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本科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黄山学院园林专业为例

2020-01-09蒋小凡

凯里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农艺师卓越应用型

陈 黎,潘 健,马 涛,蒋小凡

(黄山学院,安徽黄山 245041)

“卓越计划”于2010年6月启动,是促进我国由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根据《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推动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三部委于2013 年共同组织实施了“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包括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三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要求高校转变办学理念,通过体制创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我国农林行业培养优秀农艺师的后备军.黄山学院园林专业自2005 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置以来,学校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本位,明确了“实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求创新”的园林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了园林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特色,构建了适应园林行业建设发展需要的实用技能型园林人才培养体系.

1 构建园林专业“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要深入理解国家人才培养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然后依据学校制定的“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黄山学院作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园林专业立足皖南地域环境,依托本地区行业的资源优势,彰显华东区域特色,按照生态园林建设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能力为主线,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推进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改革,形成校企共管、共建的管理和建设体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建成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应用型”教学团队;完善教材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成“紧密贴近区域、深度对接行业”的专业特色,提升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把我校园林专业打造成为优势、特色明显的高级应用型园林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成为培养“卓越农艺师”的摇篮,并以园林专业的建设经验,推动其他应用型专业的综合建设,引领和带动区域应用型高等教育的专业改革与发展.

2 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教改思想与举措

2.1 优化构建基于卓越农艺师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从学科发展、企业需求及卓越农艺师培养角度出发,黄山学院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在广泛征求校内外同行专家意见和建议,修订了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方案,包括校内学习和在企业学习两个部分.落实贯通式园林专业卓越农艺师本科生核心课程群,构建了专业核心课程群及实践课程群,赛课紧密结合,真正实现“多核心课程、多实践课程”联动;企业深度参与,构建了发挥区域优势的实践教学平台,校内科技实践及实习教学的运行模式;根据当前我国城市、乡镇环境建设中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林植物养护管理等职业岗位对人才专业技术能力的需要,将园林专业分为3 个模块: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设计、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其中核心课程群包括园林树木学、园林树木栽培学、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实践课程包括园林规划设计、模似园林工程施工、模拟园林工程预决算等,真正实现多核心课程和多实践课程联动,完全实现过程考核,综合评价.

根据卓越农艺师项目强化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宗旨,增加了实践学时,采用3+1 模式,理论、实验、专业实习教学3 年,在企业毕业实习(含毕业论文)1年.

2.2 重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规划上,基础课的设置把握“必需、够用”的原则,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课的设置以专业技能、专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把握“必备、实用、需求、实效”的原则,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强化实训过程,优化了卓越农艺师专业的课程体系.核心专业课程实行的实践教学环节四次循环,即实验课教学(每门课程16~24学时)、专业素质学分实训(学生自选内容,自行设计,自行操作,验收合格得1个学分,必修4学分)、课程综合实习(每门课程1~2 周)、毕业实习(8 周).优于实训环节频率、强度较大,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深化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多层次、开放式、立体型”的实践教学体系.

(1)“多层次”:系统整合和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比例,强化实验技能训练和创新思维训练.

(2)“开放式”:开放实验室.有针对性选择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向学生开放,或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创新需要自选课题进入开放实验室,提高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依托本学科相关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以教师的科研课题为载体,设计若干个项目,引导优秀学生进行科研和创新、能力训练.

(3)“立体型”:充分利用实习导师、课程组、教研室、教学团队的师资和知识等集合优势,与企业生产实践一线管理人员的丰富经验和现场实践相结合,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各环节进行系统设计,把学生的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与生产劳动、创新计划、科技下乡等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展实践教学空间.

2.3 拓展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引进企业参与机制

从2014 年起,进一步建设和扩展了校内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认知和感知教学为目标,建成了校内植物教学、苗木培育、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植物造景等多个实践教学基地.

先后与徽州区绿源园林有限公司、安徽润一景观工程有限公司、休宁县岭南林场、黄山市林科所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注重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衔接,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与行业要求实现无缝对接,并在实践中结合工程项目“真刀真枪”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校外实践教学,由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态度进行评价,并撰写书面评语.构建了“教学质量评价”、“教学质量监控”的教学管理体系,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覆盖教学计划、运行、评价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监控体系.

2.4 注重“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以工程实践为主要途径的“双能型”教师(既具备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又具有工程师的实际操作经验)培养工程,2014~2017 年,分期分批,指派专业教师去园林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实践时间长则1 年,短则半年,对实践经验欠缺的所有教师轮流一次,参与企业各生产环节,显著提高了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同时聘请了企业技术人员为实践教学和指导教师.通过教师自身培养锻炼和聘用企业技术人员,建成了一支校内外专兼结合、技能特长突出、职称结构合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专业教学团队.园林专业教师中“双能型”教师占78%.

2.5 强化第二课堂,丰富创新素质教育内涵

针对园林专业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增强学生近农、爱农、服务于农的意识,进一步完善以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为载体、以创新教育为动力、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支持学生自主提出的科技创业项目的开发、研究.

设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支持大学生在校期间自主创业,开展以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为龙头的各类赛事,如“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创新杯”创业计划竞赛、“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安徽省生物标本制作”大赛等相关大赛,组织学生社团,为广大同学提供展现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的大舞台.

开展“践行四个新一代,服务农村做贡献”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科技点播台、科技“110”、学生社团等活动,把科技创新活动渗透到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

通过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在循环往复的专业实践教学中,不但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了专业技能水平,而且,在独立完成素质学分、毕业论文试验的过程中,增强了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吃苦耐劳精神.同时主动学习新知识,咨询老师和同学间开展探讨,以克服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这些“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综合素质的加强,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考研的学生得到兄弟院校及相关机构导师的认可,众多高校和用人单位诚恳要求我校给他们推荐园林专业毕业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3 主要特色与改革成效

在教学平台建设方面,2011 年,“园林教学团队”获省级立项;2011 年获安徽省首批“卓越农艺师计划”试点专业建设立项;2013 年6 月,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立项;2014年9月,获国家教育部“实用技能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立项.2014 年12 月,“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卓越农艺师实践教育基地”获省教育厅立项;2013 年5 月,“黄山学院-黄山绿源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获国家教育部立项;2017 年,“黄山学院-安徽润一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获省教育厅立项.这些项目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搭建了良好平台.

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实行“四循环”制度,即第一环节为课程实验课,接受认知过程;第二环节为课程实习课,亲自动手参与的感知过程;第三环节为学生在了解掌握一定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模拟景观设计、模拟世赛园艺项目工程施工、苗木培育(播种、嫁接、苗木管理、病虫害防治)、树木识别及标本制作等专业内容,自行设计、实施,完成全过程,达到规定标准并验收合格后,给予专业素质学分;第四环节为学生自行完成毕业论文内容的规划设计、试验设计、实施管理、数据调查等环节,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也是一个完整的实践过程.经过反复实践,循序渐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在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生的科技活动及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等,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近5 年来本专业学生获批创新创业项目达50 余项.80%以上的学生参与各类研究项目中,公开发表论文近20 篇,熏陶和提升了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学生的参与面广,成绩突出,2016 年和2018 年,在全国技能大赛园艺项目中,均获得全国选拔赛第一名,同时被授予“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优秀选手”荣誉称号.2017年10 月代表中国参加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第44 届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的比赛,并获得铜牌,在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上,我国实现了零的突破;2018 年8 月,代表中国参加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第45 届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获得了优秀奖.由于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的示范效应,近三年,学生参与各类赛事活动积极性大幅提升,学生参与数近200 人次,比例达60%以上,获省级以上奖项共37项,其中世界级2项,国家级7项,省级28项.

4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为了适应国家现代发展战略,以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目的的一项重大工程,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人才发展规划的重大改革项目.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黄山学院积极参与和实施农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目前尚处于探索和实践之中.五年来(园林2011级~2015级),通过试点专业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方案可操作性和实施细节尚需完善,需继续与企业对接商讨,细化企业学习阶段的“企业培养方案”,进一步提高在企业的教学和实践水平;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理念有待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涉及范围广、内容多,实施难度较大,构建园林专业骨干实习模块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还不够科学和可行性不够强;培养方案与地方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才要求的契合度还有待提高.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尚需不断修正和完善.

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园林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之一[2],我校园林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学习和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做法,结合学校和地方的特点,根据市场对园林人才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顺应行业发展需求,制订合理、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适合区域经济发展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为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创造美好家园做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农艺师卓越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培养模式的探究
探讨农艺师工作的创新路径
农作物雨后迎高温 病虫害防治需警惕——访山西省植保植检总站高级农艺师郝丽萍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浙江农艺师学院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