻炼,走向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和文明风采比赛的舞台,展现了新时代中职学生精神风貌和良好的综合素养。

三、“双螺旋”德育课程体系在我校机电技术系的探索与实践

(一)编写《双螺旋德育课程实施纲要》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螺旋德育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学校层面,乃至更高层面的顶层设计,从而能够协调专业系部和基础部的各方工作。我校党委、主管校长从构建顶层设计出发,统一思想、协调各方,成立工作“双螺旋”德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织编写了《双螺旋德育课程实施纲要》,监督、指导各方参与教学改革,积极打造“三全”立体化育人体系。

(二)制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机电技术系课程标准

为了推进双螺旋课程体系,我校选取机电技术系为试点系部,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改落实工作。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机电技术系聘请思政课专职教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没门专业课程标准时,增加了每节课的思政映射部分,使每一节专业课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在机电技术系的“双螺旋”德育教学标准中,针对其专业特点,重点使学生了解中国制造业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划,如中国制造2025计划;理解职业活动所处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背景以及相关的时代、国际背景,认清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懂得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意义。

(三)建设“双螺旋”的课程教学资源

课程资源建设是上好一门课的必要准备,为了更好推进“双螺旋”课程体系的实施工作,我校专业课与思政课教师一对一结对子,共同打造课程资源。资源包中分为:PPT、视频、图片三种形式,内容涵盖了改革创新类、大国工匠类、爱国奉献类、爱岗敬业类四类先锋人物事迹,为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一定的教学资源保证。例如讲授金属切削加工时,扩展讲述金属机械加工手段的发展,普通机床、数控机床、五轴加工中心等,了解激光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机械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创新意识。

(四)实行双导师制,并开发“双螺旋”德育课程互动APP

我校实行德育教师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的“双导师制”,为此,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校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思想,引进名师指导,提高教师素养,培养我校名师,鼓励名师“走出去”,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在加强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专业素质的提升,也要注重德育素质的提升,将思想道德教育能力的培养贯穿师资建设的全过程。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助于大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要熟知学校专业建设,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案例和方法。开发“双螺旋”德育课程互动APP,便于学生和双导师线上线下及时答疑解惑。

(五)建立学生党员、团员、普通学生混合结组的小组学习模式

为了发挥学生党、团员思想上的引领作用和专业技能上的先锋模范作用,并配合“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德育课程改革,在班级实施过程中,建立学生党员、团员、普通学生混合结成小组学习模式。通过一年学习效果数据跟踪,普通学生的德育成绩和专业成绩明显提高,收到良好效果。

(六)建立“双螺旋”德育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

我校在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时,抓质量,重实效。在专业课考评中加入了20%的“课程思政”实效考评内容,主要考察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劳动精神。过程评价占总考核成绩的80%,包括:课堂出勤、课堂活动参与、小组活动、平时作业、平时测验。其中:课堂出勤,占总成绩的5%;课堂活动参与,占总成绩的5%;小组活动,占总成绩的10%;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40%;平时测验,占总成绩的20%。结业测试占总考核成绩的20%。

四、“双螺旋”德育课程体系诊断与改进

(一)成绩效果

1.技能大赛显素养

在“双螺旋”德育课程体系推动下,学生不仅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对接国际标准,更具有大格局大思维大能力,个人素养全面发展。2016-2018年,我校共有1188人次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比赛,赛项达36种,获奖人次达438人。其中我校靳帅同学荣获“文明风采”征文演讲类工匠精神全国一等奖,李忠昊同学“文明风采”摄影类成长的足迹全国一等奖,其他各级各类一等奖共计128人次。

2.升学深造展鸿图

通过“双螺旋”德育育人模式,我校机电技术系中高职衔接采取“3+2”、五年一贯制、高职对口自主招生职业教育高考、技能大赛获奖学生免试入学等多种途径,不断拓宽中职到高职乃至应用型本科的升学通道。2018年,我校共有2893名中职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就读,比2017年增加10.64个百分点。其中,机电技术应用专业“3+2”更是实现连续两年100%全员升学。

3.就业率逐年攀升

2018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6.38%,对口就业率为72.95%,就业率基本保持稳定,直接就业仍然是中职毕业生发展的主渠道,与2017年相比,分别提高了8.3个百分点和6.7个百分点。用人单位对学生最满意的6个方面依次为:敬业精神、技术技能水平、工作表现与期望差距、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适应企业文化的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都与我校实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螺旋德育课程体系密切相关,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不足与改进

“双螺旋”德育课程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特别“课程思政”在全国范围内都处于起步阶段,可借鉴的具体实践经验较少。这一体系的改革存在着实施标准有待于细化、德育课教师需全面掌握专业特征、专业课教师需懂得德育教学原理等多方面问题,都需要更长时间的改进与提高。但在党组织和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一定能把德育课程体系改革推向深入。

猜你喜欢

双螺旋思政课程专业课
马尔斯克双螺旋瞭望塔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蝴蝶鱼
职业中专思政课程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讨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