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民间芦笙的活态传承研究
2020-01-09苑文卉
苑文卉
(怀化学院 湖南·怀化 418000)
芦笙是流传于苗、侗、瑶族人民中间的一种吹管乐器,其音色丰满通透,和声性强,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伴随着芦笙音乐发展而来的芦笙舞、芦笙制作工艺、芦笙节等共同构筑成了具有体系性的芦笙文化。湖南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在苗族、侗族人民生活的地区至今仍然存在着传统的芦笙文化,其中靖州苗族芦笙舞、通道侗族芦笙音乐已经被列入不同批次的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何更好的从活态传承的角度实现湖南民间芦笙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因此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说明和阐述。
1 活态传承对湖南民间芦笙艺术发展的意义
活态传承是相对于“博物馆传承”而提出的一个概念,也是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活态传承的特点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基于传统基础,保留原始风格。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事项都是经历漫长的岁月积淀和人文关怀而形成的,它承载着人们对历史的珍重、对现实生活的描述和对未来生命的展望,如果在传承中失去传统,则意味着失去文化根源,由此活态传承的精神在于保留事项原始风格;二是利用当前现实,积极参与创新。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都需要面对现实,从现实发展中寻求创新机遇,非物质文化事项仍然要始终存在于动态发展之中,才能够保持它的青春活力,在创新中展现出传统魅力。三是依托教育实践,培育传承人才。总体来讲,活态传承的根本在于人的传承,只有做到代代相传才能够保持非物质文化事项鲜活的生命力,在教育中培养传承人才,体现出了活态传承的核心价值。
结合以上活态传承的三个特点,可以看出其在湖南民间芦笙艺术发展中的意义。首先,活态传承能够将芦笙艺术中的民族精神得以永传,苗、侗等民族在历史上是英雄的民族、文化的民族,他们的生存环境观、历史文化观对构建中华少数民族文明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这些民族精神值得传承下去,可以简略的表述为文化的传承价值;其次,芦笙艺术不仅仅在于音乐方面,而且在芦笙制作工艺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出生态文明的价值,同时芦笙的制作又具有经济方面的含义,由此通过活态传承,展现出了芦笙艺术中所蕴含的生态经济价值,这对于促进苗、侗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再次,芦笙艺术具有社会交往价值。长期以来,苗、侗等民族长期生存在交通闭塞的山区中,与外界交流甚少,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也有了土匪猛进的发展,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通过芦笙艺术活态传承的方式,可以使少数民族更加的与外界相联系,通过芦笙艺术的推广来提高民族文化的知名度,从而强有力的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与外界的社会交往。
2 湖南民间芦笙传承的现状
从当前湖南民间芦笙的传承现状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缺乏系统的芦笙艺术研究体系。当前芦笙艺术仍然是自然传承为主,即人们保留着千百年来时代相传的传承形式,比如芦笙舞,多是在节庆中表演。其实,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侗人民积累了许多丰富的芦笙艺术,如芦笙音乐中独奏、重奏、合奏等、芦笙舞中所体现出的乐器与舞蹈的综合性特点等。这些都需要通过系统的记录曲进行研究,探索芦笙艺术的真正价值,但是从当前现状看,这些活生生的芦笙表演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文字、图像、录影等得以保存的资料,而在这方面的文献研究也缺乏相对的体系性和系统性。
二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结合的深度不够。长期以来,芦笙艺术多是少数民族人民自娱自乐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芦笙并不为广大群众所熟识,虽然在其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些地区才逐渐与外界实现了交流,芦笙艺术也逐渐的传播出去。但是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人们对于芦笙艺术还只是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而没有真正的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结合,因此使芦笙艺术仅是停留在观赏阶段,还没有形成芦笙艺术文化市场。
三是缺乏专业的芦笙艺术教育,没有形成传承人才培养制度。当前芦笙的人才传承仍然处于口传心授阶段,属于家族、地域传承,没有形成专业化、普及化。特别是在芦笙制作方面,仍然以纯手工为主,没有形成机械化的参与,这除了芦笙艺术没有得到广泛普及的原因外,与人才培养的缺失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当前湖南民间芦笙发展存在着传承的危机,所以要想真正的使芦笙艺术能够传承下去,必须做到针对现状、拓思新路。
3 湖南民间芦笙活态传承的途径
3.1 建立和完善湖南民间芦笙艺术研究体系
湖南民间芦笙艺术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制作工艺天然浑成、表现形式丰富多样。针对当前在传承中出现的研究缺失,建立和完善芦笙艺术研究体系迫在眉睫。如对芦笙制作工艺的研究,需要从选材、制作流程、音色音质调整的角度记录下全过程,因为传统的芦笙制作工艺才能够体现出最为原始的芦笙艺术本色,这也是湖南民间芦笙与其他地区芦笙不同的地方;在对芦笙音乐的研究上,则需要从芦笙音乐的形成、表现形式、音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总结芦笙音乐的风格,保留其魅力,通过对这种风格的继承才能够实现更为有力的创新。在文字资料的整理上,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对湖南民间芦笙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这样可以让人民认识到芦笙艺术的文化价值。在这一研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中,不仅需要民间艺人的支撑,更加需要当地的文化研究学者、专家广泛而积极的参与,通过民间艺人和专家学者的通力合作,才能够使这一体系更加的完善。
3.2 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芦笙文化的传播
湖南民间芦笙艺术所生存的区域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近年来,苗、侗地区的旅游产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们到这些地方参观、旅游,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苗、侗人们需要仅仅抓住这一机遇,以特色的芦笙艺术向人们进行展示,可以扩大其影响力,让更多、更广的群体认识和喜欢芦笙。在推广芦笙艺术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手工制作和机械化生产的方式生产以芦笙位置的工艺品,这样还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当地人们的收入。所以在芦笙艺术的活态传承过程中,既需要实现它的历史文化传承价值,同时还需要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逐步实现它的社会经济价值。
3.3 培养芦笙艺术的传承人才
人才是促进湖南民间芦笙艺术活态传承的关键因素,针对当前芦笙艺术在传承方面的现状,所以应当重视人才培养的机制。笔者认为,就是通过教育来实现传承和发展。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有以下几个基础条件。一是要有可以实现教育的学校。如在地方高等院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以及高职、中职院校中的工艺专业可以设计出不同的芦笙符号,通过服装、日用品的制作将芦笙融入其中,可以起到宣传的作用;二是在音乐艺术类院校中,设置相关的芦笙艺术专业,聘请著名的芦笙艺人进行传授,培养演奏人才;或者鼓励作曲专业的学生创作符合时代发展和反映新时期社会面貌的芦笙音乐作品,形成芦笙音乐创作和表演的链条等,这些都是芦笙艺术活态传承的具体方式。
4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湖南民间芦笙传承的现状,通过活态传承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将芦笙艺术的传统和未来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具体的传承途径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开拓创新思维和充分发挥传承者的主体责任,才能够真正的体现出活态传承的价值,使芦笙艺术的魅力更加熠熠生辉。